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毕兯那些事 6.我们的原野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张永辉    阅读次数:10150    发布时间:2021-03-05

童年的毕节城很小,不过对我们来说,这城镇是足够大的了,因为我们也把郊区算在城镇范围内,使我们的活动范围无形中扩大了不少。

有一次爸爸带我们回乡,大地沟的坡坡坎坎、沟沟谷谷,还有那道道山梁,到处都有各种各样的野果吸引着我们。大地沟距毕节城也不过是两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记住了这些坡坡坎坎、沟沟谷谷、道道山梁,不时提着篮子到这里来捡白色的草莓——泡儿,摘刺梨,打毛栗,挖地瓜,有时举着一大枝一大枝的火棘——救军粮高声叫着。我们摘得最多的是刺梨。刺梨酸甜带点苦涩,是我们的最爱。当然,我们那时不知道它含有的VC是水果中最丰富的。我们最爱那沟边的刺梨。那沟边的刺梨最好,个头大、水分足,更加酸甜。颜色也好,金黄金黄的。

冬天了,山上没野果子,我们就挖芥菜——地地菜。地地菜,漫山遍野到处都是。用它做汤,汤很鲜美,还能降血压,也节省了家里的开支。反正那时我们经常不上课,学校里三天两头开会、搞生产活动。春天,生产队收了油菜,散落的菜籽就在玉米地里长了起来。于是,夏天我们就窜进生产队里的玉米地里讨油菜。油菜是毕节人三天都离不开的酸汤的最好食材,我们一篮一篮提回家来,妈妈看见了很是高兴。我们也成了家里的劳动力,没有吃闲饭了。

有一段时间,毕节喂荷兰猪成风,哥哥也买了几对,关在笼子里很是好看。雪白的,其间有棕色团块,耳朵小小的,半圆状,软软的,眼睛很小,但很亮,贼溜溜的,极是可爱。于是,为了养这几只荷兰猪,我们又漫山遍野去讨米汤菜,以至于晚上睡觉时,一闭上眼睛,到处都是米汤菜的身影。

除此之外,我们还去军区打靶场的菜地里抓蟋蟀,又到虎踞山的砖瓦厂挖白泥巴打笼子。一天,一只蟋蟀从笼子跑了出来,家里一个多月都能听见这只蟋蟀在唱,又不知道在哪里。

后来我们养了几条蚕,不是吃桑树叶的蚕,是吃马桑叶的蚕。我们在山里采了许多马桑叶,经我们经心喂养,有一条生病的蚕也让我治好了,最后全都结了蚕茧。拿着蚕茧,我们好不兴奋,这是我们人生第一次收获。

又到了全民灭蚊的时候,这已经是初秋了。街政府组织全体市民把他们发放的草药在黄昏的时候在各家点燃,用烟火驱赶每家每户的蚊蝇。这时我们就跑到军分区的田埂上,闻着浓浓的稻香,仰看天上的星星。北斗七星、织女星、牛郎星,还有北落师门那颗孤独的全天最亮的星……我们数啊数啊,结果是越数越多。

就这样,在和原野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现在这些原野都成了市区,刺梨也成了珍果,我们的童年也不再来了。

 

 

(编辑:黔州)

已经有 1 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木子 : 2021/3/5 11:15:01

本文符合《画稿溪文学》杂志发表要求,通过初审进入二审,请您务必加总编手机微信同号:17738013139,并主动和总编木子沟通用稿事宜。本刊采取三审制度,沟通前,请把您的作品(标题、署名(后注明省份或国籍)、正文)、作者简介、通讯联系方式(姓名、电话、邮编、地址)整理好,以备二审。按规定:凡是不主动和总编沟通的作者,一律视作自动退稿,本刊也绝不会刊发该作品。 《画稿溪文学》编辑部 2021.3.5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396718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