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文坛资讯 >> 域内 >> 正文

红色文化进校园 “开学第一课”这样上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贵州作家网    阅读次数:14291    发布时间:2021-03-04

31日,全省中小学校全面开学。上午9时,红花岗区各中小学组织师生观看了省教育厅开学第一课视频后,还组织了“红色文化进校园宣讲活动,融入开学第一课,让红色教育沁润孩子们的心灵。



在遵义市第五十七中学,退役老兵功臣石磊为同学们讲解战斗故事。传承我泱泱中华不屈之魂,今朝我辈儿郎尽显锋芒,在英雄娓娓道来的故事中,同学们不禁感慨,正是有了他们这样的英雄,才有了我们的安定生活。他还带领全校师生面向国旗献上了最诚挚的军礼,敬礼!”“礼毕!在响亮的口令声中,开学典礼落下帷幕。


附宣讲稿:

军礼

                   ——开学典礼上一个退役老兵的军礼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五十七中学全体教职员工,亲爱的同学们,上午好!

我叫石磊,是一名老兵,有35年的党龄,有24年的军龄,是从武装警察部队遵义市支队退休的副营职少校军官。

今天我很高兴能来到学校,来到这所欣欣向荣、充满朝气的校园里,与同学们一起参加新一学期隆重的、庄严而又务实的开学典礼,我感到无尚的荣光。

置身这充满朝气,充满能量,充满知识氛围的校园里,仿佛时间真的可以穿越,把我带回那样一个热血澎湃的青少年时代。是的,在我五年青少年时期里(12岁到17岁),凡乎每天早上的新闻广播里都会播放着祖国西南边疆的烽火战事和自卫还击战斗中勇现出来的无数解放军将士的英雄事迹,一个个英雄的形象在我的脑子里不断涌现,像雕像一样铭刻于心。比如:孤胆英雄战士岩龙,他在战斗中深入敌军阵地,歼敌20余名,壮烈牺牲,被中央军委授予孤胆英雄荣誉称号。

那时候,我们国家还不很发达,不像现在的你们一样生活在一个幸福安宁的和平时代,环境优越,人人都有手机,电脑,接收信息,查阅资料,足不出户便知天下新闻,有的同学上学还有车辆接送。那个年代,在农村见到一辆小车都稀奇得了不得,更别说有坐一坐这种奢侈的想法。唯一普及方便的新闻来源就是我们村里的广播,广播挂在村口的大树上,四个广播分别指向四个方向,洪亮嗓音音效可以辐射到几公里外,同学们,我羡慕你们,也为你们感到高兴,你们实在太幸福了,希望我们一起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心存感恩。感恩用生命和鲜血为我们换取幸福生活的英雄们。

中越自卫还击战,简称越战。战斗英雄,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在我的脑子里显得十分清晰:我要当兵,我要当人民解放军,要去西南边陲血与火的战场上,守土边疆,保家卫国。

记得,那是1984年的秋天,我清楚的记得也是一个新的学期开学还不到一个月,我和村里的伙伴也是同学走在中午回家吃饭返校的路上,乡镇的大街上醒目的地方张贴出政府的征兵通知“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大红横幅。我们几个同学不约而同的说出,走!当兵去!大家走向了村里的报名处。报名登记,参加体检。

当时我17岁都还差三天,对了,为了应征入伍,我撒谎了,十七岁撒谎成了十八岁,为了实现我的军人梦。就这样,通过几天全面体检审查之后,我被光荣录取了!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军人,换上了绿色的军装,胸前戴着大红花,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送别中,随着新兵的队伍告别了父母,兄弟,离开了遵义这片生我养我红色的土地,乘坐运兵专用列车,来到了充满战火硝烟的西南边陲,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平坝镇,镇上不光驻扎着我即将去报到的部队,还有准备轮换收复老山的另外的一支部队。军训,军训,还是军训。看到轮战部队的老兵们全副武装,开赴前线,我的心情是既羡慕又担心,也有一丝害怕,害怕的是自己什么都不会,一旦上了战场自己该怎么办?经过三个月短暂而又刻苦的军训,让我打消了许多的顾虑,也让我从一个什么都不会的新兵很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解放军战士。当听说我们的部队要从战场撤下来时,我这个还没上过战场的战士心里非常的失落。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任务不断,驻扎换房,经过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不断的锤炼与打磨,军人的意志更加坚强,军人如钢的忠诚更加坚定。我也由一名新兵变成老兵。在野战部队的16年时间里,我先后当过炊事员,工程兵,侦察兵,警卫员,从一名普通的战士,不断的进步和成长,担任过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并三次进入老山地区担任防御作战任务,三次荣立三等功。

1999年,因为工作需要,我从野战部队调到了武警贵州总队遵义支队,担任桐梓县武警中队中队长。1021日的一个夜晩,一个寒冷的夜晚,凌晨三时许,我正在为日常工作整理资料,突然,一阵电话铃声响起,作战值警的电话在寂静的夜里显得特别的急促与紧迫。

铃声就是命令,任务就是军令。突发事件,一名持枪歹徒作案后企图逃亡。情况十分危急,上级命我迅速调集武警战士兵分3路实施抓捕。我带领一队战士前往娄山关设卡拦截。

当我带着三班的战士到达娄山关镇红花园垮山地段时便再次设卡,此时,由遵义经娄山关隘口对面公路上相继驶来几辆汽车,我立即组织兵力按战斗队形散开分别检查,此时,一辆农用车飞驶而来,试图闯关逃避检查,我立即警觉起来拦截了该车,正在实施检查时,正准备对该车进行全方位盘查之时。突然,坐在副驾驶位上的一名男子开门跳下农用车,手中拿着一把自动步枪,此时嫌犯见形迹败露,端枪向我走来,我与逃犯在相距不到1米处,双方停了下来(这里要与学生互动)。不料被早有防备的我用力压下了枪身,同时逃犯也扣动了板机,一声枪响穿破了夜空,也穿过我的身体,子弹从我的两腿之间射入,击中了大腿根部,一阵剧痛本能的松开了手,岂料罪犯对我开枪以后并未就此住手,反而杀红了眼,又将枪口对准了我右前方的战友,第二声枪响之下,我的战友应声倒下,这时听到我们这边有枪响起,正在检查该车大箱车辆的战友闻声迅速举枪前来增援,刚一露头又被逃犯开枪击中胸口倒地,第三声枪响后。随即逃犯正欲转身逃跑,我来不及顾及受伤的疼痛,一个虎跃将逃犯扑倒在公路旁边的稻田里,在着地瞬间又是一声枪响,罪恶的子弹再一次穿过我的左小腿,我强忍疼痛,竭尽全力,凭着当侦察兵时就练就的本领和顽强的毅力,用手死死卡住逃犯的脖子,将逃犯压在身体之下,并夺下了逃犯手中自动步枪,将枪里所有子弹对空射击完,并牢牢握紧夺过来的枪支,在随后赶来的战友配合下,将逃犯捆绑结实,在附近老乡的帮助下,将擒获的逃犯抬上公路。而后,我继续忍受着两处枪伤,指挥没有受伤的战士将倒在血泊中受伤的其他两名战友迅速送去桐梓县医院抢救,又组织赶来增援的其他战友将逃犯押回中队。我被赶来增援的战友送到医院,经过7个小时的手术抢救,用医生的话说总算保住了左腿,经过一个月治疗,因伤情严重,伤口恶化,转至遵义医学院继续医治,前后动了五次手术,直到20003月所受枪伤才基本上愈合。 但因受伤时天气较冷,伤口在流血的情况下暴露了7个小时以上,即使经过几个月的治疗,仍是左腿腓骨开性骨折,缺损八厘米,腓总神经和胫后神经断裂,胫前胫后动脉血管断裂及左腿肌腱损伤。功能缺失,多处血管断裂后经鉴定评定为三等甲级残疾。

此次处置突发事件我中队不辱使命成功抓获逃犯,为国家和社会挽回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可以想象假如我的中队没有及时生擒该罪犯,凭罪犯手中的武器,将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多大的损失和破坏。

保家卫国,惩恶扬善,维护和平与安宁,是一个军人应有的责任,肩扛的使命,党和人民却给予了我这么崇高的荣誉,在这次任务中我的战友三人分别荣立个人三等功,我被授予个人二等功勋章,耀眼的勋章不是什么个人功劳,而是党和人民对我工作的肯定,也是鼓励,所有的努力与牺牲都是作为一名战士、一个军人应尽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一个兵: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一一军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情节一一战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庭一一军营;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情怀一一付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一一和平;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声一一凯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旋律一一军号;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礼仪一一军礼;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敬畏一一军旗;他们有一颗共同的初心一一践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爱称一一班长。

老师们、同学们,校园内、课堂上有班长,而我们每一位其实都是班长,为全班的荣誉,为一个校园的荣誉,为一个家国荣誉,难道我们不应该有一颗荣辱之心吗?难道不应该有一份凝重而又神圣的爱国情怀吗?难道不应该珍惜许许多多的先烈用生命换来今天的安定、祥和、幸福的生活吗?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也是祖国的希望,我有理由相信在你们的当中,在今后学业中不断精进获取更多知识成长出更多的将军,科学家,文学家,医生,诗人,画家,企业家,商人以及平凡中章显伟大的新一代的工人、农民。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美丽的家园,她的名字叫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

军人与学生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两个杆子,一个是枪杆子,另一个就是笔杆子。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紧握它,用好它,用来保卫祖国,保卫和平,讴歌祖国,讴歌母亲。

同学们,我们脚下的这片红色的热土,它不仅仅是一种色彩,尼采,更是由肌肤到内心的滚烫与深情,如果你不去拥抱,你不去亲吻,你怎么能感知它的热烈,它的真挚。  

同学们,我相信你们,你们的家人也相信你们,祖国和人民期昐你们,相信你们会好好学习,不辱使命,以优秀的成绩回报恩师,回报母校,回报社会,服务祖国,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

一个升旗礼是你们对祖国与人民的敬仰!

一个军礼是一个军人一名战士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

我提议老师们、同学们,向用生命和鲜血染红旗帜的烈士、英雄敬礼!向祖国和人民敬礼!向五星红旗敬礼!

 

20210301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6752147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