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短篇 >> 正文

公历纪年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郭伟    阅读次数:12598    发布时间:2016-05-28

7


青壮年都去钢溪河炼钢去了。留在家的都是“三八”、“九九”和“六一”部队。在社里,元爷、杜大娘等人成立了一个老年组,为社里搞点副业经济。元爷戴一顶雷锋式军帽,那是他二儿子当兵时送给他的一件值得骄傲的礼物。建元爷爷就是给岳二娘点火那次吓破了胆,落下一种病——见人就脸红,对任何人总是先笑笑,说话的声音斯文得象个腼腆的小姑娘,有时自已坐着,还独自发笑,止都止不住。杜大娘个子很矮却又弯腰驼背,白帕子包着一头银丝,老暮苍苍,做事慢吞吞的,没事就坐在小凳子上如一段木桩,眯着眼睛,象在打瞌睡。

在一小竹片中间竖插四颗针,绑紧,就成了烟刀。夏天,他们把烟叶一片一片平放在一大板凳上,叶背朝天,露出叶茎,左手按住烟叶,右手持烟刀,使一二分的劲,顺着叶茎轻轻划过,左手顺手把烟叶放在身边,逐渐成堆,再转下一道工序。划破叶茎是让叶茎能随烟叶同时风干。杜大娘把烟叶二三匹一束,夹在绳子中,编成一串长达三四米时,元爷等几个老汉儿一起帮着,连索带烟拉起来,将绳子两头拴在柱头上,就成了一索烟。

一天,这个队伍中,不声不响来了一个个儿不高,面色黝黑,满脸堆笑的半蔫子小老头,实际才40多岁。他吸气时很夸张——嘴巴张开,两嘴角似有意向上提起来,形成一张笑脸,两肩向上抬,又慢又吃力,胸部也随之扩张,“好颈不长”,颈项显得更短,同时能从他的脸上、腹部也能感到他正在吸气,呼气却很短促,总之,一整套呼吸动作都显得做作和吃力,气短也就显得结巴。他说话时专注对方,很亲切,很和气。说话与其说是轻声细语,不如说是有气无力,一句话没说完,还得另吸一口气才能接着说。

他兴致勃勃地说些外面的事:海面宽广得一望无际;南方水果很多,有椰子,波箩,还有满山的橡胶林;广东很热,他在那里不发病。重庆的夏天像个火炉,空气湿润,也没有发过病,回老家来就气喘,医学上叫哮喘病,俗称齁包儿。

他就是隆克光,他说话虽然吃力,但所说的事都很有趣。他给大家讲《三国演义》、《水浒》等古书里的故事,也讲高大的俄罗斯人,黄头发、白皮肤、蓝眼睛的美国人,更多的是外面的一些时新故事。他讲的笑语特别逗:

“男人……被老婆打……得钻进床底,叫他……出来,他说:‘男子汉……大丈夫,说不……出来就……不出来。’”

“天下的……男人都怕……老婆,唯有我的……老婆不怕我。”……

一到星期天,尤其是署假天,贵和子、春牛子、勇娃儿等几个小学生也参加其中,多是围着他边做事,边听他讲有趣的故事和笑话,大家成天黏在一起。隆克光还经常鼓励小学生学习,听说哪个考了一百分,就表扬谁。

那时,大家的生活还十分困难。隆克光虽是被批斗的对象,但家乡人还是经常请他吃饭,而他吃完饭回来,总是要带点什么东西给贵和子们,如青菜叶子包着一二个油炸面团、油炸洋芋粑粑、作业本纸包着一二片蒸肉什么的。

虽然乡亲们对他很好,但社里经常晚上照例组织召开批斗会,批判他走资本主义的道路,“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贵和子、春牛子等同学有时间去看批斗会,背颂“老三篇”。在一间较大的昏暗的屋子里,四周挤满社员,中间一大桌子上仅点着一盏小煤油灯,隆克光站在屋子中间,埋着头,仍微笑着,胸前挂个纸牌子,上面的大字很潦草。有人说他是地富反坏右分子,有人说他走白专道路。隆克光背颂《为人民服务》时,也有记不全的情况,泰大爹就叫贵和子、春牛子领背——“为人民的利益而死,重于泰山”。

元爷的牛圈板壁上还用石灰写着五个大字,中间一个“王”字,直到一九七六年,诺水河发大水淹了老家的房子,被迫整院拆迁,牛圈同时被拆。贵和子、春牛子一直不明白那句标语是什么意思,直到上了师范才想起那句话之恶毒和下流。


8


恢复高制度后,贵和子正好初中毕业,并考上了师范学校,在实习前回过一趟家。吉二爹与隆克光既是表叔侄关系,也是同校,关系从小就比较好。吉二爹转交给贵和子、春牛子一块价值40多元的手表,说是隆克光送他们的。隆克光也就在贵和子考上师范学校那年,摘掉帽子,回原单位工作了。

贵和子毕业分配到外地一所学校工作,1988年底调回本乡中心小学时就得知,隆克光十月下旬回过老家,错过了不到半个月,感到非常遗憾。现在,南边气候温暖,隆克光又买到进口西药,就不再齁了,精神面貌大为改善,更加热情乐观。

那次回家,隆克光代表公司来收购一些杜仲、野生天麻、穿山甲、淫羊藿、金银花、厚朴、三尖杉等中药材,还有银耳、黑木耳等食材。吉二爹在乡卫生院工作,也帮着到全县各医院、药店去联系,忙得不亦乐乎。他们把从各地收购来的药材堆在医院一间大库房里,起程时足足了装三大货车。

晚上闲聊时,隆克光告诉吉二爹,他们公司是专门与外国人做贸易的,有什么东西就做什么买卖,外国人需要什么东西,公司就去采购,一船就是几万吨,每年进出几十亿元。隆克光说:“我们国家发展起步晚,但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赚外国人的钱,发展自己的生产才是根本出路。中医中药是我们的国宝,已经被外国人逐渐认可,我国的中医师逐渐在一些周边国家、西方国家开设中医诊所,以针灸和中医治疗,效益很好。我在这里收购来的杜仲每公斤才5、6元钱,若卖给外国人能达到每公斤90多元。陈河银耳每公斤可以卖到上千元,为国家赚回大量外汇,不然我们的国家怎么能富强呢?”

隆克光那次回家乡,为尽快修通村公路捐资三万元,还为村小学添置了二十副桌椅板凳。隆克光动员村里勇娃儿、春牛子等几个年轻人到广东湛江去开开眼界,学做汽车、药材生意,或者在房地产业务工。贵和子他们成了这个小岭子村第一批出去赶海的人,也是村里第一批富裕起来的人。


【编辑:文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230449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