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专题策划 >> 访谈 >> 正文

刘毅:散文诗的坚守与传承者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    阅读次数:10146    发布时间:2015-01-12

《贵州文学》创刊号

◆贵州文脉

◇专访


刘毅:散文诗的坚守与传承者

——“贵州文脉∙县市文联(作协)主席专访”之刘毅篇

文/亘  亘


“把山砂倒进来,把碎石倒进来,把水泥倒进来,把自卑和失望倒进来,把对大楼的设计和规划倒进来,我搅拌!我用青春搅拌,我用激情搅拌,我用不屈的生命搅拌。”(《搅拌机》节选)刘毅在上世纪80年代发表的这首散文诗,激情澎湃,读后让人热血沸腾。他借助于散文诗感情强烈、想象丰富、意境和谐、思想深刻、短小精悍的文本特征,把对生活的热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刘毅就是这样饱含深情一路走来,且歌且行,书写心中大爱和家乡秀美景色。近年来他在创作的同时,力求更多地发现和扶持当地散文诗创作新人,逐渐实现了从散文诗创作到文学新人发掘的角色转变。


【人物简介】

刘毅,贵阳市开阳县人。中国散文诗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作家协会理事、贵州省作协诗歌创作委员会副主任、贵州民协理事、贵州省散文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贵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开阳县文联主席、开阳县作家协会主席。1979年开始发表散文诗作品,迄今,已在《法制日报》、《散文诗世界》、《山花》、《花溪》、《散文诗》、《贵州日报》等60余家报刊杂志发表报告文学、散文、诗歌、散文诗作品3000余篇(首);公开出版《刘毅散文诗选》、《山魂》(与人合集)《刘毅作品选集》丶《刘毅散文诗精选》四部。有若干作品入选《中国散文诗大系》、《中国散文诗作家代表作》、《九十年代散文诗选》等国内重要散文诗选本;有多篇作品获国家级、省市级文学奖;主编《开阳之旅》、《开阳散文诗选》、《开阳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等专著和县办刊物《茉莉文学》;得到著名作家徐成淼、欧阳黔森、王蔚桦、罗文亮、吴之俊、岳德彬等高度评价;其创作业绩被收入《中国当代青年作家辞典》、《中国散文诗作家辞典》、《中国诗人大辞典》等辞书。1996年,出席全国第六次文代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亘  亘】

刘毅老师,感谢您走进《贵州文学》创刊号“贵州文脉”栏目,接受我的专访。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从您1979年发表第一首散文诗算起,已经坚持散文诗创作35年。据我了解,30年前在贵州创作散文诗的人数是极少的,是什么让您爱上了散文诗这种文体?您又是靠什么力量坚持散文诗创作那么多年?


【刘  毅】

是的,我从事散文诗创作三十余年,当时贵州写散文诗的作者寥寥无几,从事散文诗创作还不被人理解,认为“豆腐块”文章成不了大器。但我选择写散文诗,无怨无悔,不管别人怎么不屑一顾。在贵州省第七届散文诗笔会上,徐成淼教授大声问道:请从第一届到第七届都参加散文诗会的同志站起来,全国只有我和徐教授站了起来,会场里除了热烈的掌声外,就只有徐教授的无限感慨。

我爱散文诗三十多年了,就喜欢这种短小、精炼、含蓄、富有哲理的文体,越来越喜欢,越喜欢越放不下,于是,就写了三十多年,写了几千首散文诗。

发表的散文诗作品多了,有不少获了奖和入选各种选集及大学教材,更增强了我的信心,便努力地向散文诗方向发展。我的散文诗影响了许多人,开阳有不少人也开始受我影响写散文诗,形成了一支力量。2002年,我争取了中国散文诗之乡的品牌后,更丢不下了,作为文联、作协主席,要带头、树榜样,更要作示范,这种想法便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促使我一生热爱散文诗。


【亘  亘】

说到散文诗,有两个人必须提及。一个是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波德莱尔,他被公认为是世界散文诗鼻祖;一个是中国作家沈尹默,他的《三弦》标志着中国现代散文诗的正式诞生。这样看来,我国散文诗发展不足百年。请问刘老师,经过您多年探索,你认为什么才是散文诗?如何定义散文诗这一体裁?怎么看待散文、诗歌、散文诗三者之间的联系?


【刘  毅】

什么是散文诗,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简单来说,散文诗是一种文体,不是散文,也不是诗歌,但它的核心是诗,具备诗的特征、跳跃、象征、意象等。

散文诗与散文的区别是它的音乐性,是它有诗的旋律,再则它短小,高度精练、含蓄、抒情性强。散文诗有诗的内核,是“用散文写的诗”。诗化的散文,诗的内容鲠于散文的行间,刹那间感情的冲动,不为向来的韵律所束缚;毫无顾忌地喷吐,舒适地发展;摆脱了诗的排列句式和韵律约束,散文诗不宜太长,太长了容易散文化。


【亘  亘】

刘老师,贵阳市的开阳县,2002年被中国散文诗研究会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一个“中国散文诗之乡”,这个荣誉,您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您能说说获得此项荣誉的理由是什么?它的权威性如何?这对开阳县的散文诗发展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刘  毅】

2002年,我四处奔走,终于争来了“中国散文诗之乡”的桂冠。开阳能得此荣誉,有四点理由:一是开阳文化底蕴深厚,各级领导关心重视散文诗创作;二是开阳有一大批散文诗作家和数千章发表在各种报刊上的散文诗作品;三是公开、内部出版了几十部作品专著;四是开阳举办了全国、省、市散文诗作家笔会,形成了散文诗创作中心,再加上开阳从1977年就有自己的刊物《茉莉文学》为散文诗作家的园地。

“中国散文诗之乡”是中国散文诗研究会通过考察,论证授予的,是国家二级学会,是中国散文诗界的权威组织。

机遇和挑战并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诗人高洪波和国内外几百位著名诗人曾慕名而来,参加开阳举办的活动,对外宣传了开阳散文诗之乡的文化品牌;但挑战也多,散文诗发展很快,开阳再不努力将危机四伏。


【亘  亘】

“中国散文诗之乡”这个称号来之不易。贵州著名散文诗作家喻子涵对此表示担心。贵阳日报记者王远白在他的《诗乡,如何突破创作困局》一文中,引用喻子涵的话说:“对于开阳‘中国散文诗之乡’这个品牌,要靠创作来支撑。而创作要上档次,可能还需放开眼界,还需要前卫性的探索,不能满足已有的现状。”刘老师,一方面您是散文诗作家,另一方面,您是文联主席。作为开阳散文诗的领头羊,请问开阳县在保住这块牌子方面文联是如何努力的?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刘  毅】

《贵阳日报》王远白采访我时,我也曾苦闷,但我不灰心,努力在做工作,打造诗乡文化品牌,培养文学新人,加强作家、作者的培训,写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我欣喜地看到,开阳作家队伍在不断发展壮大,公开出版的散文诗集越来越多。县文联为多名作者召开了散文诗集出版首发式和研讨会,大家都在自觉地努力突破自己。下一步将加强作家、作者的创作水平的培训提高,力争多出精品力作,让“诗乡”牌子更加亮丽。


【亘  亘】

刘老师辛苦了!一方面需要处理文联的日常公务,另一方面还得举起开阳散文诗发展这面大旗。我常听开阳的文学爱好者说:“刘老师是一个举着锄头,到处挖掘作者的诗人。”这话怎么理解?目前发掘新人的情况如何?如何杜绝开阳散文诗创作“青黄不接”这一现象?文联有没有建立这方面的培训或激励机制?


【刘  毅】

呵呵,有新人出现,就得发现培养,让其健康成长。“青黄不接”有这种情况,但我依然乐观,因为又有不少骨干作家正在成长,如:杨汝洪、宋勇军、潘银璋、李友军等,不会断层的。文联将在培养人才方面加大力度,不断建立培训和奖励办法,让更多新人脱颖而出,不断壮大开阳“诗乡”队伍。


【亘  亘】

《贵州文学》由贵州作家网主办,属于民办内刊,民办纯文学杂志生存状态不容乐观。刘老师主编县文联刊物《茉莉文学》快40年了,一定有许多好的经验,能给《贵州文学》提一些意见和建议吗?请您谈谈民办纯文学杂志在困境中如何突围?


【刘  毅】

开阳县的《茉莉文学》创办于1977年,曾得到冰心、贺敬之、臧克家、刘白羽、蒋子龙、冯骥才等知名作家的支持,不少人为刊物题写刊名或题词。办刊很艰辛的,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我也曾采取社会、单位出资办刊的办法,先后和县里的几十个单位联合办刊,度过了危机。几十年了,不容易啊,你们也可以找爱心企业家和热爱文学的老板支持嘛,不断将《贵州文学》办得更好,办出品牌。


【亘  亘】

谢谢刘老师在百忙之中接受我的专访。最后,希望刘老师对初学散文诗写作的文友们说几句自己在创作中的心得,与大家分享吧。


【刘  毅】

没有什么经验。文学创作是一种艰辛的个体劳动,有志于文学创作的人,就意味着奉献和付出。文学创作需要克服急功近利,浮燥心理,要安静下来,甘于寂寞,苦于清贫,不为滚滚红尘所动,不为如浪商潮所摇,坚守文学这一片净土,要有一种平常人的心态,在文学逐渐失去诸多耀眼光环的今天,对从事文学创作的人是一种考验。我相信,有志者,事竞成。努力吧,道路前面有闪烁的灯光……


【编辑:黄先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458610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