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征文 >> 正文

【中国梦•文学梦】叹巍巍国魂 歌铮铮侠骨(散文)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呈雨    阅读次数:9348    发布时间:2014-04-20

壮士一行,风萧水咽,击筑高歌,千古尚有余痛——题记


《管子·水地》有云:“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生也。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故曰:水具材也。”把这段话概括一下,就是说土性决定人性,水性决定人性。

我华夏神州地域广博,数不尽的秀美风光。三山五岳雄奇瑰丽,“横看成岭侧成峰”;黄河长江蜿蜒奔腾,“浪花淘尽英雄”。生长于这片土地的人民,顶天立地,刚强不屈;这水脉所哺育的民族,温文有礼,包容万象。

几千年的沉淀,仁、义、礼、智、信、勇种种品格早已深深融进民族的骨髓里。而把这些品格集之大成者,便是“侠”。

中国人似乎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侠客情结。从先秦到民国,到如今,悠悠两千余年,有关侠客的传闻传记史不绝书,由此还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即“侠文化”。

侠,为亲人,为朋友,为知遇之恩,为一言之诺,无不可以出生入死,百折不回,强敌环伺而神犹从容,白刃贴颈而目竟不瞬。他们为亲人冒险犯难,为朋友披肝沥胆,为弱者拔刀相助,为长者奔走效劳。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毫不做作。

司马迁在他的《史记·游侠列传》中这样来概括“侠”: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现代作家、学者毕庶春先生则概括得更为简练:游侠,就其品质而言,可以概括为:儒家节操,墨家行为,儒的侠化,侠的墨化。

儒家总是把“勇”同仁、义、礼紧密相连。《论语·卫灵公》里记载孔子的话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同样,墨子主张兼爱和非攻,且对游侠沾溉深厚。孟子说他“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据《墨子•公输》记载:公输班为楚国制造了新式攻城器械,即将攻打宋国。墨子听到消息后,一面安排弟子带着自己制造的守城武器协助宋国防守,一面又立即动身从齐国长途跋涉十天十夜到了楚国的都城郢都。在舌战和武器的较量中,战胜了公输班,遏制了一场战争。然而,墨子在途经宋国回归时,恰好遇上大雨,想在闾门门洞下避雨,而那个守门的宋国人却拒绝,不让他进入。

墨子憎恶不义,勇于救助弱者,扶危济困;与公输班斗智斗勇,棋高一着;归来后不自夸、不炫耀。让人不禁击掌而叹:真大侠也。

综上,惩恶扬善、锄强扶弱、不惧生死、大智大勇、一诺千金、不矜其功,这种种美德组合起来,就是“侠”。

说“侠”,不得不提到剑。剑,百兵之祖,器中君子。自古以来,剑与侠,犹如影与形一般密不可分。同样,在侠的故事中,也自然时时闪现出“刀光剑影”。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庄子·说剑》也许是最早以剑、侠为题材的散文。他的内容大致如下:

赵文王喜好剑术,召集并供养着三千剑客,让他们昼夜在自己面前表演击剑。这样三年,国事衰弱,各国诸侯都想来侵略它。

太子悝对此很担心,就请求庄子去劝说赵王。庄子便入宫向赵文王展示了三口宝剑,分别是天子之剑、诸侯之剑和庶人之剑。

天子之剑,所向披靡,锐不可当,天上可断浮云,地下可绝地纪;令天下诸侯臣服,令天下百姓从命。

诸侯之剑,一旦拔出,就如同雷霆震动,四境之内,百姓震慑,心悦诚服地归顺于国君。

庶人之剑,或斩颈项,或裂肝肺,同斗鸡毫无差异,剑士搏斗而死,无益于国家。

赵文王听了这三剑之说,十分羞愧。从此以后,三个月不出宫门,专心料理国事。那些剑士受到冷落,自惭形秽,一个个又怨又恨,相继刎颈自杀。

《庄子·说剑》一文,简直就是一篇赋,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以剑写侠,小中见大。侠之末者,持着庶人之剑寻衅滋事,不思报国,却以欺凌弱小为乐,根本不配称之“侠”;侠之大者,当手持诸侯之剑,天子之剑,挽国家于倾倒,救民族于危亡,为国为民者,才是真正的“侠”。中华民族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大侠。每逢民族危亡,便显出铮铮脊梁的自信和自强。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甘做中华大地上竖起的一座座无字丰碑!

如今的中国人,缺少信仰,缺少是非,缺少勇气。侠义成为了这个社会最稀缺的资源。当初震惊全国的佛山“小悦悦事件”:那段令人揪心的视频,三次碾压,十八个路人,竟然没有一个人伸出援手哪怕仅仅是打个报警电话。我无法相信,这就是当年济世扶危的一代大侠黄飞鸿出生的圣地。

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多年的黄季陆先生,在《侠义长在人间》一文中满怀激情地说到:“一个政党的成员和一个国家的国民,如果缺乏了侠义的精神,未有不萎缩腐烂而趋于衰亡的。”这是多么发人深省的警示!而今,日渐柔弱的中国社会迫切需要一股刚劲,需要更多的侠义之举来展现侠义精神。

我相信每个人都曾有过一个荡剑天涯,行侠仗义的英雄梦。都渴望过“一朝斩长鲸,海水赤三月。”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心中有着热血,骨子里刻着侠情。在这个时代,青年更应该勇往直前、敢于担当,负起国家民族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

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10余名大学生在荆州宝塔河江段为了救助不慎滑入江中的两个小男孩,在湍急的江水中,手拉着手组成人梯。因大多数同学不会游泳,最终两个男孩获救,而三名大学生不幸英勇献身。

“风萧萧兮江水寒,侠士一去兮不复还。”他们的侠义之举,传递了当代社会的人心所向;传递了未来中国的希望和信心;传递了中华民族血脉里沸腾的力量!

如果说,讴歌也是一种呼唤,在这个多元时代,为民族振兴,为自尊自强,我们呼唤“侠”的精神。

十年磨一剑,锋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编辑:卓礼黄】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876387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