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那些停留在心中的古诗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黄宁    阅读次数:6673    发布时间:2020-07-15

总会在案前看书时,或徒步慢走时,或若有所思时,或有所顿悟时,无缘由的在心里蹦出一行行诗句,在眼前浮现一幅幅画面,在耳际回响一个个哲理,才明白,这些耳熟能详的的诗句,已经停留心间,变成生命的一个部分,伴随匆匆脚步,且行且思,悟道古诗,指引人生。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显易懂的语言,精妙形象的比喻,深刻隽永的哲理,点石成金的感悟,都烙印在我心,时时吟哦,时时回味,时时有新的体会与收获。那眼前摊开的书,恰如一汪清澈透明的水塘,有如能照遍全身甚或穿透心扉的魔镜。悠然坦然的或坐或立于水塘边,看着平静的水面,或氤氲缭绕,或浮光跃金,看着水面不时泛起的涟漪,看着倒映在水中的天光云影,怎能不令人也心生涟漪、遐思万千呢!那天光云影,不就是天上人间的美景,不就是古往今来的善行美德,不就是蕴含在书中的哲理意蕴么?小桥流水潺潺、花香鸟语啾啾、渔樵耕读悠悠、农舍楼阁隐隐;精忠报国之志、勤劳简朴之风、诚实守信之德、见义勇为之举;“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执着、“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抱负、“知识就是财富”的追求,“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情怀;它们相约在书中逗留、徘徊、戏耍,以不同的方式呈现,散发出幽幽的香味,迸射出恒久的魅力,吸引着读者,吸引着来来往往的人,或驻足观望,或指点品评。摇头晃脑、嬉笑怒骂间,转眼又是一代人,一代代人都这样痴迷其中,汲取动力,推动历史车轮缓慢向前。青山不老,碧水长流,唯有文章与诗行方敢与青山碧水比肩,它们一起长存世间,供人拜读和瞻仰。

我问你,水啊!你为何这般清?清得那么令人羡慕,叫人心动,使人佩服。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来激励我,激荡我,使我随时有新鲜的血液,怎会不青春迸溅、活力四射呢!流水不腐,只有流动、补充、改变,才会有出路,才流得更远。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封闭僵化,排斥新事物,吃老本,走老路,只能是一潭死水,腐水,臭水,慢慢干涸,化为乌有,终归死路一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有接纳新事物的眼光与胸襟,要有革故鼎新、破旧立新的胆识与魄力,才有新鲜度,才有生命力。作为人,读书就是我们的源头活水,就是为我们注入新鲜血液,就是防止我们思想老化、感情僵化、观念退化的不老秘籍。书是心灵的伴侣,书是思想的良药,书是灵魂的福音,读书就是与古人与智者的对话,就是接受心灵的一次次洗礼,就是脱胎换骨的蜕变。

水要常清,因有源头活水,人要常清,必须经常读书,这就是朱熹要告诉我们的,也就是我对这首诗念念不忘的原因。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借景说理,表面是写诗人在游览庐山时以游踪为线索,在处处是景的庐山中,眼睛不停的张望,脚步不停的变换,满是惊喜,移步换景,所处的位置、角度不同,看到的风景也各不相同,高的、矮的、远的、近的,情态万千,各有特色。实际是告诉我们,观察事物、对待问题应客观全面,要试着变换角度,多看看,多走走,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去欣赏和解读,才会全面、准确、有说服力,才能得出有有价值、有代表性的主张和观点。如果主观片面,一叶障目,以自我为中心,带上自我感情色彩,就会自以为是,落入窠臼,得到错误的信息,做出错误的判断,得出错误的结论,误人还害己。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更是精妙,更是耐读。它即景说理,畅谈游山体会,一吐心中不快。在这儿我们避开当时的政治和作者的仕途,单从普遍现象来看,就会让人醍醐灌顶、恍然大悟,大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慨。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的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没有庐山整体轮廓和形状,还以为这就是庐山全貌。游山所见如此,观察、研判世间万物也常如此。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位置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和意图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难免染上主观色彩、贴上个人标签,所以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试看芸芸众生,谁不是面对利益时,总站在自我的角度,以自己的思维、观点、意图去考量、判断,以自我为中心,眼中只有局部,而无整体,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得出与事实真相相差万里的结论,坐井观天,认为天就那么大,瞎子摸象,认为大象就该是自己摸到的样子,对别人的意见、观点、利益,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甚至躲在一旁沾沾自喜,窃笑别人的迂腐、无知、无能。

还有,这世间最难认识的人是自己,谁都很难做到正视自己,除了心理因素外,就是角度因素,我们很多时候要跳出问题看问题,借别人的眼睛帮自己判断,把别人当做自己的镜子,就全面、客观、准确多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再有本事的人,也无非能看到自己的鼻尖和脚底,能摸到自己的后腰和脑勺而已,要识庐山真面目,还得非在此山中的人。遇事多换角度,多借鉴别人的意见,才能得出客观真实的结论,这就是《题西林壁》所给的人生感悟。

 

 

登飞来峰

 

人生有如登山,一次次的征服,一次次的超越,既为了证实自己的实力和价值,也为了欣赏沿途的风光与风景,更为了选择一种人生的高度与状态。“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生在最高层”,就是诗人登山所感,用因果关系,干净利索的概括出人生的一种生存状态和境界。浮云者,泛指凡尘间一切看得到却摸不着、得不了的虚无缥缈、转瞬即逝的东西,犹如海市蜃楼,美丽诱人却遥不可及。通俗的说就是身外之物,如富贵、名利等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所有。早期的圣人孔子就说过类似的话,“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表自己对富贵的鄙视。而要不为名利、富贵等这些身外之物所拖累,所纠缠,就得身在最高层,何等的精辟,何等的脱俗,何等的悟性!

站得高,方能望得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哲理诗句告知我们相似的道理。要有登高望远的抱负和念头,所处位置要高,思想境界要高,认知层次要高,眼前无遮挡,思想无荫蔽,这样才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想到别人想不到的,鄙视别人一味追求的,摒弃别人所累的,才能心无旁骛一身轻,全副身心做自己想做的事,该做的事,找到自己真正所需的东西,给心灵以归宿和慰安。占据了一定的高度,拥有了独特的角度,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就能勘透层层表象,雾里看花,水中望月,透过五光十色、光怪陆离的现象看到事物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外衣所迷惑和牵累。少走弯路、歧路,少做无谓的事,不做遭骂的事,轻轻松松,清清白白,甚而流传千古,彪炳史册。

山高人为峰,山再高,登上去了,就被人踩在了脚下,人变成了新的山峰,成就了新的高度。那时,再俯瞰脚下,一切都显得那么渺小、弱小,曾经左右过你的心情,模糊过你的视线,动摇过你的意志,扰乱过你的航向的所有的所有,都拜在脚下,不值一提。态度决定高度,角度左右广度,观景如此,人生亦如此。

 

次北固山下

 

人生是一场没有归期的旅行,明天会怎样?落脚在何方?令人彷徨,最伤人心。远离家乡与亲人,独在异地打拼,身心毫无着落,最是考验人时,如果寻不到自我解脱与安慰,看不到出路和希望,只能客死他乡且不能魂归故里,落得人生的悲剧,平凡平淡如河水东流,引不起路人的注意,就此了却一生,随即灰飞烟灭,了无声息。唯一的药方就是心态,心态决定一切,心态决定世界对你的态度,决定人生出路。北人王湾,来往于吴楚间,看到不一样的江南山水,顿生不一样的诗情,写出不一样的人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夜色还未完全褪去,一轮太阳就在海天处蠢蠢欲动,等待机会喷薄而出,江面上,旧年的身影还未走远,春天就急不可耐粉墨登场到处散布自己登台亮相的消息。日出东方、万象更新,阳光灿烂、春暖花开,在视觉、嗅觉上就先入为主,让人耳目一新、精神一震,浑身满是精气神,太阳和春天可是希望和力量的化身,怎能不让人眼前一亮、力量倍增,乘风破浪赴前程呢!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春天也会如期而至,黑暗和阴霾都被驱赶得无影无踪,迎着朝阳,踏着鲜花,还等什么呢?上路吧!

一转身,一低头,发现了更深处的秘密,发现了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异曲同工之妙:新旧交替、新陈代谢乃自然规律,给人以憧憬和希望。自然规律,谁都逃避不了,只能坦然面对,又何苦在本已行将就木、摇摇欲坠的旧事物面前胆战心惊、念念不舍呢?!美好的东西属于昨天,人不能沉湎于昨天,如果陷入昨日黄花的温柔乡,就会裹足不前、不思进取,就只能躺在曾经或曾经的曾经里睡大觉或自我欣赏。人要活在今天,看向明天,要想到一切都是向好的,都是向前的,今天胜过明天。既是规律,逃不了、躲不过、打不赢,又何苦去撞南墙、讨没趣呢!有放才有拿,有舍才有得,有旧才有新,有一种成熟叫放下,有一种成功叫放弃。何况,在前方等待我们的是太阳,是春天呢!欣欣向荣处,繁花似锦时,我们忘却昨日的疲劳、忧伤、彷徨与感叹,收拾好心绪,整理好行李,以更加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奔赴前程,投进春天的怀抱,拥抱火红的太阳,感受生命的美好。

人生不能无诗,多读诗,多悟诗,多指引和装点人生,人生才会多一些诗意,多一些激情。


(编辑:白桦)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423065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