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短篇 >> 正文

乡土童年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肖永雄    阅读次数:30768    发布时间:2020-03-19

 

大熊上学以后,和平常一样,很早就起来把放牛到山里,然后回家吃饭后便去上学。学校距离家不算远,十分钟的路程,尽管只要十分钟,大熊也总能走出一个小时来,所以自然有时候到学校已经迟到了,被惩罚了几次后,终于有了点记性,去得早了,也知道学习了。但其余时刻还是不停瞎弄,大熊给自己做了一个铁环,每天上学的时候总爱滚着铁环前去,速度上就快了很多,不再迟到了。下课后,大熊喜欢和同学们玩滚珠,珠子是用玻璃制成的,有鸽子蛋一半大,也有一些稍微小点的,玩法主要就是用手弹过去,打中就赢,这些时候,老师也一般不管大家,所以都玩得很开心。可能因为输了的缘故,有的人上课往往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的效果自然也不敢恭维了,中午下课后,大家也都回家吃饭去了。大熊回去吃饭的同时要把自家猪给喂了,因为父母都去了地里,吃完饭便回了学校。当然,路途并不一帆风顺,大熊半路总喜欢去树林里捉鸟,尤其是斑鸠,因为斑鸠筑巢一般树都能够支撑人上去,其他的一些鸟就不行了,而且斑鸠和鸽子差不多,好喂养。斑鸠蛋大熊是很喜欢的,但是要刚下的那种,时间长了,里面可能已经孵化出胚胎了。因为斑鸠蛋很薄,所以往往看蛋的颜色就判断出是否能吃,很白的那种可以拿走,带红或带黑的都不要。大熊今天运气比较好,发现了两只小斑鸠,翅膀已经开始长出了羽毛,很呆萌,估计是饿了吧,大熊发现他们的时候都伸着头张着嘴向着大熊。就这样,大熊把他们带走了,因为还要上课,所以只能临时带去学校了。大熊把他们放到课桌桌箱里,不过他们却不怎么老实,上课后在里面折腾不停,还好老师没发现,不然又是一顿训。只不过最后一节课,大熊的忍耐达到了极限,因为斑鸠弄了一堆屎在大熊的书上面,这让大熊怒不可遏,但也只能忍着,谁叫自己手贱把他们捉了呢!时间就像一块海绵,从中你总挤不出水,十分钟硬是被放大成天际一般。就这样左等右等,终于还是下课了,也放学了,大熊那个畅快啊简直无语言说!但一想到刚才斑鸠的行为,大熊心里就像是在滴血一样,不过,理智终究战胜了愤怒,大熊尚没有大开杀戒!就像是喜欢一个人,或许她所有的缺点都在包容范围吧!

山村很淳朴,大家都比较热情,生活方式更多的是自给自足,当然也有很多是出去买的,但一般都是赶集的时候。距离山村差不多十公里左右有一个集市,很大,上面各式各样的东西都有,赶集是每五天赶一次,每次人都特别多,或许是因为这是接触外界最多的机会了。每次赶集,村里总会有很多人拿着东西去卖,但几乎都是农副产品,蔬菜类最多,也有屠户卖各种肉的,村里去卖酒的比较多,因为酒好,所以总是卖得很快。赶集时候花鸟市场是很热闹的,这时候卖中药材、盆景以及鸽子等动物的非常多,大熊挖的中药每次妈妈就是拿到这个地方卖的。一般卖完东西,大家也会买一些回去,像一些农活需要的器具、日常用品、吃的总是要买很多,孩子们在这个时候也总显得很兴奋,因为只要大人们回家,他们就有新衣服或者好吃的了,所以这期待是很强烈的。倘若没有买,那他们晚上就会生气,饭也不吃,有一次大熊爷爷回家,因为没买糖给大熊,大熊连续还几天不理爷爷,直到下一次赶集时候,爷爷买了很多吃的给他,这才和好如初。因为地处西南边陲一个小镇,村子里的人延续和继承了这个地方吃辣的习惯,无辣不欢,几乎所有的东西都要跟辣联系起来,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关于辣的美食,深受追捧。但对于小孩来说,最期待的还是有人家有喜事的时候,这时候总能饱餐一顿,而且还会得到许多喜糖。每当这个时候,村里也是最热闹的,村里其他人都会去帮忙,帮着准备所有的东西,喜气洋洋的样子,很有氛围。或许,这就是农村文化真正的精髓了吧!

村里的果树很多,尤其是板栗,漫山遍野,几乎每家土里都有很多,山上也有很多,形成一道道风景线;核桃也有不少,但主要集中在村子附近;樱桃树也是遍布山野,而且种类很多,成熟的时间也存在一些差异。每年春节一过,樱桃花便相继绽放了,待到三月开始成熟,一直持续到六月,苹果和梨的成熟期要稍晚一些,板栗大概要等到八月。板栗有好几种,村里人主要是以自己种植和野生的方式来区分,自己种植的栗子要大很多,但是野生的要好吃一点,所以当栗子成熟的时候,大家总喜欢去山上弄点野生的来吃。待到天气干燥凉爽的时候,大熊就跟着妈妈上山去打栗子去了,山上栗子树很多,遍布山野,和各类乔木犬牙交错着,但大家打栗子一般就到森林外围,再往里走的话,栗子树就少了起来,而且因为荫蔽的缘故,树上栗子很少,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往里面走。当栗子熟透的时候,如果天气好点,栗子外面的壳将会被晒张开,里面的栗子就会往地上掉,这时候如果有人去打栗子的话,会方便很多,仅仅只是往地上捡就行了。扒开地上的落叶,可能会发现另外的惊喜,底下可能会有不少隐藏的栗子,让人惊喜不断。弄好的板栗,在阴凉处晾一段时间后,水分会减少一些,这时候吃起来甘甜可口,沁人心脾。倘若用水蒸煮板栗到半熟,捞出用手剥开皮后,再和鸡或者腊肉一起翻炒,然后配上香喷喷的白米饭,味道自是无话可说,好吃极了。每到赶集的时候,大熊的爸爸也总会带一些去做成糖炒板栗,然后带回家给大熊他们吃,加上自家种的花生瓜子,自然也是一种享受。

冬天,万物具寂,光秃秃的一片,了无生机,唯独寒风依旧,不改其音与容。待到更深一些日子,雪便开始飘落了起来,不过这时候的雪,却显得单薄了些,尚未着地,便消逝了,犹如时光匆匆下的过客一般。温度不断下降着,雪终究还是落地了!落地的雪很白,白的让人不忍践踏,没过多久雪便堆满了一地,越积越厚,很快就已经没过脚踝了。雪花,对于村子里的人来说,象征着吉祥,也是春节来临的征兆,小孩子喜欢冬天,虽然冷,但是能堆雪人、能滑冰、能看冰雕,大人们也喜闻乐见,享受着冬天的美和孩子们带来的乐趣。到腊月中旬,村里的人便陆续杀年猪了,这是村子每年的习俗,杀猪饭也是春节之前最热闹的一顿饭,人比较多,最重要的是味道很好,已经成为春节来临的象征了。时间缓缓流逝,春节终于是闪亮登场了。每年的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挂上了红红大灯笼,分外喜庆,村子里热闹极了。小孩子们穿上新衣裳,兜里揣点糖或者瓜子,便迫不及待的出去玩去了,大人们一般很早就起来杀鸡杀羊杀鹅,然后准备着除夕夜的各种菜式,不断的在忙碌着。除夕夜是极美的,天色很早的时候便有鞭炮声响起了,不知道哪家已经开始吃饭了,过些时候,鞭炮声便陆续响起了,大家应该都开始吃饭了吧!等到稍晚一些的时候,远处便有亮光传来,大概是城里有人在放烟花了。村里的“年”是很长的,一般能持续到元宵节后,这十多天的时间,村子都显得尤为热闹,年轻人汇聚在一起打打牌之类的,老人们也喜欢聚在一起磕磕家常,感叹一下社会的进步和谁谁家孩子出息。

大熊总爱在大雪封山的时候上山去捕猎,尤其是经过冰封以后,山上的温度非常低,上面的动物都往下面走,像野猪、野鸡、野兔都能见到,距离村子不远处的松林附近最多,不过像兔子的话更喜欢距离菜地这些地方近一点,所以可能在附件的草丛里仔细找的话,会发现兔子的踪影。不过遇见大多时候仅仅只是相逢罢了,因为兔子很灵活,想抓他的话很难,所以大熊他们总是在大雪封山后,到山上各路口和菜地附近路口准备好兽夹、铁丝网之类的,等待着兔子的上钩。因为兔子更喜欢晚上寻找东西吃,所以大熊一般早上吃完饭都会带着狗上山去一趟,倘若已经捕上了,便回家了,如果没有,就会带着狗到附近山上草丛中找寻一番。大熊的狗去年蠢到家了,在一次追兔子的时候,被戏耍了一番,最后还被大熊安下的夹子给套住了,腿受了伤,好久才好,所以今年,这蠢狗学乖了,小跑一段便放弃掉,完全不出力了,给大熊气得。野鸡是最多的,也算是比较好捕到的了,不过捕猎野鸡更讲究技巧,比起用夹子和铁丝网,大熊他们更喜欢用(吊杆)捕猎,吊杆一般用钓鱼线做成套,然后和路边树枝相结合,还要在地上挖一个小坑,保证吊杆弄好和地一样平,旁边撒上一些作物,往往就会有收获了,不过得有些时候需要等上两三天的样子。如果吊杆安在唯一的那种路口,几率会大上许多,树枝也要尽可能的牢固和具备良好弹性,这样捕上的野鸡不易挣脱。野猪比较难捕猎,一是较少,二是野猪极具攻击性,不好捕猎,最前面的时候,因为村子还有人会造火枪和气枪,所以会带着猎狗和枪上山去捕,后面禁枪后,便只能用稍大一些的兽夹了,不过因为野猪块头大,所以也吸引了一些人捕捉。大熊他们也喜欢捕捉斑鸠,尤其是在黄昏这段时间,因为斑鸠吃饱喝足了,回到竹林已经准备休息了,所以往往这时候斑鸠最多,不过大多时候都仅仅只能捉到少数一些,吃起来不尽兴。当然,在这个地方,捕猎最专业的还是苗族这些少数民族,尤其是秋天和冬天之际,他们会经常到大熊他们村子附近的山上捕捉鸟,鸟的种类很多,一般都喜欢在一些长满矮小乔木的山沟里栖息着,数量很多,往往一网下去,能捉几百只鸟,每次他们都能载兴而归。不过,往后捕猎的已经渐于趋无了,捕猎,大概就仅仅只是一种过去式了吧!

村子四周都有竹林,郁郁葱葱的,属于不同人家。大熊家也有一片竹林,在村子靠右的地方,紧挨着松树林,及其幽静。冬天的时候,里面的竹笋便开始冒头,如果往地里挖下去的话,能看到很多竹笋,只是这时候的竹笋稍显稚嫩,所以想吃的话一般要多等一些日子。冬笋炖鸡味道是极好的,也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一道菜系,当然,竹笋也能做很多菜,而且营养价值是很高的,对于一些爱酒的人就更喜欢了。村子里厨艺比较好的很多,做菜做饭好吃的也不少。但最出名的还是要数杀猪饭和柴火鸡了,喜欢的人很多,也都比较喜欢吃,只是限于当时的环境,没能推广开来,稍显可惜和遗憾。当然,河边酒家的酒尚未播撒开来,也实属一大憾事,不过,社会的进步往往会有许多牺牲品吧,只是农村优秀的文化越来越少,让人不甚唏嘘感叹。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670400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