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遵义古老的水利工程播雅天池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雾海幽悠    阅读次数:7453    发布时间:2021-05-18

遵义有一处古老的水利工程,《续遵义府志》将其称为播雅天池,具体位置在遵义市播州区马家湾到八里镇的途中,实际也就是我们遵义人再熟悉不过的共青湖。这是一座包裹了几座山头的高原小湖泊,湖底有多处泉眼涌流不绝,地下水源丰富,但是,这里受山形地势条件限制,冒出来的泉水无法汇流成有规模的河流,所以,这些泉水涌出后只能沿着当地自然的山体流走,然后又消失在贵州卡斯特地貌形成的各处隐秘的自然消坑中,相当于这些泉水从地底冒出来在地面旅游一趟后又白白消失回到地底。

民间传言古人为了有效利用地下水,于唐代修建了这一水利工程,算是黔北最古老的水利工程,至于是否真的建于唐代我们也只能知道是传言,但是,在明朝万历年间修订《遵义府志》的记载中却可以查到:大水田堰,周九里七分,绝山而堤,其东通二孔以蓄池水,可灌田万亩。无论如何,客观上,大水田蓄住这洼清泉也起到了充分利用这片区域地下水资源的作用,确实有益于后代的农耕。

而在黔北高原的群山之中锁了这一池碧水,尤如万山翠绿中嵌上了一颗明珠,风景更是自然的优美,《续遵义府志》以播雅天池对它的描述虽然毫不掩饰地具备了辛亥革命后文人们特有的那种罗漫蒂克的小资味道,但播雅天池确实当之无愧。

在此,顺手摘录了一张图片贴上,以此证明若干万年前在地质变迁的造山运动中隆起的贵州高原卡斯特地貌展现的贵州广大的区域具有的地无三尺平的地质状况,图片显示的美景在黔北高原随处可见,这也从一个侧面表现出贵州卡斯特地貌能常年保持潮湿的气候条件却很难有效大规模修建水利工程的地理特性,所以,位于黔北遵义的播雅天池确实弥足珍贵。

 

对于播雅天池,除了官方记载外,还有一段口口相传的民间神话,传说是古播州第二十九代世袭土司杨应龙心系民间,看着当地人守着这块大坝子,由于蓄不住水,栽秧打田种地却要靠天吃饭,决心要为乡民造福,于是在一个晚上用法术驱山赶石造山筑坝,才形成了大水田,并且因此常年不枯竭,这传说明显有些牵强,杨应龙是否有驱山赶石的法术我不知,民间传说能体现的是:尽管当年明王朝将杨应龙视为叛逆,派出五十万平播大军进入播州进行了为时八十余天的残酷镇压终结了杨家世袭724年播州土皇帝的历史后,播州老百姓对杨千岁的缅怀并没有因这场血腥的压迫而遗忘,神话大水田不能算为,只能是饭后茶余的聊资。

不管怎么说,播雅天池蓄住的水源从此这周边变成肥田沃土,旱涝保收,保证了周围的乡民栽秧打田种水稻的基本条件是长期的历史事实,好像是一九五八年大跃进的时候和后来好些年,当年遵义县政府还动员大量人力物力,专门从大水田的尽头处修建了堤坝,修建了宽大的环山水渠,从隶属龙坑公社的马家湾一直连通南白公社,再和南部后霸公社的东风水库环山渠道相互交联,试图整个水渠形成一个跨越几个公社的封闭的水利灌溉系统,总长有数十公里,可惜后来因为缺乏有效管理,加上天灾人祸,这一曾经的美好水利灌溉系统好像还没过十年就化为了乌有。

记得六七十年代我们读小学初中的时候,每到夏季,都会经常相邀不惜步行近七公里到共青湖游泳,每次来到湖边,我们总是迫不及待地纵身跃入湖中,宽敞清澈的湖水成了我们打水仗,扎猛子,尽情嬉戏的场所,有时候我们还会偷偷将老乡停在岸边的小木船划到湖心几座小山形成小岛上玩耍。

小岛上松树连绵,不光可以捡拾松菌,白鹤也很多,也不怕人,流连于此的白鹤会在此筑巢下蛋,白鹤下的蛋颜色和白鹤自身反差很大,白鹤除了嘴和脚之外,一身白羽,而它下的蛋却是蓝颜色的,和鸭蛋差不多大小。我们在湖边草丛中不时可以见到已经孵出小白鹤后遗留下的蛋壳,运气好的时候还可以捡到完整的白鹤蛋。

站在小山上眺望湖山景色,遇上阵雨,真有种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感觉,那时的播雅天池用今天的广告语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湖面宽广,湖水清澈,幽雅恬静,再加上湖边松林里不时有白鹤飞进飞出,那种山水一色,旷野悠悠的景象令人流连忘返。

彼时放纵的我们,从岸边到船上,从船上到水中,从水中到岛上,没有任何对危险的担忧,没有任何的烦恼和不快,只有一玩一整天的欢乐。

播雅天池北面半岛的山腰上,原来有个天然的石洞叫做鹤鸣洞,当地人又称仙女洞,洞很浅,相当于一个比较长的天然石屋,可以遮雨避风,曾经住过人,当年我们好奇也钻进去,感觉这洞已经荒凉,但洞内刻有的鹤鸣风景四字却非常清楚,谁刻的不知道。

在这鹤鸣洞的边上原来还有座小庙,庙里多年来一直住着一个和尚,鹤鸣洞旁边的一块大石上有个小洞,被当地人称为梭米孔,(梭是方言,意为流出漏出的意思),据传此孔中不时有大米、谷子或者包谷之类粮食从里面漏下来,每次不多就一碗,勉强够和尚一日温饱,开始和尚以为是自己诚信向佛有仙家帮助还心存感激,时间久了和尚起了贪心,心想既然这粮食会不断流出,干脆我把洞口扩大,粮食肯定会多出点,于是就用工具扩大了洞口,没想洞中到从此不再有一颗粮食出来。

原来这洞的上方是一个硕大的田鼠窝,田鼠不知道窝底有个小洞,也不知道每天忙忙碌碌从田间搬回来的粮食会不断从这小洞中漏走了,和尚扩大洞口的行为惊扰了田鼠,警觉的田鼠家族慌忙搬家离开,于是,这梭米孔不再有米漏出,彻底断了和尚的贪欲。

传说往往给人启示,人太贪心绝对不会有好的结果!

对于这昔日的播雅天池也罢,大水田也罢,大跃进以后改名的共青湖也罢,现在都悄悄变了样,从好些年前开始,看到商机的人环绕湖区修建了若干农家乐,谈生意的,度假的,休闲的,总是络绎不绝,那时湖面开放,确实是郊游的好地方。但是,随着后来的土地财政兴起的征地风暴,共青湖风景区被纳入遵义市中心城区规划内最大的山水园林景区,各路基建大神们纷纷挤进来疯狂开发建设,据说目前多家单位进场已投资投入超过700亿进行打造。

然而,打造的结果实在不敢恭维,在打造之前,我还能带着儿子,买点小吃,在农家乐租上一艘游船,非常悠闲地荡到湖中,想游泳就从船上跳到水中,游累了又爬上船休息,饿了吃点自己带的小吃点心,一天下来,虽然整个人晒得黑黝黝的,但是却很惬意。 但是自从湖边变成工地后,我再没有进过湖区,因为灰尘太大了,偶尔从绕道湖边的公路上经过,也再看不见过去的湖光山色。

我非常反感陆续不断矗立起来的建筑群为了销售,打出的临湖别墅招牌,感觉这被人为掠夺强行改造过的景区已经不再具有大自然的本色,各种建筑群密密麻麻环绕湖边,大量高楼别墅将可怜的高原小湖严严实实包围着,现代化的中铁共青湖更是霸道地将这播雅天池圈为己有。一个朋友告诉我,他花了五百多万在湖区买了一栋别墅,当初宣传说是别墅会配套有高尔夫球场,但是交房后却完全不见高尔夫球场的踪影,连高尔夫练习场的踪影也不曾看见,开发商说是规划没有通过,业主们认为上当受骗,联合起来打官司上访均无结果。钱交了,房子交给你了,高尔夫球场建不起来不是人家的事,是规划原因,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你自己认了吧。

我联想起赵本山和范伟演出的小品中那句经典台词:忽悠,继续忽悠!如果把这句台词用在地方政府的无序开发上,这味道真的太深了,我真不明白,中国人并不傻呀,为什么总用太多的精力去忽悠自己人而不去忽悠欺负我们的西方人呢,过去若干年受欺负我们把西方人称为列强,但是,今天的我们也不弱了呀。

如今的播雅天池,我们的共青湖,因为开发,因为要保护,限制下湖游泳,限制了入湖荡舟,以前的省道早已扩建成了二级以上的公路,加上高速公路,纵横交错的道路仿佛把湖水挤到了一个角落上,这原本一池清水的高原湖泊随着土豪们的野蛮开发,保护成了借口,人们享受自然的权利被强制剥夺,我真担心,这数万平方米的一池碧水极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会变成一潭臭水而大煞风景。

这不禁令人联想起滇池大观楼上那副流传千古的长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记得当年在滇缅边境服役时探亲回家途经昆明曾经专门抽时间乘坐游船到滇池游览,当船到湖心,抬头看天,蓝蓝的天空就像一口大大的锅盖扣在滇池上方,池中打鱼的木船不时抛撒着渔网,来来往往的行船划过水面拉出的一条条水花,颇有厚重的诗情画意。然而后来,滇池却因保护不当变成昆明城郊一潭乌黑发臭的死水,虽然后来政府花巨资整改多年还是难以恢复原貌,就是很悲催的前车之鉴。

播雅天池的面积抵不上滇池的一个角落,如今在沉重的建筑群包裹压迫下,那种原生态的自然秀美景观和湖水的生机早已生生被扼杀了,池虽然还是那个池,氛围却变了,周围往昔的肥田沃土不再种庄稼而是种上了房子,那原来宽阔,现在却非常有限的水面,则显出有几分猥琐,我不真愿也不希望用一滩死水来形容它!我不知道也不敢想这些建筑群的排污问题是如何处理的!

昔日的播雅天池,已经完全缺失了的景致,每次经过湖边,远远看去,总感觉那原本清澈的碧绿湖水已有开始微微发黑的迹象,我不知道儿时曾经见到过的湖边石山上的鹤鸣洞是否还在,洞刻中的鹤鸣风景、洞内两壁的摩崖石刻还能不能找到。

被前人誉为美景的播雅天池,已经成了久远的历史。

 

 

(编辑:黔州)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473092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