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正文

以形害意、有形无意是诗歌让人诟病的症结所在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湖南 邹中海    阅读次数:18280    发布时间:2024-03-04

——许峰老师诗歌体裁之我见兼谈格律诗的基本知识

 

许峰老师的诗歌因有其强烈的爱国意识、家国情怀、真情实感、个性鲜明、形象生动、通俗有趣等特质而深受广大读者朋友的喜爱和追捧。《人民日报》、学习强国、中国网、中国报道等国家级媒体平台长篇累牍地推出,更被人们所熟知。笔者曾以《许峰老师的诗学思想探寻》为题,就他的诗学思想概括为“真、正、情、意、深“五个字,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也有一些争议的焦点随之而来,这个焦点,主要集中在许峰老师诗歌的平仄上。其中有一个市级文联主席竟曾讽刺许峰老师的诗是“格律诗的搅局者”。这个说法我认为极为不妥。姑且不论许峰老师是拥有几百万读者和大量评论的诗人作家,就以一个文联主席的胸怀格局来说也是不妥的,文学的繁荣要靠全体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而不是对一些活跃在诗坛的诗人作家冷嘲热讽。为此,秉着对文字的敬畏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得出一个结论,许峰老师的诗歌是没有问题的,是极少数对许峰老师诗歌有争议的朋友,对古典诗词的理解比较片面,笼统地把古典诗词都看成了格律诗写作。所以这个提法本身就不够严谨,值得商榷。

中国的古诗,从《诗经》到魏晋风骨,格律都是较为宽松的。到了南朝永明年间,经过了长时间的探索,周顺、沈约等人对此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才衍生出一种新诗体裁一一格律诗。但真正成熟,是到了唐朝中后期才正式定型。

格律诗也仅仅作为中华诗歌文化中的一员,如果仅用一种诗体,来评述所有诗歌,有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之嫌。格律诗之所以出现,是诗歌发展到一定程度上的自然分娩,也跟当时的科举制度有关。据有关学者考证,那时的诗已经纳入到了科举考试中,所以需要一个统一标准来进行规范和操作。但即使在格律盛行的唐宋,很多有名的诗歌也不一定是格律诗词。时代发展到现在,如果还按古代的标准,评价现在的诗歌,一则无益,二也不准确。现在的语言语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之古代“入声”的丢失,实则对格律诗的评价标准已不完全,况且古时的交流并不顺畅,方言浓厚,教育则靠口口相传,对字词的发音千差万别,所以就连唐宋时期的大诗人也都有出律的现象。

根据诗词界约定俗成的规矩,如果没有注明是“绝句”或者“律诗”,一般都会按古风诗对待的。

单以格律来论,中华也有四部韵书,即《中华通韵》《中华新韵》《词林正韵》和《平水韵》,公认但不通用。

为了更好地研究、普及、推广中国传统文化,以免作茧自缚。笔者特意花点时间,整理了一些有关格律诗的资料,和读者诸君共同交流探讨。

今天讲述的内容主要有四部分,格律诗的起源;格律诗的规则和变格(词也有正格和变格,变格又能衍生出新的词牌或诗歌体裁。笔者注),以及对许峰老师诗歌的定性。关于格律诗中“四声八病”的问题,则不在此文中。

 

一、格律诗的起源

我们知道,格律诗经周顺、沈约等人对此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充分考辩了音乐与诗歌的相互关系生成的一种新诗体:“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声,以此制韵,不可增减,世称‘永明体’,讲究‘四声八病’,格守声律,务使声音平仄相错,高低相对,以求各种乐音相协的错综和谐之美。唐中宗时期的五言诗,大多平仄调谐,对偶工整,开格律诗体之先河,促成了五言、七言格律的普及。同时也为绝句、对联树立了音韵的标尺,生成了对称统一之古典美学。”(见陈历明《律诗尾韵声调“仄一平“模式考释》一文)

由此可以看出,平仄主要是对五言、七言格律诗词的约束比较严格,而对《诗经》《楚辞》、汉赋、乐府等古风古韵,则相对宽松。

要明白这个“平仄”入诗的情况,我们简述一下诗词的历史,或者了解一下中国古典诗词的格律常识,根据王力的《汉语诗律学》的概述,中国古典诗词包括诗、词、散曲等多种形式,其中诗与词流行最为广泛。

诗是我国运用最广的一种韵文,门类繁多,体式广众。如以句式分:可分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等;我们分别就以句式举例。五言、七言很好理解,现在网络上以格律或古风写就的就属于此类。比如前些日子,许峰老师的一首火遍网络的诗:

《春节返粤列车上偶感》

/许峰

 

年年春节归心早,奔南走北如候鸟。

问君几多乡愁在?双鬓已雪情未了!

 

一一草就于甲辰年正月初六从湖北返回广东列车上

 

这种诗歌体裁,就属于七言古风。五言类的诗,惠州市政协原主席、大书法家汤聘辉先生赠给后学的诗,就属于五言:

 

《与邹君诗酒为伴》

/汤聘辉

题记:大凡能放低自己,高看他人者,皆是高人。读邹君谬赞诗,有感而和之。

 

邹君评诗章,尤彰许诗长!

哲思沉笔底,大墨寄情商;

推崇文载道,誉赞语留芳!

江湖融大俗,畅怀共飞觞!

 

杂言诗就是长短句。比如李白的《将进酒》等,属于此类。杂言诗后来又衍生出自由体、宋词、元曲,包括现代新诗等等。

四言诗以《诗经》居多,比如《小雅.釆薇》中的诗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等等。

 

六言诗古代也非常多,但以现当代一首非常著名的诗举例,是伟人写给彭总的: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498356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