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旧体 >> 正文

七律•归月吟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杨雪    阅读次数:2667    发布时间:2025-05-04

蟾宫倦影转重轮,瘦损清辉又一春。  

粉黛轻施遮旧瘢,山梁悄立候归人。  

村前恐遇讥诮目,心底翻悬忐忑津。  

若问愁思深几许?半池寒水半池尘。  

 

赏析:

一、意象构建:虚实相生的月夜愁思  

首联“蟾宫倦影转重轮,瘦损清辉又一春”,以“蟾宫”代月,借月影的“倦”与清辉的“瘦损”暗喻时光流逝与游子漂泊的疲惫感。月光的“瘦损”呼应“又一春”,既写自然轮回,又暗示人生虚度之憾,与苏轼词中“明月几时有”的孤独遥相呼应。颔联“粉黛轻施遮旧瘢”拟人化写月,将月缺比作女子遮掩伤痕,而“山梁候归人”则以山梁静立之景,暗写游子归乡的渴望与无望,意象冷寂中透出悲怆。

二、结构对仗:工稳中的情感张力  

全诗严守七律平仄与对仗规范,颔联“粉黛”对“山梁”、“轻施”对“悄立”,工整中见巧思:前者以妆饰之虚掩伤痕之实,后者以空间之静反衬时间之动,形成强烈的心理反差。颈联“村前恐遇讥诮目,心底翻悬忐忑津”转写近乡情怯的复杂心绪,“恐遇”与“翻悬”的对仗强化了游子归乡时的惶恐与自我怀疑,类似杜甫“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经典表达。

三、情感内核:双重隐喻下的精神困境  

尾联“若问愁思深几许?半池寒水半池尘”以设问作结,用“寒水”的冷冽与“尘”的混沌,隐喻愁思的深度与复杂性。这一意象既呼应首联的“清辉瘦损”,又以“半池”的未满状态暗喻人生缺憾,与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的豁达形成对比,凸显了诗人对归途无果的沉郁。全诗通过月、山、水、尘等意象的叠加,构建出一个徘徊于归乡渴望与精神困顿之间的游子形象。

四、诗语创新:古典意境与现代焦虑的融合  

诗中“粉黛遮瘢”“忐忑津”等表述,将传统闺怨意象转化为现代人的心理创伤隐喻,赋予古典形式以当代精神内涵。而“半池寒水半池尘”的混沌美学,既承袭了李商隐“蓝田日暖玉生烟”的朦胧感,又暗含存在主义的荒诞色彩,形成古今对话的张力。这种创新与黄鹤馨《七律·乡愁》中“霜生雾白雁声频”的冷调写实异曲同工,均体现当代诗人对传统诗体的活化运用。

总结  

此诗以月为枢,通过工稳的律诗结构与虚实相生的意象,层层递进地剖白了游子归乡途中的精神困境。其情感内核既植根于古典诗词的乡愁母题,又融入了现代人对身份焦虑与存在意义的追问,堪称传统形式与现代意识交织的佳作。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0633438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