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招蜂人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黔西南州德卧教育集团 袁定鸿    阅读次数:13869    发布时间:2021-09-22

盘江随处可见着几百亩的原始森林。多是些松树与青树,树下暗无天日,地上的落叶有一尺多厚。叶被几场大雨浇湿,开始腐烂,散发着湿漉漉的味道。腐烂了的叶渣,是野蜂筑巢的最好原料。

野蜂有很多种,如鬼马蜂、牛角蜂、花脚蜂等。这些蜂的形体多数有成人的拇指大小,振翅时像远天的飞机在轰鸣,野蜂尾部都有一根锋利的含有剧毒的刺。

我认识岑三,是初春报名的时候。岑三个头小,背微驼。从他的口里,我知道他的父亲得了前列腺炎,母亲得了胰腺炎,胰腺炎让母亲丧失了劳动力。两个老人都是只能吃不能做的了。

在攀谈中,岑三说自己有差不多四个一般大小的孩子,都还在读小学,也是只会张嘴吃饭却还不会做事的人。听了他的家庭情况,我心里一酸,忙写了张条子给他,让他用条子去班主任那里报名。

报名出来后,岑三知道我是给了他的孩子免了费,激动得泪花花在脸上滚动。岑三伸出颤抖的手想握住我的手,我不习惯,急忙把自己的手往袖里缩,他尴尬地笑了笑,说新米节请我去吃蜂子。

新米节就是重阳节,在盘江布依人的心里,这节日和大年夜一样。我顺了岑三的话微笑着点了点头,心想好多人在接受了别人的恩惠以后,都是要说这样一番话的,但只要一掉头,就忘得一干二净。

我问他家里养了多少蜜蜂,他说不是蜜蜂,是野蜂。这就逗起了我的好奇心,我说那会蜇死人的呀!他说若干年来就是靠这些野蜂给父母治病,也用它送孩子读书。

我问他野蜂的价钱如何,他说连蜂房一起,可以卖到30元一斤,但十个男人有九个不敢做这冒险的工作。

岑三自豪地点着头,可能觉得我与他说得来,就告诉了招野蜂的技巧。

野蜂到林间觅食的时候,岑三经常到林子里转悠,一旦看到有一只野蜂,就把手里的蜢蚱套上一根长线,将蜢蚱放飞。野蜂看到蜢蚱,飞过来扑上去,专心地咬着蜢蚱的头。岑三慢慢地拖那根长线,直到野蜂来到自己的身边,岑三就猛不丁用帕子盖住野蜂,避开它的尾部,用比较大的白色的布条系在野蜂的腰上,再放开。野蜂受惊,就顾不上蜇人,忙飞将起来,找自己的巢去了。

岑三以最快的速度跑到高山向阳处,看野蜂到底飞到哪里。再顺着那方向一路找下去,直至看到野蜂的大家庭才甘心。有时,为了寻到蜂的家,得跑上十几里路。

初春时节,一般一窝蜂只有几只或几十只,因为成员少,他们不太疯狂。岑三就选一个有雨的日子去招蜂来家里喂养。

野蜂的翅膀被雨水淋湿后飞不起来,岑三小心翼翼地爬上树,将手里的麻丝口袋罩住蜂房,急急地系紧袋口,再锯下住着蜂子的那截树枝,提回家挂在门外的树枝上,野蜂就开始安居乐业。

八月蜂,九月封,十月过后空筒筒,意思是九月里,蜂房里全是快要出巢的幼蜂了,但它们还在巢里,被一层薄膜盖着。此时的蜂蛹最丰满,重量最足,但过了九月,全都可以飞动,只剩下了虚空的巢壳。

新米节来临,岑三真的请我去他家吃蜂子。我如约而至。岑三对我说,几里外有一包鬼马蜂,差不多磨盘大小,而家里的,还可以喂养一段时间。

天刚擦黑,岑三约了五六个人一同去烧那包鬼马蜂。这样的经历我是头一遭,既兴奋又害怕,就远远地尾随在后面。

来到一株大树下,我抬头一看,一条斜着的枝条上,真的有斗大的一包蜂子。挨至天黑。岑三戴上棉帽,穿上厚厚的长衣裤,像猴子一样灵巧地向树顶爬。到了快接近蜂房的地方,岑三一手抱住树干,腾出另一只手,反到后腰上取捆扎好的草把。我头都仰酸了,才看到岑三点燃草把。

火把刚一亮堂起来,岑三一下子将火把向蜂包戳去,借着火光,我看到数以千计的鬼马蜂扑向了岑三。岑三死命抱住树干,身子吃力地扭动着。不多一会,岑三狠劲用插在火把上的棍子向蜂包横扫过去。我看到一大盘东西迅疾地往地下掉。而岑三,也顺着树干滑落下来,他刚想站起,不想一下子瘫软在地上。

我们几个人同时问怎么了,岑三叫我们快脱了他的裤子,当我们脱下他的裤子,只见有几只鬼马蜂还在他的大腿上又蜇又咬,原来岑三在爬树时,树的枝丫把扎在裤管上的绳子挂脱了,鬼马蜂见缝插针钻了进去。

岑三痛苦地呻吟着,在火光的映照下,被蜂子蜇过的地方冒出浓浓的黑血。我还看到岑三的阴囊肿得比皮球还大。

我们捡起蜂包,轮流把岑三背回家里。岑三躺在床上,不好意思对我一笑,这一笑,突然间把我的眼泪全激了出来。

谁也没有心情再去想着尝油炸蜂子的美味了。这一夜我们在无声的守护与岑三咬破嘴唇的表情中,一直熬到天亮。

第二日,我走了几十里的山路到镇上的医院买来蚁酸给岑三送去。一个月以后,岑三才可以下床慢慢走动了。

后来的故事里,岑三的阴囊有了一个透亮的孔,那孔,可以用竹棍插进去,不觉得有丝毫疼痛。

 

 

 

(编辑:黔州)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6750627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