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短篇 >> 正文

乡土童年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肖永雄    阅读次数:30235    发布时间:2020-03-19

 

村庄不算大,但比较纯朴,村子里的人也比较团结,虽然大大小小的争吵不少,但大家还是有个度的,争吵的大多也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比如今天谁家牛祸害了哪家的地,今天这家小孩被谁打了等等。村子里的人几乎都是以农业为主,主要种一些谷类和豆类,因为技术条件的落后,所以大家收成都不高,而且因为每家人都比较多,所以大多时候仅仅足够一家人一年的口粮。大熊父亲有九个兄弟姐妹,大伯二伯十七岁就去了城里,孤身奋斗着,后来大伯接了许多工程,渐渐赚了钱留在城里,二伯在城里做生意也赚了钱,和大伯一样在城里买房留下了。几个姑姑在大熊很小的时候便去了江浙一带,只有小姑留在了家。小姑比大熊大八岁,因为跟着爷爷奶奶长大,所以大熊很多时候都爱跟着小姑。大熊很小的时候是跟着爸妈的,后面分家了便跟着爷爷奶奶,因为大熊有四姊妹,爸爸妈妈照顾不过来,便不再跟着爸爸妈妈了。大熊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彼此之间相差两岁,姐姐已经读三年级了,弟弟和妹妹还小,整天跟着妈妈一起。大熊性子很野,总是不着家,整天到处瞎逛悠,也不知道去哪?大熊记忆中很小的就跟着爷爷了,总喜欢跟在爷爷后边,因为爷爷家里有两头牛,所以爷爷经常放牛去山上,大熊就是在这个时候接触的牛。稍微大一点的时候,大熊就骑上牛背了,爷爷在前面牵着,因为牛背很光滑,而且不像马一般有鬃毛,所以只有路比较平坦的时候,才有这种机会。后来,牛产仔了,稍微长大一些后,爷爷便把小牛送给了大熊,这把大熊高兴的不得了,每天都亲自为小牛准备饲料,当然少不了爷爷的帮助。再后来,大熊爸爸从隔壁三伯家买了一匹小马,因为大熊弟弟小武还小,养不了,所以也一并交给了大熊,这马也就是大熊后面的马。因为好奇又或者因为喜欢,大熊有马后便把牛扔在了一边,大熊弟弟小武便拥有了牛,每次大熊放马的时候,弟弟总爱跟着,因为路比较远,大熊便教弟弟骑马,所以,后面当两兄弟一起上山的时候,都是一起骑在马上。

大熊五岁学会骑马,六岁学会了游泳。刚开始骑马时候,还是爱从马背上摔下,也曾打得皮破脸肿过,但耐不住喜欢,爬起来继续。大熊总喜欢和几个老表去悬崖下边的河中游泳,几次过后,便也学会了,不过过程却有些艰辛,因为没有人教,就自己胡乱折腾着,水虽然不深,但对于小孩子来说却也显得比较恐怖了,有好几次甚至都到了深水区,所幸并无大碍,仅仅呛了几口水,也不知道怎么折腾着就学会了。河边生长有很多牛蛙,藏在水草或石缝里,因为他们水性比较好,而且溜得很快,所以想捉住他们得小心翼翼着,野生的牛蛙味道极好,特别是烧烤的味道更是一绝,每次大熊他们下河,也总是要沿着河边大扫荡一次,结局也总是让人满意着;河里生长着许多鱼儿,因为经常有人大面积捕的缘故,所以鱼显得不是特别多,大多时候只能捕获一些鱼儿,鱼炖汤特别好喝,配上一些佐料,极具诱惑性;河边层层砂石里因为有水没过,也长了不少螃蟹和虾,但是因为比较少,所以大家更多的是在虾中寻找快乐。河岸两旁,在夏天极具生气,人也尤为多,因为夏天天气较热,也因为夏天吃的更多。待到七月,岸边种的玉米和土豆熟了,配上一只野鸡,若有人带着一些白米饭,这便是神仙生活了。

大熊喜欢上山挖取山药,对很多植物种类也有一些了解,知道如何辨认,也对他们的生长习性和药用价值有所涉猎。当然,这些知识大多从爷爷和村里几个老人那里获取的,听老人说他们也是从更老的老人那里知道的,以前村子里有一个中医,非常喜欢这些山药,而且因为医术很好,远近闻名,所以村里很多人都跟着他或多或少学习了一些,山药这些便包含其中,并一直流传了下来。但是现在村里做的最好的,要数爷爷的一个堂弟,年纪和大熊爸爸差不多,因为挨着爷爷家,所以大熊知道了许多。小爷对各种动植物都了解比较多,许多稀奇玩意也吸引着村里小孩,听爸爸说小爷和他们读书时候,只会读不会写,所以大家都总嘲笑他,并叫他“白话文”,意义不言而喻。小爷家养有兔、蜜蜂、鸽子等,后面听说有人收取蛇和一些中药材,所以小爷便开始上山去挖取,因为价格还算公道,很多孩子便也跟着小爷一起上山去挖,等到每个周赶集的时候拿去卖,赚取一些零花钱,但是最终到孩子们手里面的已经十不存一了,父母们都美其名曰为孩子们存着买衣服。就这样,大熊便经常一些较大的孩子进出深山,有时候也去悬崖边上,河对岸的山上也有,竹林里比较多,但是因为地下盘根交错,而且竹根很硬,所以大家都不怎么喜欢去竹林里,除非是冬天挖竹笋的时节。因为后山森林比较大,所以很多时候都要走很远,有时候单程你就得走上两个小时,所以一般如果去的远的话,就要起得比较早。习惯了上山的人,一般到森林里都有一些优势,不怕路远,有时候还得走比较快,挖药的时候不总是站着,因为有很多杂草乔木之类,甚至里面会有带刺的藤类植物,所以这时候就得非常小心,不然刮破脸、手这些就很常见了,而且因为落叶朽木较多,加上森林里比较湿润,走路也得很小心,不然一个踏空滑倒受伤就很惨了。大熊他们上山主要是挖取中药药材,当然,对于一些兰花或者长得比较好的植物也会挖取,中要主要是何首乌、天麻、三尺枯之类的,人参也有,但是遇见可能也只是错过,更多的菌类仅仅是长见识,因为太多,有毒的没毒的长得比较像,只有没挖到很多中药材的时候,才会采一些回家,然后爷爷一辈的人选出没毒的来。午饭是自带的,但一般时候都是带一些干粮,饭放一段时间就冷,不好处理,而且容易吃坏肚子。水,是直接到山泉处喝的,因为不好带,不过,尽管饮水没有经过处理,但极少有人喝坏过肚子。早上到森林里后,都是趁体力好抓紧挖取,待到中午一点左右累了才开始吃东西,然后小憩一会,吃的主要是自己带的干粮,有时候也会摘一些野果或者挖一些能直接吃的山药,休息时候都会找一个教干和高的地方,因为森林里昆虫比较多,所以得注意点。

休息一会后,接着挖。挖中药是很考验眼力的,眼睛不好的人根本不适合,中药材很多都是一些藤类,你得很快并精准的找到,然后快速挖取,你才有可能获得更多,如若眼睛不好,好久才能找到一棵中药材,再慢慢挖出来,可能一天挖不了多少,而且有的时候你必须具备从这个山上能精准识别另外一个山头是否具有你所需要的中药材,不然,你跑过去,然后发现那座山上并没有,如此两次,我想你大概会极度郁闷吧!一般有经验的人挖取中药,根据中药藤就知道值不值得挖取,而且,挖的过程中,会根据藤的一些状态判断出能挖取到多少,可以说,这也是一门技术活。森林很大,所以运气好的时候收获是极好,当然也不排除运气不好的时候,但终归是偌大一个森林,所以不管是中药还是花草亦或是野果、菌类,总会收获一些的。因为有时候得帮着做家务,所以去森林的时间较少,甚至有时得在微下着雨的时候,没有家务了,才能上山,冬天的时候没什事情,所以时间比较多,而且因为这时候的地比较湿润,挖起来会轻松很多,再加上树叶这些都随秋天逝去了,会少去了很多阻挡,但是冬天冷,所以也较为不易,再加上藤光秃秃的,和树木一个颜色,所以这时候是很不容易找到的。挖中药最好的时间是初秋,这时候藤比较显眼,有的藤还开了花,识别起来比较简单,再加上野果较多,气候也不显得突兀,算是挖中药最好的时间了。

当雾气笼罩山头的时候,一切都变得模糊起来。这时候上山,是最难的,能见度只有几米,想要找到药藤,便只能靠经验了,如果对地方不熟悉的话,就只能听天由命了。森林里面,动物比较多,寒风吹起,雾气弥漫,倘若在比较孤僻的地方再加点未知动物的吼叫,或者遇见一片坟山,尤其是在山沟底下的时候,总会让人不由得惊悚起来,想要尽快走出这片森林。如果读过聊斋志异或者看过惊悚片,亦或是想象比较丰富的人,这种时刻就很考验人的心脏了。不过,或许是夜路走多了,又或许是心脏不同于常人,大熊在这种时候会显得很镇定,就好像是走过几百遍一样,内心毫无波澜。现在的大熊,似乎已经是这片森林的主宰,经过无数次的摸索,对森林的习性和药草生长已经到非常熟练的程度了。能从药草的状态判断出药龄,从生长地势判断大概能挖出多少,知道怎么挖最省力,这也是大熊每次都能挖很多的原因。山上兰花很多,但分布并不均匀,种类也多,春兰、剑兰、墨兰都有,花开很香,姐姐她们很喜欢,所以每次大熊遇见长势比较好的都会挖一些回去。村子前面的悬崖上也有很多,但是比较危险,有的甚至长到了悬崖边上,很少能够挖取,上面最多的是一些其他植物,适合培育成盆景,村子里有很多人喜欢,所以也经常有人上去挖取。

大熊种了很多树,果树居多,主要是一些桃树、梨树、核桃、樱桃树之类的,也有许多上山挖药的时候顺带挖的观赏植物。果树生长周期比较短,一般种下两到三年便开始挂果,然后到夏天和秋天成熟。等待果子成熟的时刻总是有趣,果树挂果后,村子里小孩便开始期待了起来,待到果子快熟的时候,期待就更热烈了。不过,果子往往还没完全成熟,便被一扫而光了,待到真正成熟的时候,仅仅留下一地光秃,这时候,若是有哪一家果树还有果子,准被羡慕得不行,但究竟所有人都得为自己的错误买单。大熊家有一片竹林,是以前爷爷种的,比较大,有好几种竹。竹子的用途很多,竹筒饭、筷子、背箩、花篮、鸟笼等许多物件都需要竹子的参与,春冬之时的竹笋更惹人喜爱,炖上一点山鸡,味道极美。竹林里比较通达,地下全是落叶,软绵绵的,很是幽静,。竹子长得比较密集,而且枝头茂盛,所以也就导致遮天蔽日的,像一座牢笼,走在里面,一片昏暗。竹林里生活有很多鸟类,因为旁边有一片松林,所以里面的松鼠很多,不时还会看见松鼠的身影。若是在晚上时分,打着电筒在里面行走,再弄出点声响,可能你的头顶会突然扑扑的飞出一些鸟,吓你一跳,这是斑鸠,和鸽子差不多大小,颜色灰中带点金黄,一年四季都会发现他的身影。斑鸠主要吃一些杂粮,和鸽子差不多,但是味道却好极了,喜欢的人也有很多。斑鸠蛋比鸽子蛋稍微小一点,煮出来很嫩,鲜滑可口,极富营养价值。

村子里面手艺人比较多,有石匠、篾匠、花匠、木匠、锁啦匠等,极具特点和传奇色彩。听老人说,这些手艺人和中国历史差不多一样长,而且每一个在某个时间都或多或少的辉煌过,有着其独特的历史,一直传承到现在。在大熊小的时候篾匠这个职业还很活跃,因为搞种植业的较多,工业机械化水平趋近于零,所以这时候村里很多人都做这个职业,后来随着大米大豆等的不断进入,农村原有的种植模式遭到冲击,许多农户便转行了,像父亲就更多的跟着大伯他们做工程,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花鸟市场也快速发展起来,所以很多人都在为此改变着。但尽管如此,继续从事篾匠这一职业的仍有很多,对他们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坚持和喜爱。篾匠做的东西有很多,背箩、花篮、吊篮、簸箕等因有尽有,大小形状也不尽相同。可以说,这是一门技术活,所涉及和注意的也比较多,因为是用细竹条来编,所以首先你得从竹林里砍下竹子,修理好,然后扛回家,再经过一道道程序把竹子削成细条,固定好要编制物件的形状,然后开始编制,编织也有讲究的,因为这些东西除了美感还要讲究实用,如果拿去卖的话要求的更多,因为你想多卖点钱,当然如果你觉得便宜卖也可以,那你可以做得差一些。编织完后,经过最后一道程序再固定和修剪,任务便是完成,不同的物件编织方式不尽相同,但也大同小异。篾匠这个职业父亲这一辈的人几乎都会,但年轻人就很少有会的了,可想而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一古老手艺将趋于消逝。或许,不仅仅是篾匠这一职业吧!工业机械化的发展,也在不断冲击着木匠职业人们的生存,在更快更高速低成本的情况下,又有多少人愿意坚守这一职业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规范化,葬礼文化也在不断规范着,火化、公墓和绿色祭拜的提倡也在不断蚕食着传统文化,城市甚至已经规范完成,除了在农村还能看到用传统方式办白事,还能够听见吹唢呐的声音,其他地方已经趋近于无了。手艺人已经渐渐退出社会大浪潮,或许,若干年之后,手艺人或许将会消逝吧!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456090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