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专题策划 >> 访谈 >> 正文

互联网+时代,关于出版业的畅想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杨亮    阅读次数:8735    发布时间:2015-05-04

互联网+时代,关于出版业的畅想

——访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发布了《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坚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充 分运用新技术,创新出版方式、提高出版效能,进一步掌握网络空间话语权,进一步提高出版业的影响力传播力和竞争实力,推动出版业更好更快发展。《指导意 见》出台后,在出版业引起强烈反响。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


向网络空间延伸


记者:《指导意见》出台后,在出版业引起强烈反响。在您看来,《指导意见》将对出版业发展带来哪些新的推动作用?

负责人: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把传统出版的影响力向网络空间延伸,既是出版企业生存发展的 迫切需要,也是传统出版企业实现转型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契机,如果能够迎难而上、抓住机遇,新闻出版业甚至可能因此进入一个新的黄金发展期。我们相信, 《指导意见》的出台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记者:《指导意见》对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提出了什么具体目标?

负责人:运用先进技术,走向网络空间,切实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 面深度融合,实现出版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的共享融通,形成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机制。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研发和应用一批 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确立一批示范单位、示范项目、示范基地(园区),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型出版机构,建设若干家具有强大实力 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出版传媒集团。

此外,拓展新技术新业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充分利用新一代网络的技术优势,加快发展移动阅读、在线教育、知 识服务、按需印刷、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加强出版大数据分析、结构化加工制作、资源知识化管理、数字版权保护、数字印刷、发布服务以及产品优化工具、跨终端 呈现工具等关键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实践,着力解决出版融合发展面临的技术短板。建立和完善用户需求、生产需求、技术需求有机衔接的生产技术体系,不断以新 技术引领出版融合发展,驱动转型升级。有计划地组织相关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完善标准化成果推广机制,加快国际标准关联标识符(ISLI)、中国出版物在 线信息交换(CNONIX)等标准的推广和应用。


从“包打天下”到“四两拨千斤”


记者:请问下一步中央财政将重点支持哪些出版领域?

负责人:主要是做好以下五项工作:第一,继续推动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为实现融合发展夯实基础。截 至目前,已安排国有资本金预算5.02亿元,重点支持了101家(次)中央文化企业;安排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6.27亿元,支持77家出版企业实现数字 化转型升级。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力度,推动出版发行企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加强出版内容、产品、用户数据库建设,加强关键性技 术的转化和应用,以及生产技术体系和相关标准建设。

第二,进一步支持重点平台建设,推动模式创新,探索出版业生产流程再造。我曾讲过一个例子,中央财政支持《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编纂实现 数字化加网络化,形成资源库与数据库。这不仅是《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内容的扩充,更是整个编辑理念、流程和方式的转变。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并行并重、 优势互补、此长彼长,这是现代出版企业发展的方向。

第三,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转变财政投入方式。初步统计显示,从2008年到2014年,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共安排了192亿元,支持文化 产业项目3300多个。其中支持新闻出版业75.4亿元,占资金总量的39.3%;项目数量是1107个,占项目总数的33.5%。从2011年到 2014年,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共安排资金30.6亿元。其中支持新闻出版业19.78亿元,占资金总量的64.6%。下一步,还要加强与各级 财政部门、宣传文化部门、企业的沟通协调,把这项工作做精、做细,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要重点投入。

第四,在文化资源配置中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财政资金是有限的,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包打天下”,尤其是对企业、产业的支持,主要还是发挥 杠杆和撬动作用。比如正在实施的文化金融扶持计划,2013年安排4.6亿元,撬动社会资金770亿元;2014年安排6.7亿元,撬动社会资金830亿 元,真正做到了“四两拨千斤”。

第五,以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为契机,全面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根据中央出台的有关文件要求,我们将不断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 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竞争力强的新型文化企业,建立若干家具有强大实力、传播力、公信 力、影响力的新型传媒集团,实现我国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编辑:黄先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271428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