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文坛资讯 >> 域内 >> 正文

让青春在校园绽放光彩——第九届全省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月综述
信息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杨勇 王雨    阅读次数:2645    发布时间:2014-05-12

  青春的岁月,多彩缤纷。5月8日,以重温学习习近平同志“5·9”重要讲话精神为主题的第九届“多彩校园·闪亮青春”全省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月圆满落下帷幕。

  活动历时一个多月的时间,广大教师和青年学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积极开展涵盖范围广、形式新颖活泼的各类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服务了广大同学成长成才,也使得校园文化活动成为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据初步统计,全省高校共有40余万人次参加本届校园文化活动月活动,参与人数创历史新高,其中仅参与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网上知识竞赛的就有73000余人次。全省高校举办活动达1850余场(次),学生参与率达92%。

  今年是习近平同志在贵州大学“5·9”重要讲话发表三周年,省委教育工委把重温学习习近平同志“5·9”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本届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月的主题,并结合“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活动,在青年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掀起了重温学习“5·9”重要讲话精神活动的热潮。

  “面对已往之历史,面对我们的先人,我们应该心怀感激和敬畏!任何轻言和轻慢,都是浅薄与无耻!”3月25日,贵州大学校长郑强通过视频系统,为全省高校师生做了题为《文化·信仰·责任与梦想》的报告,对重温学习习近平同志“5·9”讲话精神进行了宣讲,吸引了无数同学的观看。

  “受益颇多!”听完报告后,贵大人文学院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廖银说,大学生要积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到古为中用,自己所学的专业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即将毕业留校的他今后将竭力践行这一理念。

  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十佳大学生评选及朗诵会活动……各类活动精彩纷呈。为了把这次校园文化活动月搞得隆重而热烈,各高校利用班会、宣传栏、黑板报、校园广播、校园网、校报等形式大力宣传校园文化活动月的活动内容及活动开展情况,营造浓郁的主动参与、自觉参与的良好氛围,使活动深入人心。同时,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利用QQ、微信平台、微博等对校园文化活动月各项活动进行宣传。

  文化活动月期间,许多高校还创新活动形式,在校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有青春时政论坛、大学生创业沙龙、辩论赛、礼仪大赛、技能大赛、书画大赛和摄影大赛等,这些活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充分调动了广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健康向上、立志成才的精神面貌和青春风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只有自己先树立健康的人生观,才有可能带领孩子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只有把学问和智慧用在教育上,才有可能让教师生涯光彩四溢!”4月18日,在演讲比赛现场,来自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生朱璟然向大家展现了他的学习心得。

  通过开展演讲活动,广大青年学生围绕立志成才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用富有激情的演讲形象地告诉身边的青年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

  琴音绕梁,朗诵声不绝于耳。4月3日,清明节到来之前,全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经典朗诵会在孔学堂礼仪广场举行。大学生们身着汉服,以饱满的精神,满腔热血,齐声朗诵国学经典著作,激情洋溢地诠释了中华经典文学的魅力。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贵州大学的同学们表演的《橘颂》将吟诵和朗诵相融合,清晰的为在场观众勾勒了在汨罗江畔行吟求索的屈子,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朗诵会的举行,引导青年大学生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中华传统历史文化。

  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李涛介绍,开展大学生校园文化月活动,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举措,也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有力手段,“自2006年首届全省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月举办以来,我们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把主题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机结合,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径。”

  据悉,下一步我省高校还将深入开展学习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和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回信、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精神,以及省委书记赵克志给贵州理工学院机自132班同学们的回信精神,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练就过硬本领,锤炼高尚品格,勇于创新创造,努力成长为栋梁之材、有用之才。

 

  【编辑:黄先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527852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