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专题策划 >> 访谈 >> 正文

守望初心 守护乡邻
信息来源:湄潭县文明办    作者:刘伊霜    阅读次数:9376    发布时间:2018-04-15

  初心不变 守护三千余名村民的健康

  现在为了工作方便,雍元书直接住进了村卫生室。他的卧室与诊室仅一墙之隔,房间内安放一张木板床,简陋到连一个枕头都没有。房间四处堆满了处方笺、婴幼儿辅食营养包等物品。一个由纯木制成的出诊箱,安静地躺在一角。对雍元书而言,它是特别的——50年前,雍元书主动报名参加了两个月的医疗基础培训,培训结束后,老师将这个木制出诊箱递给了他,他兴奋无比,不停告诉自己:“今后我就是一名医生了!”从此,他背着它跋山涉水、救治村民,开始了自己的从医生涯。

  可是,每当说起从医的初衷,雍元书总会沉默片刻,因为那是他心中不愿提及的伤痛——

  雍元书从小出生在湄江湖村,这个地处狮子山、灯笼山之间的村子,闭塞偏远、交通落后,村民又多散居于两座山头,出行总要翻山越岭。雍元书小时候体弱多病,由于村里没有医生,只能由父母背着他徒步走到邻镇去看病,行走两三个小时才能找到医生。常有村里的孩子因病情恶化,在看病途中就离开人世。真正让他下决心从医的一件事,也是他一生的伤痛:由于当时医疗条件落后,他眼睁睁看着弟弟妹妹幼小的生命被中暑、麻疹这类疾病夺走。

  带着这份无法释怀的悲痛,雍元书立志成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守护村民的健康,不让曾发生在弟弟妹妹身上的悲剧,再次发生在别的村民身上。

  1968年,20岁的雍元书成为一名卫生员,开始为村里的群众治病。他对工作充满激情,常常三五个月不回家。那时,他经常跟着老师到山上采药,有时候采药的地点远至绥阳、正安,一去就是十几天。两年后,他当起了赤脚医生,用一根针(针灸)、一把草为村民防病、治病。

  雍元书明白,自己的医疗技术和村里的医疗条件是非常有限的,他能做的,就是不让村民的小病拖成大病。“上世纪70年代,我们医的基本上是麻疹、发烧、支气管炎这类小病,在今天来看非常容易治好,但是由于当时村里医疗条件落后、村民得不到及时治疗,这些小病竟可以轻易夺走群众的生命。”雍元书痛心地说。

雍元书为病人就诊

  所以,在从医的半个世纪里,他总是白天独自一人扛着体重秤、背着出诊箱翻山越岭,救治患者,为慢特病患者测量血压血糖,探视重疾患者,晚上在灯下把白天收集到的数据资料填写完并归档,他从没有在零点前入睡过。湄江湖村的每一条路、每一寸土地,他已记不清踏过了多少遍。   

  为了提高自己的医疗技能,1979至1985年,雍元书先后在湄潭县卫校、北京乡村医生刊授学校学习医术,多次参加上级卫生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并用微薄的工资订购了大量医学类刊物。

  雍元书说:“守护村民的健康已经变成我一生的责任。”凭借扎实的医术和仁厚的医德,他得到了患者的肯定,不仅是湄江湖村,方圆15公里内的村民都闻名而来请他看病。而他只要是村民有需求,不管是在深夜还是在就餐时,他都会以最快速度赶到病患家中。由于山高路险,雍元书常常跌得满身是泥,他又爬起来继续走,有时候还需要划船渡河,惊险连连。

  29年前的一个上午,一个船夫敲响了他的门,告知他邻镇的产妇王明会和刚出生三天的婴儿持续高烧,情况危急,但要赶到产妇家中,翻山越岭需要两个多小时,划船能够节省一大半时间。雍元书看了看狭小的简易木船,无法抛弃医者的仁心和救死扶伤的本能,毅然坐上了小船。这是一段惊心动魄的路程,在湄江湖心的两个拐弯点,由于重力失衡,船猛烈晃荡,只差一点就翻进了湖里,雍元书紧紧抱着出诊箱,努力维持身体平衡。当他赶到患者家中时,产妇和婴儿高烧均达40度以上,家人恳切地看着他。雍元书立即采取紧急医疗措施,挂盐水、打退烧药……直到下午,产妇和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后,雍元书才返回卫生室。

  今年3月,当雍元书与王明会重逢时,王明会紧紧握住他的手,连声感谢:“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啊!”“孩子呢,还好吗?”“在外面工作,已经29岁了。”“好,好……”雍元书乐呵呵地说。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415204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