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南白溯源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钟金万    阅读次数:6240    发布时间:2020-06-30

古乡场懒板凳在川黔要道上,是商贸物资集散地。清代曾名南白塍、南北井、懒板凳等。1932年置南白锦镇,一直至今。因为我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对“南白”这个地名自然更感兴趣。

许多人都问起过我“南白”为什么叫“南白”而不是叫“南北”?我回答他们说,老人们都说“南白”原来叫“懒板凳”。有的老人告诉我说,南白场西有一棵皂角树倒在了地上却没有死,枝桠仍在向上生长,赶场的人便在树干上坐下来歇脚乘凉,加之附近有一口清澈甘冽的水井,懒板凳就是这么来的。还有的说,过去南白老街住户民风淳朴,热情好客,门前的板凳让来客坐个够,街上客人走完了,他们才把板凳端进屋去。

两种说法说的都是“懒板凳”的来历,都没有说到“南白”这个地名。那么,懒板凳与南白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我认为,老人们说的“懒板凳”是民间故事,不是地名沿革。但是,南白的来历,却一直在我的思绪里萦绕。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曾从古代“白锦堡”这个地名去追溯过“南白”这个地名的来历。

根据一些零星而杂乱的资料表明,“白锦堡”在今遵义老城穆家川之南约20里的地方。可老人们却说,遵义老城到南白镇老街的距离是40里。可见,说“白锦堡”在南白一带是没有根据的。

据《遵义县志》载,宋初播州杨氏曾一分为三,第四世杨实的长子杨昭居白锦,次子杨先居白锦东遵义军,号“下州”;三子杨蚁居白锦南,号“杨州”。杨州在今播州区三岔、南衙一带,下州在今新舟“官城”一带。当年,杨充广奉诏带兵出使广西,经过播州。杨昭以礼相待,请舅父谢都统作陪。谢都统对杨充广说,杨蚁勾结罗闽侵占播州土地,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罪不容诛,恳请剪除。杨充广点头同意,旋即派遣兵设伏于高遥山。在闽军返回时进行两面夹击,闽军大溃,数千人马在惊慌逃命时几乎全部淹死在马渡河、罗闽河里。

我抄录这段文字想说明的意思只有一个,那就是杨轸迁徙的播州治所不在娄山关以北,确实在遵义老城以南。

打开遵义地图,穆家川以南约20里的地方很多。有人认为,“白锦堡”在今深溪镇皇坟嘴一带。有人说,“白锦堡”在红花岗南宫山一带。还有的人说,“白锦堡”在今龙坑镇半边街一带。也有的说,“白锦堡”在今下坝、马坎、谢家坝、罗家湾(忠庄一带)、高岩山、母氏屯(忠庄一带)等地。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我认为,“白锦堡”就在龙坑街道半边街一带的可能性最大。理由是这里最接近古书上所记载“尝病旧堡隘陋,乐堡北二十里穆家川山水之佳,徙治之。是为湘江”的文字。如果皇坟嘴一带是古播州的治所,那么杨粲墓绝不会葬在那里。“家”与“坟”自古就是有明显区别的。

而且,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进入遵义时,在老城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是遵义历史上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红三军团第六师入住懒板凳,在遵义县第八上区成立苏维埃政权——懒板凳区革命委员会,开展革命行动。相关资料均没有“南白”这个地名的记载。也就是说,那时的地图或民间口碑里都没有“南白”或“南白锦”地名的概念。

后来,在《遵义县团溪志》上,我看到了遵义县团溪区有一个地名叫“南白镇”,心里十分高兴。因为“南白”终于有资料记载了。

该志有这样的记载:清宣统三年九月十九日(1911年11月9日)贵州军政府成立,遵义县南乡忠庄里和清潭里改置为南三区,治所在懒板凳。民国二年(1913年),遵义县南三区设置南三上、下区,南三上自治公所在懒板凳。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遵义县南三上区白锦镇改属为第八上区白锦镇。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五月,废乡镇,置区、联保、保、甲。民国三十年(1941年),实现新县制,废保甲。团溪区南白锦镇(后改称南白镇)辖11保,其中第八、九、十属龙坑镇,第十一保属今红花岗区。

原来,南白镇就是这样进入团溪区6乡5镇的。

据《遵义县南白镇志》载,1949年11月,遵义县沿袭民国保甲行政区划,只是将团溪区南白镇改为第五区南白镇。1950年10月,废保甲区划,置村(居)组 。1953年4月,原南白镇只辖老街村和新街村。1987年4月原南白镇辖城区办事处和郊区办事处,其中城区办事处辖蔬菜大队和老街、合心两个居,郊区办事处辖龙山、关门山、民兴、保锦、五星、马桥、土坝7个大队。”

根据我个人的所见所闻,懒板凳主要指今天的白锦、象山等社区一带,而且“懒板凳”的地域或面积,不可能大于“白锦镇”或“南白锦镇”的覆盖范围,应该限定在“乡场”的范围。武断一点说,“懒板凳”的范围就是“大水井”水源覆盖街市,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街。

这就是我昔日走街窜巷的南白,这就是我如今苦苦追寻的南白,,这就是与“懒板凳”有着同一个坐标点的南白,这就是有着66年县城光荣历史的南白。

但是,有的专家却对“懒板凳”与“南白锦”出现的先后时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虽然他们都是针对编撰《遵义府志》的著名文化学者郑珍说的,却有着一定的、历史的和文化的意义,值得一记。

郑珍说:“南懒、白板双声,锦凳叠韵,历久音讹,遂成今称”。于是,这些专家就批评郑珍先生说:郑先生的观点是南白锦之名出现在前,懒板凳之名出现在后,但遵义历代旧志中,都是没有南白锦这个地名的;而懒板凳之名,却出现在早于道光《遵义府志》(1842年)157年的康熙《陈志》(1685年)里。因此,郑珍的“历久音讹”,应改为南白锦是由懒板凳转化而来的,绝不是南白锦讹音为懒板凳。

我虽不懂音韵学,但对象山东侧半山腰、玉皇观房梁上写着的“南善播州”(据葛镇亚先生说)几个字更感兴趣。我以为,“南播”应该与“南白”的讹音似乎更为接近。

事实上,《陈志》上的“懒板”,《遵义府志》上的“懒板凳”,作为乡场,是天启年间(1621——1628)才开始热闹起来的;开始称“懒板凳”为“白锦镇”却是1932年才有的事情,到了1941年实现新县制时才把“白锦镇”改为“南白锦镇”的,不久便成了今天的“南白”。

我以为,南白镇就是这么来的。她位于“白锦”之南,故名“南白锦”。“白锦”又是那么的美丽与曼妙。本是“南白锦”,简称“南白”,真实诗意无限!前景无限!!未来无限!!!


(编辑:白桦)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214651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