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正文

新时代中学少先队工作发展的趋向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贵州镇宁县 赵永富    阅读次数:20646    发布时间:2021-01-21

——以镇宁自治县中学少先队工作开展为例

 

2018年,全国少先队研究重点课题“贵州省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全覆盖的实践研究”结题会上,课题评审专家评价:“贵州省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全覆盖的实践研究”经过一年深入的理论研究与扎实有效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呈现如下几个特点:一是课题研究以贵州实际问题为导向,课题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二是课题研究坚持以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党中央关于少先队工作的重要部署为指导,赋予了课题研究新的时代内涵,彰显时代特色,站在了新的理论高地;三是课题研究面向基层、面向实际,正视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严谨、策略得当,措施扎实、方法科学,注重实践、获得实效,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四是课题研究过程规范,成果丰富,具有极强的可复制性、可推广性。

贵州省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起来”“强起来”“活起来”的过程中,镇宁自治县中学少先队组织也蓬勃发展起来,这是新时代中学少先队组织发展的另一个良好基础的展现。

2020327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将纳入学校党务干部培训和校长任职资格培训课程,优秀团组织负责人应列入校级领导后备干部培养序列;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纳入学校党建工作规划和年度考核内容,考核分值占比不低于10%;省、市、县三级少工委实行“双主任”制度,团委、教育部门分管负责同志同时担任本级少工委主任,推荐教育团工委书记担任同级团委兼职副书记;县级及以上教育部门和团委要建立定期协商研究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制度;学校不得把共青团、少先队的组织机构撤销,已撤销的,应尽快予以纠正;学校应按期召开团代会,每学年召开少代会、学代会,落实提案制及大会发言制度,促进学校民主管理;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研学等计入中小学课外活动课时学分……

而镇宁自治县中学少先队的发展和成长,非常符合少先队改革方案的要求。201710月,镇宁自治县少先队组织在镇宁县一中举办了全县集体建队仪式。201711月初,镇宁自治县思源实验学校规范建立学校少先队组织,这是镇宁自治县第一家中学,也是第一家九年制学校规范独立的建队。这为镇宁自治县中学少先队组织的发展开辟了先河,也为新时代中学少先队工作的发展打牢了坐标基础。201711月后,镇宁自治县县直中学和乡镇中学先后规范独立建立少先队组织。

回顾镇宁自治县中学少先队发展历程,镇宁自治县中学少先队组织始终切实提高做好新时代党的少年儿童事业的思想自觉。但一直以来,中学少先队组织的发展确实存在许多阻力,新时代的少年儿童呈现出新的认知特点和成长需求,这对做好新时代党的少年儿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镇宁自治县中学少先队组织把握少年儿童的成长特点,紧扣总书记同志提出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的重要指示要求,始终坚守少先队初心使命,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扭住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这一关键目标,构建起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深化团前教育、做好团队衔接。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附属镇宁自治县实验学校开展了全县“离队入团”仪式,开启了团队衔接工作的导向。20185月,镇宁自治县思源实验学校举行了全县“离队入团”仪式,进一步把团队衔接工作发展成了常态化,填补了中学少先队发展中团与队分化的短板。尽管如此,中学少先队的发展,依然存在诸多疑惑和阻碍。比如,少先队组织推优入团的机制还不够完善;中学少先队辅导员老师专业知识储备有待提高;中学校长、中层领导干部、中学教师对少先队组织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上级部门对中学少先队工作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另一个事实的存在是:中学少先队组织的成长中,新时代的少年儿童成长也被日益变化的外在影响着,儿童成长的价值取向会趋于综合环境影响的决定,这不得不考验着中学少先队组织成长取向的进程和发展。如何充分把握发挥新时代少年儿童的成长路径,更好的增强中学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归属感,是中学少先队组织必然思考和把握的根本。

但是,镇宁自治县中学少先队组织始终团结、教育、引领广大少先队员做共产主义事业合格和可靠的接班人,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

一直以来,镇宁自治县中学少先队组织一直对中学少先队员强调要立志向、修品行、练本领,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因此,开展了许多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活动,通过少先队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教育,更加让中学少先队员持续接受共产主义道德的感召,其发展导向也一直站在团队衔接的实践角度、站在人的价值观形成连续性的规律角度,不断探索少先队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式。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6754065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