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征文 >> 正文

【中国梦·文学梦】小小心中大国梦(散文 外一篇)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王晓勇    阅读次数:5269    发布时间:2014-05-05

臣闻大国之兴者,必关乎个人;欲梦成真者,必立足现实;思国之安者,必同情疾苦。粥饭无所保而望其挥汗如雨,人才无所用而望其苦心钻研,小梦寒于冰而望大梦破于晓,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然爱国爱民之心,建功立业之志,促吾夜不能寐,思索大学生之前程,探寻人生之出路,考虑大家小家之梦想。时光如歌声,从黑夜彳亍到黎明,见证城市之进展,看尽农村之艰辛。一草一木,无一不触碰幼稚之心灵,但愿风调雨顺、梦想成真、国家法治、人民安康、全面崛起、邻国刮目、四夷臣服、八面威风、实至名归!

吾见城中,树木锐减,空气障目。建筑拆建无常,拆而后建,建而后拆,二三其德,一无深思熟虑之计,二有大兴土木之嫌。环境污染,废物堆积,交通拥堵,工作紧张,生活沉重,心情不畅,居者无屋,真诚不再。食物剧变,水源不净,药物参差不齐······城市繁华,城市密集,其乐邪,其伤邪?

吾见农村,人生漫漫,夙兴夜寐,夜以继日,尽其一生,瓦屋难拆,小楼难盖,入不敷出,生活困窘。一生之汗雨,只愿子女早日成才;一世之辛劳,多愿自己有所停歇。然物价飞涨,消费难耐,收入可望而不可即,奔波劳苦而难以赶上潮流。以古为鉴而知今,国家素爱民,改革开放,补贴追加,农村有改善,税收有减免,然梦想与现实存在反差,富愈富,贫愈贫,贫富差距大矣,故曰,农村永远向往城市。农村之父老乡亲,艰辛寒弱者也;农村之子女,任重而道远也······农村平静,农村凄凉,其然邪,其非然邪?

我多愿广厦千万、寒士俱欢颜,我多愿社会和谐、情真意切,我多愿教育兴盛、人才滚滚。然非一朝一夕之功,循序而渐进也。国之梦,人之策,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德不厚而国难安,惰不减而梦遥远,故曰:“华屋千间,只卧一床;稻菽万担,仅食一碗;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转云舒。”

祖国之梦,亦吾之期盼者也。劳者有职,居者有屋,家中无债,耕者有田,老有所养,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各得其所,物资充盈,生活惬意,心情舒畅,梦之始也。空气清新,道路宽敞,环境优美,谷物满仓,饮食自如,就医无碍,上学顺遂,功名有成,就业欢心,梦之中也。作风标榜,道德称优,雷厉风行,令行禁止,自由民主,廉洁奉公,腐败无存,文化繁荣,国家法治,人民幸福,梦有所成也。政通人和,上下团结,国防坚固,金瓯无缺,戮力同心,同舟共济,祖国昌盛,梦之大成也!

古田沃土,幽美警院,崇文尚武,法文双馨,求知若渴,老师栽培,传道授业,奋起直追。著文而立说,爱国也爱家,秋毫明察,用心而谏之。诚愿众心动而身体力行,以匡国治家为己任,以安民济世为心期。是为圆梦之文!

 

用辛勤的双手支起一片蓝天

 

山挺大挺高,绿茫茫的一片,上端连接到云海。这里有崇山峻岭,这里有茂林修竹······人们就在这块远离城市的土地上劳动,弯着腰耕耘,这就是我的家乡。

我从农村来,来到省城上大学,自从踏上远行的路,我就暗暗地下决心,一定要走出大山,做一个有出息的人。

记得上大学的第一天,爸、妈、姐三人背大包小包,送我走过30里山路,直到我上车还久久不肯回头。坐在赶往省城的汽车上,身体很疲惫,但我的心却一直在思考许多问题。我想起家人对我的期盼和厚爱,从求学的角度而言,他们希望我走得很远,但作为第一次远行,那种远离家乡的依依不舍之情不言而喻。特别是母亲,每次出远门上学,头一天夜里她都是忙通宵直到天亮,帮我整理行囊,缝补好一切衣物,并一定要为我准备一些干粮,如花生米、肉干之类的。

开往省城的汽车很快,高速公路两旁绿栏低矮,放眼望去,平坦的一片,没有什么新奇的景致。进城后,都是一个模式,除了建筑物就是公路,公路成了城市的象征。农村的山,巍峨挺拔,一直延伸到远方,到处都是葱郁一片,空气清新透明,时不时都会闻到花香味,蜿蜒的小路,是通往高山的一丝点缀,在充满浩然之气的高山里,公路不再是那么显眼。

来到湖北警官学院,学校建得非常漂亮,建筑新颖别致,心顿时感到很舒畅。然而,进入大学后,在茫茫人海中,觉得自己是很普通的一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弥补,就连普通话,都成为我攻克的目标之一。在军训中,体验到了城市高温的厉害,上面是骄阳的炙烤,下面是水泥地面的蒸灼,浸泡在汗水中进行各种训练。从此,我学会了坚强,正如喊“一二三四”,即使很内向很羞涩,也要张开口喊出声。

在贫穷落后的山村里,我被乡亲们看作优秀的人才,是全村好几年内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人,家人都以我为骄傲,当我第一次远离家乡,见证了城市的繁华与热烈,认识到自己要想名副其实,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在竞争激烈的城市里,一个二本的大学生,似乎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此时,我在思索我的梦。

小时候,我挺聪明,每次数学考第一,经常得满分,做算术题总是全班最快。而且,美术课中,在画画儿上有一技之长。爸爸说我将来要么当数学家,要么当画家。而现在的路,已不再是儿时的梦想。

上初中后,成绩非常出色,乡亲们都希望我将来考清华北大,自己也充满信心。中考后,顺利考取县一中。

进入县一中后,愈来愈觉得清华北大太遥远,最终定位考一本,但高考和命运开了一个玩笑,最终只考上二本。

如今,时间荏苒,已是大三下了,又迎来了人生关键的追梦时刻。

曾经的痛,就有了我现在的梦。此时,我致力于司考和考研。因为高考发挥失利,所以一进大学就有考研的梦想。因为是法学专业,所以一定要考一下“司法考试”。

菁菁校园里,风景一片独好,随着时间的更替,蔷薇花的花瓣一片一片地开放了,花起初是浅白色的,像罩在河上的雾,颜色加深了,像晨光的脚,最后,像黎明的翅膀。

我的大学,过得很质朴、简单。无论哪个大学,都不乏“悠闲无事、花前月下、谈情说爱”的隐士,而我,却非常忙碌,从来没有时间谈恋爱,每当想起贫寒的家,我便没有了任何追逐的心。因为自从远离父母、离开家门的那一刻,就萌生了求学的决心,肩负着责任。便有了发自内心的承诺:一定立志高远、自强不息,通过求学改变自己的命运,为家人带来福音。我没有任何一点时间去浪费、去挥霍,我有读不完的书,做不完的事。因为渴求进步,所以早晨要读书,白天要专书,晚上要写书,睡前还要思书。排队时看书、走路时看书、坐车时看书,人生就是这么痴情于书本。

其实,父母从不对我提出任何苛刻的要求,只是我自己对自己要求很严格而已。在他们看来,只要不当农民,从农村解放出来,就很不错了。然而,对于我自己,自从越过农村那高高的山,就不甘于落后。因为来自于农村,所以不会满足于现状;因为来自于农村,所以总会选择忙碌和勤奋。

在大学里,很多理想如期实现,学到了多方面的知识,每学期的成绩自己也比较满意,该考的证件也基本上都拿到手了。我还认识了很多知识渊博、品行端正的老师,而且很多老师对我不错,并遇到了很多要好的同学,生活过得充实快乐,感谢有缘的人四海咸集、并且相认。在大学里,我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不断地完善自己。搞学习、整内务、值班、站岗、做兼职······生活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眼看别人都买电脑了,我没有,仍就不会影响学习,正如很多人都会打游戏,而我从不触碰,快乐也不会减损几分。大学时光来之不易,就得抓紧时间好好学习。更有趣的是,我在学校里找一份安静的兼职,搞了一年多,既不影响学习又锻炼了能力。家里有时经济紧张寄不来生活费,我也能过得很好。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间,夏悄然而至。她欲前又止,还带着春的香味,羞涩腼腆就像小孩子,从门外偷偷地往里瞅,又猛地躲开,在某个角落里咯咯地笑。

在忙碌的大三下学期阶段,上课、司法考试、考研、考驾照同时进行,生活挺忙碌。一提起驾驶证,心中便有一份难以解开的情节。小时候,走在农村的公路上,即使要上学赶时间,也难以遇到一辆车,还有,很多次,无论怎么摇手,有的司机即使是空车都不会停下。曾经,为了求学,在回家的途中,打着手电筒在漆黑的山路上行走,这些都成了难以忘却的纪念。特别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多少次,母亲背着重担,几十里路没有车,只得一步一步往前走,慢慢地磨蹭。还有的时候,母亲为一些车费之类的事情与司机争得面红耳赤,甚至有一些低素质司机恶意收费。那时候,我就萌动了一个想法“将来一定要学会开车,还要买得起车”。

在驾校,我遇到了一位非常好的教练,对我非常好。他严格要求我并总是耐心地教我,我也学得特别认真,炎热的天,本来应该买水教练喝,而他,总是把别人送给他的水递给我。有一次本来是应该请他吃饭,吃完后,他却不要我付款,我反而被他请了。在如此功利时代,能遇到这么好的人,实属不易!虽然科目二第一次考挂了,但我从不会灰心丧气,因为他们的存在,我有一股力量。说到这,我不得不感谢上苍的恩赐,从小到大,我我的运气相当不错,比如小时候,同是一群小孩子到陌生的环境,而狗不会咬的总是我。

回忆起开心的求学路,收获了很多笑容,但也体验到各种艰辛,历经了各种坎坷和磨难。例如,我父亲一生“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我也为他而伤心。小考那年,父亲山东打工第一次受伤;中考那年,父亲上海打工第二次受伤;高考那年,父亲在家干活第三次受伤。每一次,我都带着痛上考场,千锤百炼,人生变得足够坚强。

今年,是我考研的时候,父亲安好,而母亲突患重病,经县医院确诊是心脏病,虽然从寒假到开学,我抽了很长时间在医院照料他,但来到学校后,我的心一直放不下······我的心,她的心,千里之遥的远,却是咫尺之间的痛。

有时,我觉得自己是不是太自私,读完大学还想考研,这么多年让家人奔波劳苦、疲于奔命。其实,有时远大的理想和现实的亲情存在矛盾,即使你把你的人生路设计得很好,但等到实现的时候,有的东西已经晚了。再深的爱埋在心中,如果始终没有一点物质表达,总会感到很内疚,很伤心。或许,父母家人对我的付出,我用毕生的努力都感激不尽。此时此刻,我除了带给他们一些精神力量,又能做些什么呢?

有两样东西足以改变我考研的决心。看到母亲病得那么重,而她时时刻刻总是节俭,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我就想迅速找到一份工作,回报一下对她的爱;又听到消息,从今年起,对研究生的学费不再减免,而学费是必须考虑的第二个因素。因此,理想与现实总有差距!

目前,在这个世界上,母亲是最爱我的人。她即使吃一顿简单的饭,喝一杯水,都会挂念着我。从小到大,无论什么时候,她都最信任我,支撑着我跨过一道又一道的坎,给我以精神力量。只要听说我有丁点儿毛病,她就吃不下、睡不着,她总是无微不至,几十年如一日。

同时,她也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最可怜的母亲。她在很幼小的时候,外公外婆皆不幸早逝,留下她一个年轻女孩担起家里的重担,十几岁的她把舅舅抚养成人。她还多才多艺,穿针缝补、做鞋纳底(做布鞋纳垫底)般般会。来到我家后,爸爸一生命运不好,让她受尽了各种苦、各种挫折和折磨。她是安徽人,曾经,她还受过各种欺凌,此后,她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我和姐姐的身上。她犁过田、插过秧、借过盐、赊过油······屋里屋外她一人扛下重担,把我和姐姐抚养长大。即使是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她都未曾闲过,她总是夙兴夜寐、殚精竭虑、夜以继日地干活。她没有机会上学,所以从小就叮嘱我:“做人要有点用,要有点出息,把心放在学习上!”我能考上大学,是她一生中最大的愿望,为她争了一口气,是带给她心灵最好的慰藉!

每每想起可怜的母亲,我的眼角常常挂满泪水,不由自主地想起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和李密的《陈情表》。默默地背着:“娘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虽然情境大不相同,但心里都是如此相近地痛。

上大学,追梦,我总是奋斗并努力着。除了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母亲。因为母亲,我的脚步从来就不能放慢,我的双手从来就不能闲下。回想上学这么多年,劳苦的是家人,而我是在“享受”生活。为我读书,他们竭尽全力挣钱,省吃俭用。这个时候,我不能带给他们物质上的满足,难以解决他们的苦。因此,我只能用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坚毅的斗志让他们快乐,用成功的泪水浇灌他们疲惫的心灵,让温馨的花在心中绽放,忘却寒冷,忘记困窘。

我的梦,就是母亲的梦,也是家人的梦。

提起考研,其实一进大学,我就下决心考研,但如今,又有很多反思。有时觉得,考研难免会给家人带来太大的经济负担,即使搞兼职,也不知能挣多少,让他们付出太多,会感到内疚。特别是一想起母亲,我的心似乎在颤抖。此时觉得,考研的决心在亲情面前,已不是决心,是一面很容易动摇的墙。

在窗外,雨声滴滴答答的时候,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想起了家人,我想起了家乡那不堪一击、摇摇欲坠的瓦屋。此时觉得,我的梦是建立在他们的梦之上,我的梦是他们支撑起来的,我要感谢他们!

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在实现中国梦的艰辛旅程中,我们一定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们一定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我祝愿“中国梦”早日实现,我希望国家富强,百姓安康!中国梦、我的梦,大梦与小梦,大家与小家,像一串紧密相连的花。我愿望每一朵都发光、美丽耀眼,愿那一大串也大气磅礴,英姿飒爽!

在艰难的时候,我相信手中的笔,练就俊朗的字,追逐深厚的文学底蕴,造就警院的气质,牢记恩师的教诲,聆听同学的鼓励······我正在用勤劳的双手慢慢地支起一片蓝天!因为梦的存在,因为梦的支撑,再苦再累,也要珍惜机会、再接再厉、勇往直前。

生活不怜悯失败者,生活不相信眼泪。它注视苦难者,关注奋斗者,垂青准备者。同时,它唾弃欺骗者,放弃懒惰者,抛弃放荡者。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几多辛苦几多回报。

梦在哪里?其实,梦在自己心中,梦就在自己手中。鲁迅写到:“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只要努力,梦并不遥远,在远处放歌,在近处微笑!

梦,一言难尽,在探索中前进,带着笑意前行!

 

【编辑:黄先兵】

已经有 1 条评论
最新评论

骁勇哥 : 2014-5-6 19:05:10

文章绝对的真情实感,不虚伪,不做作,正气歌,正能量,奋发有为、有梦想之青年。青年,祝你梦想成真!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874508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