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知青生活掠影 一-放蚕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雾海幽悠    阅读次数:16100    发布时间:2021-09-21

在我插队当知青的地方,我看见了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蚕----- 柞蚕,农民们管这种蚕叫青棡蚕,顾名思义,牠是以青棡树叶为主食,是一种与家蚕生活习性截然不同的蚕,柞蚕的喂养方式不是关在屋内,而是直接在大自然中,在青棡树林中放养,整个过程需要牠们自己不停地在树枝间爬行觅食,而牠们除了休眠和做茧的时候,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吃树叶,运动量都很大,所以个体比家蚕大得多。柞蚕赖以生存的青棡树词典上解释作槲栎,实际这种解释并不确切,编字典的专家们虽然知识丰富,但缺乏生活常识,槲栎树和青棡树虽然同属一科,同是落叶乔木,但它们只是有些相似,如果细分就看得出,当地农民把它们分得很清楚,它们的区别在于青棡树是一丛丛的生长,而且青棡树可以结青棡籽,东北叫榛子,这青棡籽可以做饲料,还可以酿酒,用这两种树烧出来的炭是最好的炭,我们本地称为棡炭槲栎树比青棡树独立,长得高大些,槲栎树虽然也能烧炭,但不能结青棡籽。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分岔多,枝干弯曲,长不大,不成材。

柞蚕主要以青棡树叶子为主食,槲栎树混长在青棡树林中,虽然相似却真真切切是两种树木,尽管柞蚕也会吃它的叶子,但那是爬错了地方的时候,此时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柞蚕要维系牠短暂的生命就必须要吃它的叶子。但是,因为它高大的树形,柞蚕要是爬上去就很不方便弄下来,爬到槲栎树上的这些少数的柞蚕因为无法摘取到牠们的蚕茧,这些少数就只好自身自灭,最后就演化成了变异的野生蚕种,所以,放蚕时要特别注意避开这种树。

榨蚕的生长分春秋两季,一般春蚕比秋蚕好养,春天的万物,经过一个冬天的营养储备,树叶嫩绿,十分适应柞蚕的生长。放蚕是当年我所在的生产队响应国家计划经济安排,根据各地的自然资源,每年都要进行的一种由当地政府主导的农村经济产业形式,那时叫搞副业

记得那是一九七五年的春天,是我下乡后的次年载秧打田的日子,生产队为照顾我们两个知青,分配我们加上本队一个农民一起上山去放春蚕,每天给我们记十分也就是一个工分,我们三人称为一个,那位农民被指定为掌棚匠,那一年生产队一共在东西两个方向设立了两个棚,另外三人是生产队本地农民,年年都是他们,算是熟手,相对而言各方面都比我们强多了。

 放蚕和挑牛粪犁田栽秧之类比起当然轻松多了,我们也很乐意,没有见过柞蚕的我们对此感觉很新鲜,怀着一种好奇的心情,我陪伴着柞蚕走过了一段从牠出生到结茧的过程,亲眼目睹了牠们短暂的一生。

放榨蚕和养家蚕完全不同!我上小学的时候养过家蚕,家蚕是吃桑树的叶子,又叫桑蚕。因为蚕茧可以卖到收购站,每斤蚕茧大约是一块多钱,这是我们挣私房钱的一种途径,所以我们好多同学都在养。我从同学那里要来半张沾着家蚕卵的作业本纸,上面是密密麻麻的家蚕卵,如油菜籽般大小,同学告诉我这些蚕结茧后起码有两三斤,可以卖三块多钱呢,过几天幼蚕就要出来了,要我注意提前把桑叶准备好,因为牠们出来就要吃。回家的路上我一直用两个手指把这张纸小心地提在手中,担心被风刮走,也担心稍不注意就会把卵弄破,如果那样,这小生命就完结了。

回家后我在房间里腾出一个角落,把纸放在一个小小的簸箕内,每天上学前和放学后都要去看一眼,几天以后的一个下午放学回到家里,我突然发现每个卵壳上多了一个小黑点,小黑点在迅速地扩大,仔细一看,原来是从每个卵里都挤出一张小小的嘴在啃咬着卵壳,很快,从咬开的卵壳里就钻出一条条幼蚕,初出壳时牠们黑黑的,顶着和身体极不相称的大大的脑袋,象蚂蚁,很难看,只是行动没有蚂蚁那么敏捷,眼见牠们一条条拼命地啃咬着卵壳往外涌,我扔下书包飞快跑出门外,奔向早已看好的几棵小桑树,用最快的速度摘回一把嫩嫩的桑叶,将放幼蚕簸簊固定好,周围加上遮蔽物,再把撕碎的桑叶洒上,着急地看着牠们懶懶的爬过去,懶懶的张嘴就吃,懶懶的边吃边拉。

从此我多了一件事,每天放学回家都要绕路到处去采摘新鲜桑叶,遇到雨天,回来顾不上换衣服就先把采回来的桑叶一张张揩尽水份再小心地夹到旧书本里,待叶子上的水分完全被书本吸干后挑出太老或已经干瘪的叶子扔掉,留下新鲜的才能喂牠们,否则蚕就会拉稀生病,然后死去。

才两天时间,房间里就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草腥味,这是蚕拉的屎散发出的味道,后来才知道,这东西是可以入药的,中药名叫做蚕沙。

大概一周过去了,蚕开始休眠,这是牠们的第一眠,做过一眠后蚕的身体开始变白,一股草腥味也慢慢充满整个房间。养家蚕就象伺候卧床不起的病人,你得及时把食物送到牠们嘴边,然后经常清理干净牠们的排泄物和吃剩的桑叶。家蚕一天到晚就懶懶的,慢慢地爬着找新鲜的桑叶吃,吃了就拉,拉了再吃,牠们刁得很,老的桑叶和干了过夜的桑叶都很少问津,牠们七天休眠一次,休眠一次的时间一天左右,第四次休

眠过后,有几天停食的日子,蚕不再吃桑叶,只是排泄,原先吃进去的桑叶起初还看得见在体内是黑色的影子,慢慢那黑色的影子也看不见了,身体白得发亮,身体里五脏好像也没有了,此时意味着蚕该吐丝做茧了,在养过蚕的同学提醒下,我提前为牠们准备好几小把竹枝油菜杆之类的枝状物放到簸箕的边上,牠们似乎有第六感官,总能找见这些枝状物,但还是那副懒懒的样子,爬上去,然后随便找一个地方就开始吐丝做茧,做出来的茧比花生大不了多少,茧的颜色也和他们身体的颜色一样,惨白惨白,待到蚕茧风干后,我们逐一取下来,然后送到收购站就可以换回钱了。

我不了解也很很想知道柞蚕长什么样子,有些疑惑的是,这柞蚕为什么不叫养而叫呢!牠的生长过程想必也和家蚕大同小异呀。但在接到生产队分配的任务后,我随掌棚匠一起到公社蚕种站领回了柞蚕卵,看到这柞蚕卵第一眼的感觉是比家蚕卵大好几倍,萝卜籽般大小,手摸上去表皮粗糙,十分坚韧,而且不全是圆形,不知是受挤压还是什么原因,反正是非常随意的形状,也是密密麻麻粘贴在硬纸板上。

我们领到报纸一样大小的好几大块硬纸板的蚕卵,蚕种站说总数约有十余万粒,就算十万,真有这么多吗,我们也没法数。在公社蚕种站,辅导员们给我们介绍榨蚕的丝是上好的丝织品原料,牠成蝶后虽然体态臃肿满身绒毛不那么好看,但是产完卵的躯体却是少有的美味,体内无半点杂质,是天然的纯净蛋白质。

柞蚕产完卵后再也飞不起来,生命就结束了,我看见蚕种站的员工们将产完卵的柞蚕收集起来,先放在锅里炒,炒热后牠身上的绒毛,翅膀和脚就会脱落,去掉这些脱落的皮毛肢体,柞蚕缩成圆圆一颗的身体就是一团肉,此时加点食用油,加点盐炒熟就是一道喷香的下酒菜,他们邀我共享,那味道咋一入口像吃油渣,但又不是,仔细品味比花生米还香。我后来也吃过家蚕的蛹,那是完全用油炸出来的,油炸的香味却无法掩盖残留的草腥味,和这美味柞蚕身体比起味道差远了。

由于是早春,气温还很低,我们将蚕种带回来后放进掌棚匠家厨房里,厨房烧柴火,能保温。第二天,掌朋匠便带着我们到山上挑选了一处向阳又相邻的几面山坡,几面山坡几乎形成一个大半圆,估计有数万平方面积,坡上都长满茂密青棡树丛,掌棚匠测算好蚕做茧需要的时间和放蚕需要的山坡面积,在计划最后蚕将要集中做茧的那一面山坡上找一个视野开阔又不挡风的山坳处,带着我们砍来树枝,挑来稻草搭了一间简易的人字形窝棚,在棚内搭起两张,告诉我们,这将是我们临时的家,蚕的放样地将从我们的脚下开始逐渐沿着这几面山坡迁移,待蚕到第三次休眠后,我们的放养地将离此处不远了,我和那位知青必须暂时把家安到了山上,我们就要把锅、碗、瓢、盆搬进去,吃住在山上,掌棚匠家孩子小,不能住到山上,每天晚饭前必须回家。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406212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