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专题策划 >> 访谈 >> 正文

杨启刚:时光中跑过高原的那匹马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吴治由    阅读次数:10015    发布时间:2014-08-03

人物档案


杨启刚,布依族, 1966年2月出生于都匀。贵州民族学院法律系法学专业毕业。系贵州省作家协会理事、黔南州作家协会副主席、都匀市作家协会主席。现任都匀市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诗刊》《诗歌报月刊》《诗选刊》《民族文学》《山花》《散文世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近百种报刊200余万字,并被《文艺报》《文学报》《作家报》等多家报刊评论,被《作家文摘》《读者》《中外期刊文萃》《散文选刊》等报刊转载和被收入《1949——1999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文库》《新中国成立60周年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民族文学>30周年精品选》《中国少数民族文学2011年度选》《中国小说家代表作集》《中国诗歌选》《中国第四代诗人抒情诗选》《中国散文大系》《中国西部散文精选》《音乐这扇门——中国近现代名家音乐散文集》《新世纪贵州作家作品精选》《纪念建党90周年贵州文学精品集》等60多种文学选本。荣获“全国鲁藜诗歌奖”、“中国当代小说奖”、“中国当代散文奖”等多种奖项。2008年被贵州省作家协会和《当代贵州》杂志社评为“纪念改革开放30年•贵州十大影响力提名诗人”。公开出版有诗集《遥望家园》《打马跑过高原》,散文集《一城灯火》,评论集《文学新浪潮》四部个人专著。评论集《在乡村与城市之间抒情》入选中国作家协会2014年度少数民族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文学并开始进行文学创作的呢?

 

接触文学的时候比较早,大概在高中时期吧,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但那时文学书籍比较少。我看的第一部小说是叶辛的长篇儿童小说《深夜马蹄声》(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79年出版)。1986年初我开始尝试文学创作,第一篇公开发表的作品不是诗歌,也不是散文,而是一篇近两千字的文学评论《“琼瑶热”引起的思考》,发表在当年《贵州日报》1986年8月6日三版的头条。当时,全国都在看琼瑶的小说,年少的我也乐此不彼,几乎读完了她当时所有的小说。两年后,我的第一个组诗《黄昏偶拾》在团省委主办的《青年时代》杂志1988年第10期上发表。22年后,其中的一首《小岛》还被收入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的《中国微型诗300首》一书。


对于文学,无论是阅读他人还是自己创作,您最初希望是什么?

 

从作品中看到现实生活中不曾遭遇到的生活,让自己平淡无奇的生活充满向往,向往许多更加神奇的世界。与一位著名作家交流时,他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文学不仅仅只是教化,有一点意思就行了。”我深有同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文学观念同今天相比,已经是不可同日而语了。当然,我还是希望文学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当你在现实生活中遭受到打击时,还能够从文学作品中寻找到一丝温暖,去温存你那颗已经正在渐渐变得冷漠的心。


有作家认为,写作是一件“痛并快乐着”的事,就您的创作经历而言,您怎样看待这样的问题?

 

痛,还谈不上。痛,只是一种创作不出作品来的感受而已。并没有深入骨髓。如果暂时写不出东西,那就不写。毕竟我们还有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去面对生活中的许多琐事。文学创作只是工作之余的一项爱好而已,就像别人喜欢唱歌、跳舞、搓麻将一样。业余创作不为稻粱谋,只听从心灵的召唤。这只是自己生活的一份爱好,一种精神寄托而已;抒自己的情,言自己的志。我并不觉得喜欢文学创作就比别人的爱好高出一筹。创作出作品,发表了,选刊了,获奖了,肯定是快乐着的。如果相反,也没必要痛着。该干嘛干嘛。文学,并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


据我所知,在写作中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您都有所涉猎,而且每种文体都创作有大量的作品,且影响都不错。这让我深感好奇,您是怎样做到的?

 

虽然我在文学创作中的四大体裁都有所涉猎,目前也结集公开出版了四部个人专著,涉及诗歌、散文和评论。也还有五部书稿待出版。但我并不觉得有什么影响。虽然《文艺报》、《文学报》、《作家报》、《民族文学》、《今日文坛》等报刊也对其中的专著有过评论,但也未在文坛引起什么反响。这说明自己的水平有限,还需要继续努力。这些作品都是自己这二十多年来工作之余断断续续写下的。除了多阅读,借鉴古今中外文学大家的佳作巨著,没有其它的选择。


您最喜欢自己的什么体裁样式的文学作品?为什么?

 

每种文体都在尝试,这也就说明每种文体自己都喜欢。如果非要加上一个“最”字,那我自己还是最喜欢自己的诗歌(包括散文诗)和小说。小说我写得很少,二十多年来,不到10篇。特别是中篇,1996年公开发表第一部中篇以来,至今仍然没有发表第二部。这也是自己功力不够的表现。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小说有一种虚构的快感,有一种现实与生活交叉的梦境,似梦似幻,吸引人去构筑这个神秘的世界。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璀璨的明珠。终归是作为诗人个体经验的积累性写作,比之于别的文体,诗歌更接近私人的小范围的歌唱。诗歌灵动、精炼、跳跃,让人欲罢不能。普希金说:“世人的欢乐全在于幻想,诗人的威力比命运更强。”


都说作家过往的生活经历是作家创作的源泉,您认为这种说法对吗?现实中,您自己是怎样去做的?

 

这种说法自有它的道理,谈不上对或错。它并不是相对的,也不互相抵触。我的创作中,我的作品中会有过往的生活经历,也有完全虚构的世界。我只能这样说:作家过往的生活经历,是作家创作的主要源泉之一。


简单地回顾一下您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也谈谈这些经历对您创作的影响。

 

我1990年1月在都匀市小围寨镇文化站参加工作。25年来,先后在5个部门工作过。在《都匀晚报》社副刊部当过编辑,在市政府创建办公室与同事们一同策划组织举办过许多大型活动以及打造城市品牌,在市委组织部做过远程教育工作。目前在文联工作。我在小围寨镇文化站工作时间最长,整整10年。其它部门都是三四年后又调离。这些多部门工作经历,对我的创作也有一定的影响。但首先我坚持一点:工作第一,创作第二。在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把工作做好的前提下,再利用晚上或周末的时间进行创作。二十多年来一直如此。我的作品中也有这些部门工作的素材与影子。多部门工作和生活,这是一笔宝贵的生活和精神财富,它对我的创作影响很大。


在既往的创作中,您都遇到过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呢?

 

一是暂时“杨郎才尽”,写不出作品;二是作品创作出来后,因质量等原因得不到发表。写不出时,那肯定是到了自己的枯竭期,那就丢笔不写,也不强迫自己去写。重新翻出那些经典吧,再一次阅读,再一次研究。作品创作出来后,能发表当然是最高兴的事。如不能发表,也不必沮丧。再继续写,要相信自己的眼光。自己的作品自己要学会横向和纵向对比。我个人的经验认为,有时并不是在作品质量,而是在于报刊编辑的编稿水平和个人题材的喜好。也不要为发表而发表,我们不是靠作品吃饭,而是靠作品说话,说精神寄托之话。


近年来,都匀作家呈现了一个异军突起的良好景象,作为这个群体的领头羊之一,您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谈不上领头羊,只是大家信任我,把我摆在这个位置而已。那我就有责任和义务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都匀作家近几年来呈现异军突起的良好景象,不是某个人的功劳,而是大家长期共同努力的结果。从另一个方面来讲,都匀作为黔南州州府所在地,理所当然地是全州的文化中心,当然也就是文学的中心。许多文学人才都从各个县市汇集到这里,再加上大家辛勤笔耕不辍,也就形成了异军突起的景象。仅是都匀作协,就有42名省作协会员,5名中国作协会员。


就目前而言,您认为都匀文学,乃至黔南文学的长处在什么地方,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怎样扩大自己在贵州乃至全国的影响?

 

长处在诗歌创作。从上世纪80年代到如今,都产生了一批在全省较有名气和影响的诗人。但其它体裁的创作都还不成大气候,发表的作品量少,质量不太高,偶尔有一两篇在权威刊物《十月》等亮相一下后,就杳无音信了。如果扩大在贵州乃至全国的影响,除了本身要有多而精的作品在权威刊物发表外,当地党委、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也要舍得在文学上投资。或集束式出版推出本地作家的作品集;或邀请相关专家召开研讨会,会诊当地文学创作;或与权威报刊联合举办当地作家作品联展等等。


在您看来,我们的本土作家怎样立足本土和当下搞好文学创作,同时怎样才能更好地把自己优秀的民族文化通过文学作品的形式宣扬出去?两者之间的契合点是什么?

 

黔南本土作家有着别的地方所没有的唯一性。如我们有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有全省唯一的毛南族自治乡,我们又是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全州36个民族和谐共处,并产生了丰富而神秘的民族文化。这些都是创作的源泉和素材。但我们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些表面的描摹,而是要深入其民族进行彻底的了解,寻找到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我们黔南作家写东西都很“实”,这种“实”抑制了很多想象的空间。文学不仅仅是描写生活,而是要高于生活。我们需要有“高密东北乡”和“马孔多小镇”那样的作品呈现。


近几年来,您主编出版了一系列文学类的书籍,从最早的《山魂——贵州省都匀市文学作品选》到《内心伤重的河流——贵州省都匀市“抗灾救灾”诗选》,无不耗费了您的大量心血。这些书籍的出版,有着怎样的一个意义?

 

也许是受当时的条件所限,或者其它的原因。都匀几十年来只有过一本1983年编的《生日树》文学作品选集,且还是内部印刷的。黔南也如此,自1999年内部印刷过一套“黔南文艺丛书”(包括《黔南小说选》、《黔南诗歌选》、《黔南散文选》、《黔南歌曲选》、《黔南曲艺选》、《大关大土大地报告文学集》6本),2003年又内部印刷过一本《黔南文学艺术作品选》(“黔南文艺丛书•2002——2003卷”)之外,几十年来竟然没有公开出版过一部综合性的文学作品选集。因此,2008年初我便萌发了编一部公开出版的文学作品选集。因我本人在都匀工作,只是身兼州作协副主席,所以我只能编一本都匀的作品选,而不是一本黔南的作品选。2008年年底,我有生以来主编的第一本书《山魂——贵州都匀文学作品选》公开出版了,影响还算不错。《文艺报》、《文学报》、《贵州日报》、中国作家网、新华网等多家媒体都对该书的出版进行了报道。紧接着,我又主编出版了三部文学作品选集。出版经费有的是我自己找赞助,有的是市委、政府出资出版。

目前,我又在主编《新时期贵州都匀获奖文学作品精选》一书,已收到来自省内外40余名老中青三代作家作者的稿件90余篇80余万字。由于来稿较多,每位作者原则上只能选择一篇作品编入该书。这部书日前已经编辑完毕,准备送出版社审定。由于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资助,预计今年年底前可公开出版发行。

这些书籍的公开出版,且暂时不论它的水平有多高,但它可以作为一座城市文学繁荣的见证,载入当地文学史或文化发展史。它可以为有关专家学者研究都匀文学提供一个较为全面完整的资料。若干年后,后来者会从这些书籍中寻找到当年那些活跃在都匀文坛的拓荒者。而不是让他们以及他们的作品悄无声息地掩埋在文学历史的沙尘里。我想,这也许就是这些书籍出版的一点意义吧。


您主编的《剑江潮》文学刊物每年出版几期?都面临着怎样的困难?该刊物都有着怎样的影响?它的存在有着怎样的价值与意义?

 

创刊时计划为季刊,每年出版四期。但面临着没有固定的办刊经费,因此自2012年创刊以来到目前为止,只出版了三期。虽然只出了三期,但每期我们都尽量做精做细,做出特色,做出影响力。比如第一期,主打的就是都匀作家群新作的集体亮相;第二期主打的是“都匀女作者散文作品小辑”,重点推出当地较有创作潜力的女作者;第三期主打是“诗集《内心伤重的河流》评论小辑”,全力推荐都匀本土诗人的新作。这三期杂志的出版,不论是刊载的作品,还是装帧设计,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特别是得到了文学圈内的赞赏。其中的一些作品,随后还在《诗刊》、《山花》、《南风》、《中国文化报》等报刊公开发表。对于它的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我曾在创刊号的“创刊词”上说过:“以‘鲜活的语言、鲜活的题材、鲜活的思想’为办刊特色,本着‘贴近社会现实、抒写人间真情、关怀普通人生,体现时代风尚、追求人文价值’为办刊理念,构筑本土作家的文学平台,发现、培养和推出本土文学人才。”作为地方文学刊物,有两个使命:一是培养地方文学人才,二是繁荣地方文学事业。


对于生活了几十年的城市都匀,您都有着怎样的一个情结?您是否考虑过把地域文化和历史融入你的写作中?

 

我曾在我早年的一篇散文《一城灯火》中写道:“在都匀生活了三十余年,如果要用一个名词来形容我对这座城市的依靠和眷恋,那我也只能比喻道:都匀是我的母亲,也是我的父亲。都匀,更是我的爱人。当我坐在她的怀里时,我感觉到她的温暖、细腻和真切。而当我远离她,在外省漂泊的岁月里,每一个日子都是我对她的思念,我的心都柔若春湖,湖上有荷,荷上有花,花上有芯,芯中有千年的芬芳,万载的爱意。”自己出生在这里,成长在这里,生活在这里。也在这里娶妻生子。一家四代人在这里生活了近百年。它与我有着千丝万缕、割舍不掉的情愫。这里的奇山秀水、古朴典雅的少数民族风情和各民族统一融合的历史,又极大地丰富了我的创作。我虽然没有直接抒写过都匀这座城市的某条古街,某座古堡,甚至某匹山坡,某条河流,某段历史,但在我的一些作品中,也融入了当地风情、文化与历史的遗存。但这些作品的量不算多,今后还有待加强。对外推荐家乡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也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现实中,您的文学理念是什么?您认为文学的意义是什么。

 

文学理念是关于文学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等一系列的基本原理、原则。从某方面来说,我认为文学是一种宗教,它在很多时候可以代替宗教来净化甚至教化人们的心灵。它可以救赎。文学是人学,文学的意义首先在于它能够扩大并延续着人类的文化和文明。并且有着认识、教育、审美三大基本社会作用。文学应具有社会责任,不应脱离对社会、对政治的关切。文学能陶冶人的情操,更明白事理。它能够让你从中体验到现实生活中不会体验到的美妙和快感,里面充满了无尽的智慧。文学是有温度的,它让我们在迷茫嘈杂的现实生活中,还能够寻找到心灵安放和精神安置的空间。


您最喜欢的作家有哪些?您的阅读经验是什么?

 

我喜欢的作家很多,最喜欢的也很多。比如国外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卡夫卡、萨特、波德莱尔、伍尔芙、加缪、罗伯•格里耶、马赛尔•普鲁斯特、福克纳、艾略特、米兰•昆德拉、库切、略萨等等。国内的汪曾祺、沈从文、钱钟书、萧红、张爱玲、陈忠实、贾平凹、莫言、王蒙、阎连科等等。自己谈不上有什么阅读经验。实际上,喜欢文学之初,我所阅读的大多数书籍都不是文学类的,更不是小说,而是一些心理学、哲学、佛学、美术类的书籍。如弗洛伊德、荣格、弗洛姆、黑格尔、萨特、尼采、叔本华、罗素、房龙、梵高、塞尚、高更等等的著作。当然,既然喜欢写作,就要博览群书,社会、历史、艺术等诸多方面都要有所涉及。当然,现在的书太多太杂也太乱,还是要有所选择地阅读。选择你自己有用的,选择你自己感兴趣的,选择对你自己有所帮助的。


您今年有新著出版吗?能否介绍一下?

 

我今年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散文诗集,这部集子已列入北方一家出版社的“散文诗丛书”出版计划。耿林莽、黄亚洲、王克楠三位文坛前辈老师都为这部集子写了序。这部集子精选了自己自1988年开始尝试写作散文诗以来至目前最新创作的散文诗作品近百首,其中包括文学创作以来获得的第一个奖项“首届南方散文诗、抒情短诗大奖赛”二等奖的作品,“全国散文诗大奖赛”、“全国十佳散文诗人大奖赛”等散文诗赛事的获奖作品,以及发表在《星星诗刊》、《诗歌报月刊》、《中国散文诗》、《散文诗》、《民族文学》、《散文诗作家》、《关雎爱情诗》、《伊犁晚报》等报刊上的作品。这部集子是自己多年来散诗创作的一次总结。黔南散文诗的创作,在全省有一定影响,许多黔南作家都是从散文诗创作开始步入文坛,我也不由自主地身陷其中,从中感受到了散文诗创作的乐趣和幸福。

 

【编辑:黄先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445970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