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正文

品析《华西坝的钟声》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廛城    阅读次数:12694    发布时间:2020-12-02

《华西坝的钟声》一书是由主人公黄北平先生和刘秀品先生共同完成的长篇巨著,在品析的时候,首先我们必须在文章中去梳理出两个关键词,一是:感恩;二是:华西坝。全书黄北平先生以胸怀感恩之情、同学之谊,紧紧围绕自己在大学期间,在华西坝这片土地上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的感受进行叙述。而这里的华西坝不仅仅是一个地名,其中包含一座高等学府、一群有着深厚友谊的同学,一位位备受尊敬的老师,更包含着浓烈的情感。

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祈父,亶不聪。胡转予于恤?有母之尸饔。感恩,是情感的回馈,是品德的高度,更是社会价值观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人类社会进程中的优秀文明。其实我们从《诗经》中可以看到,在周朝时期关于抒发感恩的诗歌非常多。如《小雅·鸿雁之什》《小雅·节南山之什》《大雅·文王之什》《大雅·生民之什》等章节中的诗句,都是带着一种强烈的感恩情怀。而在我们生活中从古自今关于感恩的方式也非常多,如秋后祭天、祭祖、缅怀、孝敬父母等等都是属于感恩的一种形式。

生育之恩、养育之恩、知遇之恩、知恩图报……”,在中华民族的词语中汇集关于感恩的词语也尤其多,由此证明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对于感恩有着强烈的认同感,也是一种宝贵的精神。从文明传承上来说,在四大文明古国中,感恩同时也是支撑起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而在恩情中,师恩则是仅次于父母生育之恩的一种尤为真挚而深厚的情感。

再说说华西坝。华西坝作为成都之外很多人并不熟悉,而作为在中国医学教学中赫赫有名的华西医科大学,大家就会非常熟悉。特别是作为华西医科大学的标志,那一座以青砖为基座、黛瓦为顶、中西建筑风格完美结合的红色钟楼,更是很长一段时间代表成都的一张绚丽名片。而作为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之一,在全国综合排名名列前茅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原川医)相信大家,早已是如雷贯耳。虽然现在的华西医科大学被整体并入四川大学,但依然是医学界的最有实力的学府之一。

据资料记载,1905年,英、美、加三国的五个基督教会决议在中国西部创办一所规模宏大、科学完备的高等学府,地址定在四川政治文化中心成都。由于华西协合大学的兴建,便有了"华西坝"的称谓。1951年更名为华西大学,1953年更名为四川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20009月与四川大学合并,更名为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

非虚构文学,顾名思义,既然是非虚构,那么就必然真实,并非如小说般充满想象,甚至根据需要而随意添加虚构的故事情节。而非虚构文学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将普通的故事与艺术有效融合,从而形成具有文学性的艺术作品。《华西坝的钟声》全书分为二十八章正文和一篇序章组成,共计二十九章。//人不能不讲运气,我这一辈子的运气都特别好。//这是序章的起句,也是全书二十九章总的起句。看似轻描淡写和平淡无奇,而实则内心充满了深情、充满着说不完道不尽的感慨,充满着对父母、对扶着自己一路走下来的人的无限感激。

现在回过头看,我机缘好的地方太多太多,最明显的有几处:第一是我在1961年能来到这个世界;第二是二斤九两的我能顺利长大;第三是碰上了改革开放后的高考;第四就是与华西结缘。//是的,正如黄北平先生所言,人的一生必然有着太多的机缘,也有着太多必须去铭记的情感和去感恩的人。如朋友、同学、战友的真诚之谊,夫妻之间的相守之情,父母的生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救于危难的再生之恩,工作中领导的知遇之恩……

1961年是什么年代?是中国大饥荒的第三年,人民营养严重不良,死的多,生的少,人口连续三年负增长。我呱呱落地之时虽四肢健全,却只有二斤九两。//《结缘华西坝》这是《华西坝的钟声》的序章,作为开篇之笔,黄北平先生用了大量的篇幅和细腻的描述,以及至诚至深的情感详细记录了父亲如何克服种种困难,将生不逢时却又偏偏来到这个世界的弱小生命抚育成人的经历。

为了给娘补充营养,让我有奶吃,父亲起早贪黑,上山打鸟,下河捉鱼。大炼钢铁把森林毁了,山上见不到斑鸠、野鸡,他只得连麻雀都不放过。没有小动物可打,就捕老鼠,麻雀肉、老鼠肉成了娘的营养品。可麻雀、老鼠没什么油水,奶水还是催不出来。父亲一咬牙,将家里一头三十多斤重的小猪一刀宰了……//生也难,养更难!作为如今在温室中长大的人可能不太理解在那个大饥荒的年代里的生活状态。在那个时候,要养活自己都是非常困难的事,就更别说要养活出生就严重营养缺乏的婴儿及其一个急需补充营养的产妇。因此,作为一家之主,就不得不付出比常人更大的代价来维持家庭生计。

什么是感恩?首先就是要铭记恩情,成立起感恩的对象。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道德标杆。黄北平先生用细腻的文字和深厚的情感,将父亲在自己刚出生时所经历的艰难困苦进行了淋漓尽致地描述,由此也证明黄北平先生时时刻刻在让父亲这段经历成为自己心中永恒的记忆,从而永远保持崇高的敬意。

那没关系,我们几个老师利用休息时间给你开小灶,你加把劲赶上来就是嘛。我相信你有这个实力。//本来有把握一次性来个鲤鱼跃龙门却名落孙山,一个优秀生面对高考败北,必然会有着很大的思想情绪。40多年过去了,在序章中黄北平先生还对自己在人生迷茫中不断鼓励自己、帮助自己,引导自己重拾信心的中学老师在这段期间进行了详细描述。不但用笔细腻,并且老师的一言一行都记忆非常深刻,而这些都是在彰显黄北平先生内心中怀有的感恩之情。

《华西坝的钟声》第一章是通过大篇幅对学校的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其中包括历史变迁、著名人物、优秀文化、光荣传统、教育教学质量、国际国内声望、各个时期承担的责任、建筑风格,以及那一座红色钟楼的前世今生等。在这些介绍中,读者会明确感受到来自黄北平先生内心中对于母校的骄傲,同时也为自己能成为这样一所具有深厚底蕴的高等院校学生而倍感自豪。

见面会由口腔系主任陈安玉主持……//第一个讲话的是王翰章教授……//陈安玉主任中等身材,留披肩短发,衣着朴实,和蔼可亲,口才极好,说话慢条斯理,不急不躁……//陈主任来自四川省开江县普安镇,操着标准的川东口音……//耳濡目染。一个人的价值观免不了很大程度上来自从小父母对自己的影响。在《华西坝的钟声》一书中,黄北平先生用了二十七章记录自己在华西坝求学的五年时间里遇到的人和事,详实而充满情感。如在会议中谁在主持、谁先发言、谁作最后总结,讲的什么话,甚至连说的什么方言、当时穿的什么衣服、习惯性肢体语言、谁擅长什么、谁又喜欢什么、绰号由来,都淋漓尽致地进行了描述。

如在说到同学的时候,盛康同学有备而来……//女同学袁小平用手风琴演奏……//郑广宇同学用大提琴拉一曲蒙古长调……//陈绍陟同学朗诵了即兴创作的一首诗……,又如:吴兰是我们的班长,做事干练,说话干脆,风风火火,泼泼辣辣。虽然长得玲珑剔透,娇美过人,却是一条咬钉嚼铁的女汉子”……//,再如在第二十四章《大师的绰号》中就将各位老师绰号的由来进行了详细介绍。一个人能够做到将时隔40多年的事如数家珍般一一细说,由此证明,重情重义知感恩的价值观是黄北平先生从小来自于家庭良好教育的结果,也是他一生为人处世的作风。

在《华西坝的钟声》一书中,黄北平先生不仅在感谢父母的生养之恩,感谢老师的授业之恩,表达同学之间的深情厚谊,同时也在感恩国家、感恩社会。如:如果没有两金,没有双甲,我考上大学,也不一定能读完大学。国家对我这个农民子弟实实在在的关爱,定将令我牢记一生。再如:我在成都举目无亲,最亲近的人就是谭先生,他把我当亲人对待,对我关照有加。

《华西坝的钟声》是一部回忆录,也是一部自传,是对友谊的传唱,更是对感恩的强调。文章中黄北平先生从自己与众不同的出生到中学阶段、高考历程、成功进入四川医学院,以及在大学生涯的五年时光里所经历的人和事,层层相连,句句相扣,文字驾驭力强,情感把握有度。总的来说,《华西坝的钟声》具有三多两细腻一紧密的特点,即:涉及的老师多、同学多、故事多,以及文字细腻、情感细腻和结构紧密。

俗话说:文字见人品,作为一名高等学府毕业的医生,黄北平先生重友谊,知感恩,其实也是医德的一种体现。如他的同学陈绍陟先生在为本书作《跋》中写道:北平朴实而聪慧,乐观而勤奋,几十年来依然然保持了质朴和睿智,而没有学到油腔滑调……

 

 

(编辑:黔州)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367031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