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长篇 >> 正文

《红旗飘扬石顶山》之第三章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祁成德    阅读次数:11676    发布时间:2020-06-06

第三章  道观师缘

1

杜爱国随母亲,回到沱湾渡家中。

郝昌德想让女儿和杜爱国在蓝溪家中长住。现在,杜爱国的祖父母都去世了,郝迎春母子住蓝溪,不愁吃用不劳心,又免了娘家人的担心和牵挂。杜爱国的外祖母杨氏,更怕女儿母子寡母孤儿受人欺侮,执意要郝迎春母子留在蓝溪长住,并说眼目下挤着住,冬下再补搭一间屋子,让郝迎春母子起居。郝迎春却认为,女儿是嫁出门的人,嫁出门的女儿泼出门的水,泼水难收,不宜在娘家居住,娘家房屋窄逼也不够住。她不能因此给父母带来麻烦,给两位兄和弟留下口实,她也不想长期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作为抗倭英雄杜志成的妻子。杜志成殉国后自己应该把英烈的后代杜爱国抚养成人,让他撑起杜家的门户。郝迎春婉言拒绝了父母的挽留,毅然离开蓝溪回到沱湾渡,打算守着几亩田地和山林过日子,田地有人租种,老主顾关系了,不必担心田土因租赁不出而荒芜,自己只要经管好儿子杜爱国就行了。

谁料想这一年竟是灾荒年!

沱湾渡临江场一带闹蝗灾,粮食让蝗虫糟踏了颗粒无收,为了生存,偷人抢人的都有。杜爱国的外祖母,让外祖父郝昌德来接郝迎春母子回蓝溪坝住,但郝迎春不想去,先前执意离开蓝溪坝,现在遭灾了又去,不好,怕人家说是灾星来了。郝迎春好言辞谢了娘家人。杜爱国的外婆又让外祖父带领两个舅舅,送了些油盐柴米来,让日子能够维持下去。

家境到了靠人救济的地步,令人伤感。郝迎春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常常想起家事,想到丈夫殉国,公婆升天,家境一日不如一日,而今竟到了靠娘家人救济过日子的地步,这是不是自己命不好,该当如此结局下场。但又想到自己平日心存善念,上庙烧香敬神拜佛,从未做过伤天害理的亏心事,不知在哪些方面得罪了上苍神灵,会遭此灾难……长期地这样呕气,就得了个呕气伤肝的病,吃药不见好,拖延了几个月,竟然撒手而西,追随公婆丈夫去了。还是杜爱国的外祖父带同两位舅舅来帮忙,办理了丧事。杜爱国的结义兄弟丰建辉、邓有成、莫大江都来到沱湾渡,丧事完毕后就留下来陪伴安慰杜爱国。李世群听说后,也来了。几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聚在一起,在沱湾渡游玩了两天。李世群要杜爱国到他家长住,莫大江要杜爱国去他家,都被杜爱国谢绝了。杜爱国有自己的想法,他跟母亲一样,也不想寄人篱下。但问他今后如何打算时,他又不肯说,只说是“还没有想好。”

夜深人静时,杜爱国也会想到自己的家事,想到身边的人和事。回想自己出世十六年来父亲没见,听说应当是位英雄。祖父祖母母亲都对自己好,但已经阴阳两隔,无法再得到他们的怜悯和照顾了。外祖父外祖母对母亲和自己关爱有加,两位舅舅和舅妈也不错,但自己毕竟不能住到那边去。李世群是朋友,莫大江、邓有成、丰建辉是结义兄弟,但都是十五六岁的少年,还在父母脚下为人,要依赖父母生活而未曾自立,自己更不能跟他们在一起,给别人添麻烦。也因为这理由,临江场王先生家也不能去。自己必须自立。怎样自立?就在家中依靠几亩薄田土过日子,像祖父杜闻远一样,日出而作日没而息做个农夫渔佬,这要一辈子他不愿意。忽然,他想到了李世群父亲的两首七绝诗。诗中提到的李白和徐霞客,不都是闯荡江湖而有成就的人吗?自己也要去闯荡江湖,争取做个出人头地的人!

杜爱国决心离家出走,闯荡江湖。他把田土交给一位族叔照管,临走前独自一人到祖父母和母亲坟上拜奠告别,要他们保佑自己。他收拾了一个简单的包裹,带上母亲给自己留下的一点积蓄,在一个拂晓,悄然离开了沱湾渡,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出门时,他想,去哪里呢?忽然想到《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于是决定往西往南,经纳溪永宁古蔺一路,辗转进入云贵川交界地区。

几天之后,丰建辉、邓有成、莫大江来找大哥,不知去向。李世群来拜访杜兄,也不见人。问周边邻居,也说不晓得。

2

杜爱国循着西南方面,信步所至,每日或行三五几里,十里八里,一天不上三十里路。在川滇黔交界的周边地带转游了不到一个月,身上带的盘缠花光,至此才明白出门在外须有用度花销,理解了“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的含意,理解了“当家才知盐米贵”的真谛。他当然不愿也不能出去学叫花子讨饭要钱,于是想找点工作做。但人家见他年纪小,“乳臭未干”而往往不用他。找不到活路做,就到深山找野果充饥。这一日,竟然晕倒在道路边上人事不醒。

不知过了多久,杜爱国醒了转来,发现自家躺在一间静室的床铺上。身边坐着一位约莫四十多岁的道长,高髻长髯,慈眉善目间透出英武之气。道长左手端着个土质烧的二碗,右手拿汤勺,那样子似在给自己喂水。

“你醒了,”道长平和地说,“两天了。”

“我这是在哪儿?”杜爱国问,“尊长您又是谁?”

道长说:“这里是一座道观,你躺在我静室中的床上。我是世外之人,一名野道士。”

杜爱国说:“我要起来!”一挣扎,却爬不起来。感觉四肢酸痛,身体乏力。

道长说:“你不要动。你染有风寒,未及时疗治,又中了暑气,倒在山道边人事不醒。我下山回来发现,将你背回观中疗救。我已经为你扎银针,作过推拿按摩,已无大碍了。你还需将养几天,疗治病情。倘不遇见贫道,你怕有生命危险,不在阳世了也!”

杜爱国说:“如此,多谢道长救命之恩。道长大恩无法报答,还要在此叼扰吃住,真正是让小可惭愧,无地自容了!”

“不妨事,出家人慈悲为本,你就安心将养休要烦恼。观中只贫道一人,你就算是道友,陪贫道打伴聊天吧!”

“多谢道长!”杜爱国感激地说。

3

杜爱国就在道观中养病。病稍好能起来走动了,才发现道观山门顶上书有柳体观名“渡缘观”。山门两边有一副对联:迷路桥迷无路客,渡缘观渡有缘人。他想,这副对联有意思!

道长每天练功,早中晩三次,从来不避着杜爱国。杜爱国发现道长的功夫了得,出神入化,不知高出祖父杜闻远多少倍,就有了拜师的念头。杜爱国拿话试探道长,道长总是笑而不答。杜爱国下定决心拜师学艺。一天早上,道长练过功之后,杜爱国走到道长面前,双膝跪地,磕头不止。

道长说:“起来。你这是为何?有话就说!”

“我要拜您为师,请师父收下徒儿!”

“今日暂且不谈这件事。你已经好些了,陪贫道到山上去。转一转,看一看,散散心吧!”

于是杜爱国陪着道长,在山间林里走动。听道长说,这地方原来是个佛寺,他来后才改成道观,定名“渡缘观。”观名是请山下陈员外书写的。陈员外是道观的施主。道观周围的山林田土是陈员外家的产业。道长自名“心缘”。心缘道长种点蔬菜,谷米则由陈员外按月送来。那天心缘道长就是去陈员外家拜访,回来对遇见病倒在山路边的杜爱国的。

“贫道原来曾在四川青城山上学艺。”道长说,“习武学艺是很辛苦的。每天要按时练功,还要干活,打柴担水烧火做饭洗衣服………啥样都要干。一般人怕是吃不消的。师父脾气好的,还可以。若是师父脾性不好,有些怕命都难保!”

“我不怕。”杜爱国说,“师父是好人。师父你就收下徒儿嘛!”

“我们都认真考虑考虑再说。贫道道号‘心缘’,你须记住:有心才有缘,无心则无缘。任何事情都勉强不得。”

“师父,师父,徒儿有心,徒儿有心,徒儿是真心拜你为师啊!”

心缘道长仍然不置可否。他一路上却到处指指点点:那儿有水井,那儿有山泉,在什么地方打柴,种地栽菜应当怎么样才好……道长说话时看似无心,杜爱国却听之有意,一一地记在了心里。

一连三天,杜爱国都跪地磕头拜师。第三天上,心缘道长才说:“你果真想随贫道习武练功吗?”

“是的,师父!”

“能做到吃苦耐劳,无怨无悔,百折不挠吗!”

“能做倒,一定能做到!”

“你以前练武吗?”

“跟祖父练过。”杜爱国立刻向道长介绍:他的祖父是什么人,父亲是什么人,自己跟祖父习武,又是怎么一回事。

“你按照跟祖父学的,练几路让贫道看看!”

杜爱国把那天在蓝溪河边的表演再重复了一次。

道长说:“有点基础,还要多加历练。你为何要习武练功?”

“炎黄子孙,就当为国出力,报效国家!”

“这一条理由还可以。贫道会将每天事务,开单细列给你看,若是认为苛刻,就早早下山去吧;若是认为能遵守承受,就从明天开始学习。但不得偷闲懒惰!”其实,那天心缘道长在山道上发现病倒昏迷的杜爱国,就研究过他的身材骨胳相貌,决定把他弄上山之时,就有心收他为徒了,因此才连练功也不避开他。

“谨遵师命!”杜爱国忙跪下,连磕九个响头。

下午,心缘道长开列了一份杂活清单,张贴在墙壁上。

一、每天至少手提八至十桶水,不准肩挑,若遇天热水干,尚须加码,以水缸满为止。水缸里的水,半个月必须换一次。

二、平均两天打一次柴。

三、每天打扫两次清洁,早晚各一次。

四、做饭,种地,洗衣物。

五、练功程序由师父安排。每天早中晚须站桩,抓水,打沙袋。

杜爱国想起,后面空坝是师父练武的地方。那里有一个六尺见方,三尺高的水池,里面糊上一寸厚的石灰壁。里面的水必须长期保持满的。水提来就倾在水池里面,抓水就抓水池里的水。杜爱国明白,提水是锻炼人体力、手力、脚力、耐力。抓水有何作用呢?可能练气功、掌功吧?祖父曾经讲过,抓水耍提气运气,不能运气,是抓不住水的。

山间的早上,晴天空气清新,视野开阔,景物宜人,雨天或淅淅沥沥,或千丝万缕,或浓雾迷茫,或惊雷闪电……杜爱国在这样的环境里,练功学艺,从不懈怠。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389428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