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正文

不错“诗如夜很静很轻”(诗评)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广龙霄云(庞霄云)    阅读次数:16944    发布时间:2020-10-23

——读“世界城市诗歌网”文学网编辑老朱崇明诗歌《诗如夜很静很轻》有感。

-

我,按照往常一样真切地打开“世界城市诗歌网”网站页面,首先就浏览所发表的作品目录。今天(313日)一早,我就被“中国诗歌流派”文学网编辑老朱崇明诗歌《诗如夜很静很轻》的这一首诗歌所吸引住了。想想我注册进入网站的时候,就得到了编辑老朱崇明的真情关注与鼓励,真挚地给予跟帖指点,让我为此网站的气氛而精力投入……为此,我就在这一首诗歌的题目里,心地不由深情地共同感叹道:是啊,诗歌真的如夜——很静也很轻,静轻得让我们的心潮澎湃,感叹万千,有许多人生的感受和感叹飘荡夜空,沉淀我们的心地,人心的最终的那一份情感和情思相互连接,通感着爱和恨所给予的感言,在我们的思维缝隙里,不,是在我们的神经血液里流动,让人不得不把它叙说出来、抒写出来……(因为我自从学习文学创作以来,对诗歌是非常钟情的,至今近四十年的创作,仅诗歌统计有七八千首作品吧,绝大部分都打入了电脑中编排成册。在几十个文学网站上发表的也三千首左右……我仍旧在不断学习创作提高之中。)我们都知道——诗歌能够陶冶人的心思和情感,让人在许多共同与不同的景象形态上思索与感触,在孤独与激情的时候都在相伴着你,真情了许多对人生、对生活、对友情、对各种风情的感叹与感悟,让最终的情感深入其中,变成了一行行象形文字所展现的意念、意象和意境,就在我们的眼前呈现。

老朱崇明的这一首诗歌,一共有四节组成30行,已经在那一行行象形文字中真切地告诉了我们这一点:你看,“夜很静,静得能听到字写在网上的低频声/以及诗情穿过两行间的呼吸”,珍藏在我们心地上诗歌韵味和意念,就这样在夜里涌动激情,相互叙说和奔涌流浪创作。“夜很轻,轻轻地无息,轻得/只是把几瓣花儿吹到空中/几瓣花儿落在地上”然后,让我们的心地在思索的感怀中,感受到了诗歌的美感和疼痛之景象,如花开放,如花飘零——而最终的美丽永远伴随着我们人类去歌唱、去感怀、去感奋、去抒写……天地中的情怀变成了每一天的日新月异,变成了我们社会与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如人心所愿,如梦境所靓,重叠和更新着许多人情世故,风花雪夜,刀耕火种,还有那些灯红酒绿,都成为诗歌的景象……春的蓬勃景象,让人难以平静,春的意念真的叫人思绪万千,万物蓬勃和气象万千,就是我们诗歌的喻体内容,就是我们人心歌唱的主题,而在静和动的思索中,让我们看到了那些美丽和美好的动感结合的景象,在选择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入创作境地——然后,让我们在美妙的天地中(电脑莹屏里),去构建一种大文化的迷人风情,让我们看到了诗歌天地的美妙与缤纷意境,心花怒放,丰富了每一个人都共同着美好的愿望——“在阳光明媚的春天/夜也是明亮的/亮转在迷漓扑朔的世界/色彩斑斓的梦/依傍着诗行写意烂漫……”

是啊,大评论家张吾同同志说过这样一段话:“诗歌,曾经虚伪过,曾经自诩是形象化的真理,曾经掩饰过生活的真实,曾经伐害过人的性灵,曾经埋灭过人的千姿百态鲜活的个性,而当今诗歌却是明亮的窗口,我们从这里窥见了历史的灾难正以历史的进步获得了补偿。”——为此,就让我有了许多感慨,这就是我们诗歌之情怀,这就是《诗如夜很静很轻》的内在所题,心与心的动静结合,成就了多少热情澎湃的优秀诗歌作品,丰富了我们这个突飞猛进的时代。让我们一起在老朱崇明的《诗如夜很静很轻》里,共同去思索,去回味,去面对、去赞美,这就是我们的创作心态……这一点,就足够让我收获与欣喜了。

-

 

-

附原作:

《诗如夜很静很轻》

  文//老朱崇明 

-

夜很静,静得能听到字写在网上的低频声

以及诗情穿过两行间的呼吸

推开窗,长江急流的淙淙水音

疑是长长的悠远的风笛声

带我在奔往东海的途中

-

夜很轻,轻轻地无息,轻得

只是把几瓣花儿吹到空中

几瓣花儿落在地上

霎时,香飘心房,漫洒诗中

今夜一定好梦,梦随心飞

心谱诗美

梦境与意境合拢重叠

此刻分不清在梦中还是清醒中

我要的就是这种情境

似梦如醉诗光旎丽

-

春的吻痕印在媚光映照里

委婉抒情的宽敞胸襟

在春水中淡泊而清静

像这个夜很静也很轻

静待一树花开

轻似一缕花香

多像踩着林中草径

寻觅青芽萌动的景观

和风拂枝梢的摄动

-

莹屏放彩,在万千世界中为何独揽诗页?

在阳光明媚的春天

夜也是明亮的

亮转在迷漓扑朔的世界

色彩斑斓的梦

依傍着诗行写意烂漫

 

 

(编辑:黔州)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263279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