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古塘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罗海源    阅读次数:14554    发布时间:2020-10-27

古塘,早已消失在人们的视野。而且由此冠名的村庄古塘,在70年代中,也由陈家代替。若不是该组有村民,趁地名普查之机为其正名,恐怕古塘这个古老的村庄之名就永远堙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古塘,地处苏仙区许家洞镇大禾村的一个自然村落。据考证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相传当年在这个自然村落里有一池塘,水,常年从塘底涌出,俗称古水,古水之塘谓之古塘,古塘因此而得名。后来又把这个自然村落冠名为古塘

古塘,这里风景优美,后山林木郁郁葱葱,四季常青。前面有小河经过,涓涓流水昼夜不停。常有鸭、鹅在小河里觅食,嬉戏。沿河一带有良田数亩。村庄里,古塘之水清澈见底,鱼翔其中随时可见。当初,古塘人的生活用水就取之于此,是古塘人的生命之源。可是后来,不知什么缘故,古塘里的水日渐枯竭,古塘也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具体时间已无从考证。

离古塘村庄约250米处,有一古庵尚存,但已经破烂不堪,名为古塘莲池庵。古塘莲池庵经过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小将们的洗礼,庵内一切设施均已不在,人们朝拜的菩萨不见了踪影,自然早已没有了香火,但镶嵌在庵内墙壁上的那块石碑还在,拂去灰尘,字迹清楚,内容完整,即是古塘莲池庵简介。庵子周边有4棵高大挺拔的枫树,树龄均在百年以上,一直以来像是尽职尽责的卫士,护卫着古塘人的安宁,见证着古塘的发展与变化。在古塘莲池庵边的小河上还有一座石拱桥,石拱上刻有一对鲤鱼图案,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该桥叫鲤鱼桥,是否还有什么典故已不清楚。

明朝中期,王氏先祖王兴公,为躲避战乱,带领族人从江西的鹅掌大丘历经千辛万苦迁徙至此,兴家立业,繁衍生息。百余年后,又有蔡姓、陈姓加入其中,几个姓氏和谐相处,人丁兴旺。但村庄之名依然未变,仍叫古塘。

王氏族人在这里生活,算起来已有18代。族中,有过不少的仁人志士,第14代子孙王祎,字云荪,曾是国民党少将师长。王祎自幼聪明过人,但家境贫寒。在郴求学时深得陈九韶赏识,在他的推荐下,于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时年27岁,与林彪等人同学。北伐战争时,在国民革命军东路军政治部任职。抗日战争中,与抗日名将王耀武共事,王耀武任师长,他任政治部主任。抗战胜利后,他闲居老家——古塘。

因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没落,1949年全国解放前,他曾劝国民党郴州当局的欧冠、周老八、周庚新、何保贤等不要抵抗中国人民解放军。可以说他对和平解放郴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避免了郴州人民因战争带来的苦难。1950年,程潜、陈明仁两将军联名写信给他,邀他去长沙共事,可他出于种种考虑,最终未去。1951年竟然被捕,后死于狱中。其后人现居长沙。

然而,尽管如此,王祎终归是王氏族人的骄傲,也是古塘的骄傲。

 

 

(编辑:黔州)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261087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