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短篇 >> 正文

麻糖匠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查世霖    阅读次数:5390    发布时间:2017-10-15

人家说,麻糖匠苟老头的“嘴巴甜”。后面仨字加引号,自然是贬义的了。他走村串寨兜售麻糖的时候,在一个高山远村里,受一户人家之请,当师傅,教人熬麻糖。他花言巧语,把人家老婆勾引到手,被人家胖揍一顿,师傅钱都没拿到,落荒而逃了。因为他,那个地方人对麻糖匠心存戒备,说我们口吐莲花,嘴巴“甜”,心眼坏——那苟老头“一个骡子坏了一塆马”,使得人家“曾着卖糖君子哄,至今不信口甜人”。我这么老实的人,后来到那儿卖麻糖,都差点卖不脱!

苟老头当师傅的时候,我也开始熬麻糖卖了。我们村子里,行业兴盛的时候,有大半人家做这门生意。

熬麻糖是个费力耗时的活儿,并且还极其讲究火候的精准性。火候拿捏得不好,前期工作再苦再煎熬,到最后也只能是一声叹息,前功尽弃。那一次,我倒是把火候掌握得刚刚好,但亲兄弟一句话,一锅只需再拉拉扯扯几下子,就能照进现实的优质麻糖,化为乌有了。老婆顿地大骂,差点闹离婚。

熬麻糖的日子,天刚蒙蒙亮,那位管你乐不乐意,掀开被子就下床。她刷锅、生火、切麦芽,做前期准备工作。

麦芽,是麻糖之所以甜的核心添加剂。我去卖麻糖的时候,人家吃我的糖,入口即化,赞叹说,“是正经的麻糖!”我的麻糖,我敢保证很甜,至于正不正经,不知道。人家问我:“你去哪儿买的红糖哟?整的麻糖这么甜!”说话的是一位漂亮的小媳妇,长着一张勾魂摄魄的脸。我乘机瞄了好几眼,得意地反问她:“甜不嘛?”“甜。”“有别人的好吃不?”“你这个吃起来甜津津的,味道纯正——不像有些人的,吃起来有怪味。他添加的红糖不好吧?”看那小媳妇如此兴味盎然,我还以为能有机会像苟老头那样,  给她当一回教师爷哩!

其实,制作麻糖,红糖、白糖、糖精,包括现在我还只闻其名,未见实物的什么甜蜜素在内······这一切,都不需要往里添加。就那麦芽加进去,即能从包谷面里提炼出甜美的麻糖来。不信,我教你,保证把你教会。而且不管是男是女,妍蛮丑俊,我都不会像那苟老头一样,起猫心,打你坏主意。因为,我有贼心,都没那贼胆。

妻把火生着,把水烧热,把麦芽剁细,天亮了。她风风火火,勒令我起床,要我背包谷去村中张家加工成包谷面,拿来熬麻糖。冬天的热被窝,老婆出来了也照样还有点让人迷恋。老婆高声喊:“快点呀,我等着拿包谷面来下锅嘞。起事迟了,深更老半夜都还在整嘛!”我睡眼惺忪,伸伸懒腰。因为打着哈欠无法掌控嘴型,像个中风后遗症患者一样,含混不清地说:“天才刚刚亮。这么早,张家恐怕都还没有起床哟!”“没有起,你去了就喊她起嘛!我水都要烧开了,麦芽也剁好了,就等你打包谷面来。”妻命难违,我下床来,脸都来不及洗,背起包谷就往张家走去。

我们村里只有张家安打米机磨面机,针对邻里乡亲,打米打包谷面,挣加工费。客源少,收入低,机主家很没积极性。我把包谷背到他家的时候,他两口子还没起床。他家一般打理事务的是女人,我隔着门,小心小意地喊:“二嫂,二嫂,起得啰,帮我打苞谷面哩!”知会一下,告诉她外面有人在等着她服务——至于“二嫂”会不会马上起床,高不高兴起床,能不能挣脱掣肘顺利起床?那我就管控不了啰。“二嫂”照例没有答应,由我傻傻地等在外面。她自顾和“二哥”拥衾而卧,不起床接待客人。直到外面又陆续来了几个打米打包谷面的人,“二嫂”才开门出来了。她和我们开玩笑:“是哪个背时的来那么早哟,都把我们吵到了!嘻嘻——”我佯装有点气地说:“是我嘛!明明听到你和我二哥在床上叽里咕噜的,一听我喊,哦豁,就不闹喽——故意装睡!”两口子都挺大方,平时爱开个玩笑,“乡村亚文化”一下,她们也不会恼。  

那以后,我们就自己买了一台微型两用机子,打米、打包谷面都很得劲。从此,不用清早八晨的去人家“听壁脚”,去等人家开机打包谷面了。我可以赖在温暖的被窝里,老婆先起来,做那些前期准备工作。然后,我再翻身爬起来,开机,打包谷面。

我把包谷面打好,倒在锅里,把水加得满满的,不断地搅动,防止粘锅;妻在下面烧火,“煮糖”。这一煮,得从清早一直煮到中午十二点多一点来钟。锅里原本清汤摆浪的,煮成了大半锅黏稠的稀粥后,像火山口的岩浆一样,咕嘟咕嘟,迸溅得满锅满灶头都是。这时更离不开人用锅铲搅动了,不能停下来。否则,粘锅以后,贴着锅底那一层就焦糊,就产生焦糊味。熬出来的麻糖,成色再好,也祛不掉那一股糊味,根本吃不成,也就无法卖出去了。黏稠的包谷面糊糊像流弹一样,不断地从锅里蹦起来,灶背后铲锅的人长时间处于危险当中,很容易被灼烫的面浆烫到。那东西溅到手臂上、脸上,“巴倒烫”,一烫一个大水泡。妻替换我搅动的时候,好几次差点被它“毁容”。农村女人,对于容颜,不怎么上心。要是一个城里来的贵妇,恐怕离那危机四伏的锅灶八米远,她就会像看见毒蛇吐信一般,惊叫连连,不敢靠近喽。咱们农家女人,下得蛮!

当那包谷面“稀饭”越来越浓稠,在锅中形成一个明显的旋涡,像过去我老爹煮的包谷面大头稀饭那样后,这就表明,包谷面已经完全透熟,可以“点糖”了。

“点糖”就是把剁细的麦芽兑上水,加入锅内,稀释锅里的”大头稀饭”,将它还原成满满一大锅包谷面稀粥。混合了麦芽水的包谷面稀粥,得静置一段时间,等待两者之中的某些成分充分反应。这是一段空闲时间。熬糖的人得趁机午餐,饱饱地吃——“吃得饭,挑得担”,吃饱了,后面才有力气“打糖”。

吃过午餐,锅里反应完毕。出锅,过滤,洗锅。将渣滓滤掉以后,析出来的液体就不再索然无味,而是带有淡淡的甜了。将那淡淡的甜的液体,倒回口径三尺二寸的大铁锅中,灶膛里武火猛烧,越猛越好,熬那汤汁,把水份蒸发出去,结晶出甜蜜的糖来。

这是一个漫长而比较悠闲的过程。所有熬糖的工序中,我最喜爱这个过程。寒冷的冬天,找一个草墩,舒服地坐在温暖的灶门前,只管添柴加火,得空了,看书、发呆、打瞌睡,也可以······刨包谷泡。

灶膛里呼呼燃烧着猛火,灶孔下被烤得像新疆人烤馕的窑膛,下面还堆积着灼烫的灰烬,整个小环境,非常适合刨包谷泡。我作为男的“杨排凤”,开始烧火前,总会准备一些金黄锃亮、质地紧密的包谷,极其精致的那种。在灶孔里刨的包谷泡,没有街头那种黑不溜秋、圆咕隆咚、一发炮像老电影《松树湾》里的松木炮那样声势浩大的老式爆米花机爆出来的爆米花泡泛大颗,但是,适口性和香味比那无论老式或新式的爆米花机炒出来的爆米花,都要好许多。

我拿升子撮一合包谷倒进灶孔里,再掩上灼烫的柴灰,加上灶孔里的高温,几面加热。不一会儿,那灰堆里东一声西一声的炸响,一炸还冲起一缕灰粉,像高射炮击发时的烟柱。我使拨火棍,连灰烬带包谷,不停地翻弄、撩拨。那灰里的包谷业已焖烤得一腔爆气,你越撩拨它,它越蹦得欢,像埋在地下的地雷,哔哔剥剥地、使劲闹腾。当灶孔里渐渐复归平静时,那下面已是一片银白,成了爆米花的集中营。把它们掏出来,用米筛筛一筛,用簸箕簸一簸,弄干净,香喷喷脆生生的灰焖爆米花,新鲜出炉了。

我独自大嚼。老婆娃儿一来看见:“噫,刨包谷泡吃都不喊我们咹!”一家子簇拥着争食。小孩子性急,柴灰沾染了手掌,手掌抹黑了脸蛋,搞得灰头土脸,像个花脸猫。却一切不顾,直抢到包谷泡一颗不剩,才站起来,意犹未尽地望向我。我自己把足了瘾,就不那么馋了,懒洋洋地吩咐他们:“还想吃?拿升子再去撮半升来,我刨给你们吃个饱。” 儿子屁颠屁颠地扛起升子,去叫她母亲给装了小半升包谷,由他端过来给我,“哔哔剥剥”地继续刨包谷泡。刨完,弄干净,让他们拿走:“拿过去吃,别耽误我烧火。”然后,我往灶膛里添柴,把火培得旺旺的。再起身去拿来一本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慢慢地看。心里暗自对号入座,看自己究竟丑陋成哪种样子。

边烧火边看书,抟柴拨火的时候,为了避免稀里糊涂把书当柴填到灶膛里去,必须记得先放下书本。那里没有书桌,你只能就便置于草墩旁边,或放柴草堆上,或搁地上。我怕书弄脏,把它置于腹股沟位置,用肚皮和大腿根合力夹住它,按说很是稳当的了。但是,我刚添完柴,老婆在灶背后突兀地发号施令:“站起来递锅铲给我!”我迅速起身,执行命令。却不料腿上的书一下滑到灶孔里去······幸好我抢救得及时,使书脱离了火口。结果,封面的一角,被烤得半焦,泛黄了。现在那本《丑陋的中国人》还保留着,半焦的封面还是那个样。那书曾一度被禁,是因为把“家丑”外扬了吗?

老婆要锅铲,那是要开始“打糖”的节奏。

经过好几个小时的猛火狂烧,那一大锅糖水,业已变少变稠,成了糖稀。那糖稀如牛奶一样浓度时,最好饮用。甜度适中,柔顺绵长。甘之若饴的“饴”,会不会就是指的这种状态下的糖稀?我想,可能是的。记得很小的时候,我父亲领着我到一个寨邻家串门,人家正把麻糖熬到这种程度。女主人找一个碗,舀了半碗糖稀给我喝。这么多年过去了,那甜蜜蜜美滋滋的味道, 今天想起来,还不由自主的舔皮抿嘴哩。当时的人物情态,环境画面,历历在目,恍如昨日。甜美的事物,给人的印象总是异常深刻。

锅里的糖稀越来越稠以后,活儿又一度转为紧张了:灶下要掌控火力,灶上得有专人拿着锅铲“打糖”。所谓打糖,就是用木铲不停地搅动锅里的糖稀,防止它粘锅,同时也起到加速水分挥发的作用。那糖稀一粘锅就焦糊,就抱团结块,形成大大小小的疙瘩蛋,我们叫它“糖狗儿”。“糖狗儿”不咬人,但是,坚硬如铁,人也咬不动它。那样一来,这锅糖就算是熬成“烂麻糖”了。

枣红色的“糖狗儿”晶莹剔透,像极了漂亮的琥珀。糖狗儿也有没焦糊味的,甜蜜依旧。就是太硬,一啃一个牙齿印,比上世纪七十年代那种一分钱一颗的水果糖还硬。有一回,我丢一坨“唐狗儿”给我家大黄狗,它犬坐于地,双前脚摁着“糖狗儿”,脑袋歪来歪去的认认真真啃了老半天。末了,它朝天张嘴撩牙,样子十分怪异。我以为它修成正果,变成哮天犬了哩,仔细一看,原来它牙齿被“糖狗儿”黏住了,在那儿伸舌头撩牙缝呢。

没有焦糊味的“糖狗儿”,我们用铁锤敲碎,使之纤巧文秀,变身不那么蠢笨的″小麻糖狗儿”。然后将它混杂于好糖之中,“卖掉一点是一点”。经常买麻糖吃的美食家来买麻糖,一掀开包糖的糖帕,见到乳白色的好糖里这里一块那里一块地,夹杂着枣红色的糖狗儿,马上嗤之以鼻:“不要,你那麻糖都熬烂了!”“但它不糊不苦嘛,一样的甜……我敲一块给你尝嘛,有糊味你不要嘛!”“我还是不要,你那糖狗儿那么多!”“那是糖狗儿?!那叫糖宝!你今天运气好,才遇到糖宝!”我插科打诨起来。“人强不抵货硬”,本来不抱多大希望,也就没有多少失望。

不过,我的运气很另类。生产出优良的麻糖来时,自己信心满满,出门卖糖,趾高气扬。然而往往是“生意清淡”,少有人上桩。大半锅大半锅地剩回来,第二天还得接着拿去兜售。如果哪天拿出门的麻糖有点坏火了,不十分优良——比如那锅夹杂着糖狗儿的——我就很有压力,担心卖不出去。恼火时,几乎冲动得要将它扔了。到了外面,自己好像走私白粉一般,内心忐忑不安。有人来买麻糖,赶紧把苦相藏着掖着,换上一副好看的嘴脸,一边开包让人家审视,一边抱着“不成就算球”的心态,懒洋洋地说:“你各人看嘛。好,你就买;你觉得不好,我也不能强买强卖,对不?”我话音还没落,人家一看那糖里有红有白,非常的赏心悦目,秀色可餐,立即欣喜若狂起来:“哟,放的红糖多,一点一点的,还看得出来,肯定甜!”我大方地用那古怪的、短兵器似的麻糖錾錾,敲下不小的一块麻糖来:“自己拿尝,甜就买,不买也不押逼你们买——我们是老老实实做生意的人!”

那锅糖,因为打糖的时候,老婆累了,叫我替一回手,我偷懒,粘锅了,所以形成了糖狗儿。幸好老婆不放心我,回来发现得及时,没有弄糊,味道还算纯正。再有,平时熬麻糖,我总是关照老婆,不要吝啬麦芽,多放点。糖甜,吃味好,买糖的人就不会怪这嫌那的!那人尝了麻糖,频频点头:“嗯,当真,这个小伙的甜,好吃!我要我要······”随着她一带头,旁边犹豫着的,都受到了感染,“我要我要我要”······生意空前火爆。最后剩下一些边头角脑的,那里夹杂不下糖狗儿,反而净是好糖。一个美女大学生来买麻糖,我正要拿给她,人家声音甜甜地说:“大哥,还有颜色漂亮的那种没有?我想要!”当时呀,我也真是无语了!

以我这种谨小慎微的习性,麻糖熬烂的时候不多。那天我们做得很顺利。傍晚时分,我用木铲搅了搅锅里啪啪冒泡的糖稀,凭着手上的感觉,我就知道要成功了。我盯守、把关,用木铲搅一搅,再换上铁锅铲沾一下糖稀,看能挂牌冇?这是个技术动作:如果锅铲能从糖稀表面勾扯起来极薄极薄的一片,彷如塑料薄膜般的糖薄膜来,吹弹得破,碎屑纷飞,那就是火候已到,可以出锅了。我一扯一大块,一吹一弹,甜蜜的碎片到处纷飞。我严肃紧张地叫一声老婆的乳名:“快点拿装糖的东西来!麻糖起得啦!”

必须及时,不能开玩笑的。否则,慢了半拍,那麻糖里的水份过度蒸发,麻糖就“老了”。麻糖一“老”,最后一道工序——“扯广子”就扯不白,那也就等于失败。真可谓是成败就在一瞬间呐!熬麻糖的火候,我把握得八九不离十,算行业高手。师从苟老头的那个女子,要想学习熬麻糖,其实当初应该来找我。

糖稀出了锅,老婆让我端到院里风口上“晾糖”。晾糖不费力,但是熬时间。本来从天麻麻亮就开始忙,忙了整整一个白天,累了,想快些儿"扯白″,然后美美地上床睡觉。但是,你得让刚出锅的麻糖风冷个把时辰,降温到可以把持以后,才能挂上糖桩,才能扯白。

我家和大弟家,当年一同住在老屋里,日子呢,各家过着各家的。我们两家熬麻糖的灶,也都是合二为一,两口锅,两洞灶门。忙不过来时,互相搭把手,你帮我添块柴,我帮你铲一下锅。自然,灶孔里刨包谷泡吃,也不分你的我的,最多讲一句:“吔,刨包谷泡吃咹?我也要吃呵!”然后分享。那天大弟见我们早早起了糖,羡慕地说:“你们就好喽,糖都出锅了,等会再扯一气就能睡觉啰!”我乱找一句话敷衍他,说:“糖倒是出锅了,还不是难得等它冷!”这也就是“今天天气哈哈哈”一样的礼节性应和而已。没成想这一扯谈的话,引出了大弟一个不负责任的建议来,直接把我的一锅麻糖给毁了。他说:“你想要它冷得快,那还不容易?!端去小水井里头,闷它一个钟头就得了!比你拿在这院坝里风冷的快。”呵呵,有这样的先进经验,早点不告诉我嗦!我一边嗔怪着大弟,一边马上行动,端起一盆优质糖稀,兴冲冲走到房山头的小水井边去。我把一盆好端端的糖稀,往井水里一扔,看着它悠哉游哉地沉下去,完全没入水中,稳稳当当地坐落在两尺深的水井底部。我转身回屋,安心看电视,由那糖稀“井拔凉”。

大弟说的一个小时一到,我兴冲冲地跑到水井边,准备端出麻糖,拿回来扯白。到那儿一看,我傻眼了:井水变糖水,一大锅糖稀被那井水溶解开来,随同清水,汩汩流走了。装糖的盆,底儿朝天,空空如也。要不是本身有重量的话,它也就浮起来,随糖水私奔啦。我愣怔了半晌,朝屋里喊起来:“吔?!我们的麻糖咋个全化光喽?!”老婆正在拿着湿帕子抹糖桩,一听我的话,站出门来朝我这边张望,她不以为然:“啥?!麻糖化光了?我怕不会那么怪哟!”“不信你来看嘛!”

她这一去看呀,恨不得把我推下水里去。她顿足大骂:“那么大一个男人,倒下去都能把沟堵断,咋个这么没用处呢?!那麻糖本身一点水都沾不得,你还拿去泡在水中这么长时间,那还不化光了?!草包!各人没得脑筋,人家让你下茅坑你都下?!”

我在水井边大喊大叫的时候,大弟两口子正在屋里忙着把糖稀舀出锅。他舀完糖稀,端到院子里的风头上搁好,安安稳稳吹风降温。一切妥当以后,他才站起准备走过来看我们这边究竟闹个啥:“咋个喽咋个喽?闹个啥子哟!”他嫂子气冲冲往回走。走到院坝,遇上他时,赌气将手里的湿帕子“啪嗒”一下甩到院坝上,没好气的冲他吼:“就是怪你嘛!你咋个喊你哥端麻糖去浸在水里头?这下好喽,看着银子化成水,一大盆糖稀完全冲走喽!”

大弟一听,赶忙走到水井边。见状,也是大惑不解,问我:“二哥,你傻逼了咹,咋个会拿糖稀去泡水里头哟!?你不晓得麻糖沾水即化!?”

那麻糖是挺奇怪的,只要一遇上水,它就会慢慢溶解。就是那狗都啃不太动的“麻糖狗儿”,你拿它丢在水里头,它照样化得一点不剩。我平时也知道麻糖遇水容易出问题,可我当时一门心思只盼着快点让糖冷却下来,扯白了好睡觉,大弟那么一说,我想都没想,就“依言”行事了。然后呢,湖北台又正在直播《诗词大会》,我痴痴跟人家一起沉浸在诗词的美好氛围里,没有去关心沉浸在水里的糖稀。再说,也是太过相信大弟,一点不质疑他的建议是否可行、合理。这下开始质疑了,我反问他:“噫,不是你要我拿放水里头,说那样冷得快的吗?”

听了我的话,大弟哭笑不得,说:“喔哟哟我的哥,你可真是我的亲哥呀——我是叫你拿来架在水面上,不是让你拿来囫囵的闷下水里头呵!你那脑筋咋个······是不是进水喽!”

他这么一说,我才幡然醒悟:原来我把他的话领会错了!

老一辈麻糖匠卖麻糖完全是徒步。早晨起来,把肚子填得饱饱的,然后取一个大背箩,把一筛子麻糖架空于背箩口,背上它出门。一手持麻糖锤子,一手拿麻糖錾錾,走村串寨,一路叮叮当当地敲,四处转悠着兜售。那麻糖錾錾就像西装晚礼服脖领口那片布一样的形状。钢铁打制,扁扁的,两头是快口,中间束腰收小,然后扳成拱桥形状。用的时候,手握中部,一头的快口支在麻糖上,另一只手上的麻糖锤子往那拱背上一敲,麻糖像石头一样,脆生生地崩裂开来,要大得大,要小得小。别看此时麻糖这么脆性,其实它见风软。密封得好,坚硬如石;一无遮拦地暴露在空气中,它就会软化,融化,直至还原成糖稀流走。没有水的掺和,它也一样水性得很。

卖糖人一边串寨儿走,一边用麻糖锤子敲麻糖錾錾,“叮叮——当,叮叮——当”,清音悦耳,很动听。卖糖人不吆喝,只敲。村童们远远听到这优雅清越的声音,赶忙跑回家,向大人说:“麻糖匠来了,粜麻糖给我吃!”大人们让孩子稍安勿躁。他侧耳细听,果然听到了那独特的叮叮当的声音。于是,拿钱或撮苞谷,交由孩子自去买或粜麻糖。卖麻糖的人大多是老实本分的乡亲,我们是真正的童叟无欺。那回那个女大学生不识货,被糖色迷惑,硬要将糖狗儿当成宝贝买,当时没有提醒,过后我都心怀歉歉了好久。我去卖麻糖,不管大人细娃来交易,我不但不会缺斤少两,碰到少不更事的小孩子来,我称足了秤,还特地另外多添一块给他。吃食东西,小孩子一边走一边吃,要是不多给点,他吃短了斤两,大人一约秤,怪我没给够,那一来可不好分说。我那叫有备无患,叫超前意识,或者叫忧患意识。我这样卖,回家一结算,总会对不上账。老婆怪我打“埋伏”了,怪我私设小金库了,说我贪污公款······我据实说明给她听。她知道我的为人,也就信了。

这些老一代的麻糖匠负糖行销,辛苦自不待言,那销量也实在流于“泛泛”。有一句话这样说——做某件事情像敲麻糖一样——形容只能丁丁点点慢慢来,无法三下两下快速功成。后来的我们用自行车拉着麻糖兜售,代步工具先进了,多拉快跑,客源面广,销量就大,收入也相应多一些。那时我们每天拉三十斤麻糖出门,卖钱可得六十块钱,收入不算低,回程也轻松得很;主顾没钱,也可采取原始的“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拿包谷来换。跟乡村人家做交易,卖得钱的时候少,斩获包谷的时候多。有时候,三十斤麻糖可以粜到三斗包谷,一百二十斤。我们用单车拉着它爬坡过岭,行百里山路,不在话下。有的人更厉害,骑单车带两百斤苞谷,还可以翻越三四十度的陡坡。我们用单车拉东西不担心罚超载。我们这一代人运气还将就:自行车实行上牌制度的年代,我们还小,骑不动,也买不起单车;当我们像敌后武工队一般威风凛凛,骑着单车闯天下的时候,单车挂牌制度被忽略了。拉三百斤四百斤物品,也没人贴罚单,只要你把持得住。此处说明一下,早些时候的自行车既不但要上牌,而且是规定得有”吨位”——不允许带俩人及以上,否则也会被罚。

骑着单车粜麻糖,出门的时候,货架上就那二三十斤麻糖,又刚吃饱喝足,有劲,负荷轻,还好。一路行进一边交易,换回包谷来,压在车上,负荷随之越来越重。我们因为扶着车把,两手不空,所以就敲不成“叮叮当,叮叮当”的声音招徕顾客。那时也没录音的小喇叭,就凭一张嘴巴叫卖:“粜——麻——糖——喽——,粜——麻——糖——喽——”,一路走一路呦喝。有时骑着单车风驰电掣行进在路上,也照样高声叫卖。人车已经跑出去好一段了,声音落在老后边。想来跟我们粜麻糖吃的人,听到叫卖声,立马站出门来,却已不赶趟了。后来终于逮住一个,边庆幸如愿粜到了麻糖,边嗔怪说:“你们卖麻糖,应该慢些走嘛。像风吹过一样,转眼就撵不上了,生意咋做?!”呵呵,我们还是像风一样的糖人呀!

最犯难的是,粜到百十斤苞谷,还剩下两三斤麻糖,那也得足量带着随行叫卖。有时推着重车爬坡,到了半中,上不能上下不能下,死死抵着停下,耷拉着脑袋暂缓口气。眼睛余光见到附近人家有人探头探脑,可能是想买或想粜麻糖的样子,于是,就那么耷拉着头,冲着地面喊:“粜麻糖喽——”人仍然抵着负重的单车,不敢稍动。生怕丝毫松懈,单车就会翻倒或下溜,造成重特大“翻车事故”······直到售罄,或因时间关系被迫“打烊”,我们才夹着单车,拉着包谷,收班回家。这时,才不用再吆喝那句“粜——麻——糖——喽——”。

以前的村道很少有硬化的,要进哪一个寨子,你得先向村外的樵夫或牧童打听:“请问一下,去那个寨子,车好进去不?”问得好像自己开的是宝马一样。你如果不打听清楚,费齐拔力上到寨子口,里面的路被满寨的牛践踏成稀泥窖窖,你推单车都推不进去,怎么粜麻糖?那才沮丧!

现在更进步了,我们麻糖匠出门粜麻糖骑的是摩托车,比单车更先进更省力了。那天我推销的糖很优质,可另类的运气又附了体。软缠硬磨,跑了许多冤枉路,窜了若干近乡远村,直到太阳西斜,我还有两三斤麻糖在筛子里卖不出去。高高的山岭上有一个村庄。踌躇半响,我还是骑着载重的糖车往上爬。到达村口,立即开始叫卖:“粜——麻——糖——喽——”。

奇怪得很,我从未涉足这个村庄,为什么听到我的叫卖,村人也有站出来观望的,但又都狐疑不前。而且,看向我的目光还是怪怪的,就像我之前偷过他家鸡一样。但这是最后的机会,我已经没有时间另谋他处,剩下的几斤麻糖,只能寄望于此推销出去了。我很执着地叫卖着。还是没有人上前来。没法,只得村头村尾、递进式兜售,看看有没有人照顾生意。转啊转,转到村尾,一个院落里站出一美艳妇人来,招手让我近前去。她要买麻糖。却又磨磨唧唧,拖延时间,问这问那。有美女陪着唠嗑,也是人生快事。听到我们的说话声,她的老公走出来了。那个男人站在旁边,并不插嘴。看情形,这是一对阴盛阳衰的组合,女人很强势。女人旁若无夫地,跟我聊得火热。听话听音,我明白那美妇这一番缠磨,其实是想套我的制糖技术。她说,想学会后,她熬麻糖,让丈夫去粜:“我嫁的这个男人老实得很喽,啥生意都做不成,我想找点事让他干······要不,你留下来,教我熬麻糖吧。我给你师傅钱”。妇人这么说的同时,还眨眨眼,一副“你懂的”那种意思。不就是想掌握熬糖技术吗?那有什么呀,早点明说不就结了?!我大方地说:“不用在你家教。你玩得转手机不?”

“能!微信、QQ、斗地主、打麻将,哪一门我都懂!”一提起玩手机,她凤目乱转,神采飞扬,还特别补充说,“视频,聊天,样样会!”

我扭头看看:金乌踞岭。自己还要跑路呐。于是,刹住兴致,直入正题:“这样吧,我最近写了一篇日志,是关于我制售麻糖这段甜蜜生涯的点点滴滴。里面有关方法,介绍得非常详细。并且其中还能学到一些推销策略,对你老公粜麻糖也有帮助,让他也看看······”“他?从不网娱,一窍不通。”她打断我的话,朝我暧昧地挤眉弄眼。我心里有些扑腾、有点异动,但那仅限于男人被美女挑逗时惯会的自然反应而已,道德的火车头,我还是能够把握的。不会出轨,坐怀不乱。

话归正轨,我把智能手机递到她手上,自己一边收拾糖车,作启程的准备,一边说:“我们互相加微信加QQ,然后,回去我把文章发给你,或者你进我空间查看。题目叫《曾着卖糖君子哄》。你自己照着上面的方法做。有不懂的含糊的,我们网上交流。我保证,不出十天,你就完全学会了。”我的一番话,把她搞得心花怒放,惊喜非常。她加了微信,把手机还给我时,双手抓住要起步的我,留恋地说:“大哥,你人好好!今晚上就别走了,辅导我吧!”态度之诚恳,心念之执着强烈,我能明确感受到。

我看看她那魅惑人心的脸庞,想到我的妻子此时可能在依闾而望,再看看她的老实巴交的丈夫,看看日色······我坚定地拒接了她的美意,说:“不了,我得回家,我老婆在家等着呢!你想要的,文章里全有。没有提到的,我们网上聊。”顿了顿,我又问她:“你说你老公从不网娱,是不撒网打鱼?”她哂笑大方起来,笑得花枝乱颤,用美目挖我一眼:“你还说自己会写文章哩——网上娱乐都听不懂?!”我先是有点蒙圈,继而想一想,也懂了。

她还意犹未尽,神情痴痴。

我调转车头,坚定地跨上了摩托车。

后来,她果然学有所成。她学会了熬麻糖的绝招,还夜夜跟我网上交流心得,以及其他。神侃可以,视频的话,我难为情,就没同意她。她总是要求我到她家亲临指导。我因为俗务缠身,天天推销麻糖,没有去。那么,我为何不再去她们寨子粜麻糖?“一山不容二虎”,她家在那里坐地搬缯制作和销售麻糖,还有我的菜?!

有一次我兜售麻糖到了她们寨子脚下的村庄里,一个老头告诉我,上面寨子也有一个麻糖匠。我说我知道。我还想告诉他,熬麻糖的美娇娘是我徒弟······没等我炫耀的话儿流出口,对方就向我抖搂我徒弟的求学际遇,说她为了学技术,拜了个流氓师傅,吃过大亏云云。我意识到点什么,我想起苟老头来了。

我突然没了兴致,不敢继续在那里兜售麻糖。赶紧收拾家伙,溜向别处去了。

人家说,麻糖匠苟老头的“嘴巴甜”。后面仨字加引号,自然是贬义的了。他走村串寨兜售麻糖的时候,在一个高山远村里,受一户人家之请,当师傅,教人熬麻糖。他花言巧语,把人家老婆勾引到手,被人家胖揍一顿,师傅钱都没拿到,落荒而逃了。因为他,那个地方人对麻糖匠心存戒备,说我们口吐莲花,嘴巴“甜”,心眼坏——那苟老头“一个骡子坏了一塆马”,使得人家“曾着卖糖君子哄,至今不信口甜人”。我这么老实的人,后来到那儿卖麻糖,都差点卖不脱!

苟老头当师傅的时候,我也开始熬麻糖卖了。我们村子里,行业兴盛的时候,有大半人家做这门生意。

熬麻糖是个费力耗时的活儿,并且还极其讲究火候的精准性。火候拿捏得不好,前期工作再苦再煎熬,到最后也只能是一声叹息,前功尽弃。那一次,我倒是把火候掌握得刚刚好,但亲兄弟一句话,一锅只需再拉拉扯扯几下子,就能照进现实的优质麻糖,化为乌有了。老婆顿地大骂,差点闹离婚。

熬麻糖的日子,天刚蒙蒙亮,那位管你乐不乐意,掀开被子就下床。她刷锅、生火、切麦芽,做前期准备工作。

麦芽,是麻糖之所以甜的核心添加剂。我去卖麻糖的时候,人家吃我的糖,入口即化,赞叹说,“是正经的麻糖!”我的麻糖,我敢保证很甜,至于正不正经,不知道。人家问我:“你去哪儿买的红糖哟?整的麻糖这么甜!”说话的是一位漂亮的小媳妇,长着一张勾魂摄魄的脸。我乘机瞄了好几眼,得意地反问她:“甜不嘛?”“甜。”“有别人的好吃不?”“你这个吃起来甜津津的,味道纯正——不像有些人的,吃起来有怪味。他添加的红糖不好吧?”看那小媳妇如此兴味盎然,我还以为能有机会像苟老头那样,  给她当一回教师爷哩!

其实,制作麻糖,红糖、白糖、糖精,包括现在我还只闻其名,未见实物的什么甜蜜素在内······这一切,都不需要往里添加。就那麦芽加进去,即能从包谷面里提炼出甜美的麻糖来。不信,我教你,保证把你教会。而且不管是男是女,妍蛮丑俊,我都不会像那苟老头一样,起猫心,打你坏主意。因为,我有贼心,都没那贼胆。

妻把火生着,把水烧热,把麦芽剁细,天亮了。她风风火火,勒令我起床,要我背包谷去村中张家加工成包谷面,拿来熬麻糖。冬天的热被窝,老婆出来了也照样还有点让人迷恋。老婆高声喊:“快点呀,我等着拿包谷面来下锅嘞。起事迟了,深更老半夜都还在整嘛!”我睡眼惺忪,伸伸懒腰。因为打着哈欠无法掌控嘴型,像个中风后遗症患者一样,含混不清地说:“天才刚刚亮。这么早,张家恐怕都还没有起床哟!”“没有起,你去了就喊她起嘛!我水都要烧开了,麦芽也剁好了,就等你打包谷面来。”妻命难违,我下床来,脸都来不及洗,背起包谷就往张家走去。

我们村里只有张家安打米机磨面机,针对邻里乡亲,打米打包谷面,挣加工费。客源少,收入低,机主家很没积极性。我把包谷背到他家的时候,他两口子还没起床。他家一般打理事务的是女人,我隔着门,小心小意地喊:“二嫂,二嫂,起得啰,帮我打苞谷面哩!”知会一下,告诉她外面有人在等着她服务——至于“二嫂”会不会马上起床,高不高兴起床,能不能挣脱掣肘顺利起床?那我就管控不了啰。“二嫂”照例没有答应,由我傻傻地等在外面。她自顾和“二哥”拥衾而卧,不起床接待客人。直到外面又陆续来了几个打米打包谷面的人,“二嫂”才开门出来了。她和我们开玩笑:“是哪个背时的来那么早哟,都把我们吵到了!嘻嘻——”我佯装有点气地说:“是我嘛!明明听到你和我二哥在床上叽里咕噜的,一听我喊,哦豁,就不闹喽——故意装睡!”两口子都挺大方,平时爱开个玩笑,“乡村亚文化”一下,她们也不会恼。  

那以后,我们就自己买了一台微型两用机子,打米、打包谷面都很得劲。从此,不用清早八晨的去人家“听壁脚”,去等人家开机打包谷面了。我可以赖在温暖的被窝里,老婆先起来,做那些前期准备工作。然后,我再翻身爬起来,开机,打包谷面。

我把包谷面打好,倒在锅里,把水加得满满的,不断地搅动,防止粘锅;妻在下面烧火,“煮糖”。这一煮,得从清早一直煮到中午十二点多一点来钟。锅里原本清汤摆浪的,煮成了大半锅黏稠的稀粥后,像火山口的岩浆一样,咕嘟咕嘟,迸溅得满锅满灶头都是。这时更离不开人用锅铲搅动了,不能停下来。否则,粘锅以后,贴着锅底那一层就焦糊,就产生焦糊味。熬出来的麻糖,成色再好,也祛不掉那一股糊味,根本吃不成,也就无法卖出去了。黏稠的包谷面糊糊像流弹一样,不断地从锅里蹦起来,灶背后铲锅的人长时间处于危险当中,很容易被灼烫的面浆烫到。那东西溅到手臂上、脸上,“巴倒烫”,一烫一个大水泡。妻替换我搅动的时候,好几次差点被它“毁容”。农村女人,对于容颜,不怎么上心。要是一个城里来的贵妇,恐怕离那危机四伏的锅灶八米远,她就会像看见毒蛇吐信一般,惊叫连连,不敢靠近喽。咱们农家女人,下得蛮!

当那包谷面“稀饭”越来越浓稠,在锅中形成一个明显的旋涡,像过去我老爹煮的包谷面大头稀饭那样后,这就表明,包谷面已经完全透熟,可以“点糖”了。

“点糖”就是把剁细的麦芽兑上水,加入锅内,稀释锅里的”大头稀饭”,将它还原成满满一大锅包谷面稀粥。混合了麦芽水的包谷面稀粥,得静置一段时间,等待两者之中的某些成分充分反应。这是一段空闲时间。熬糖的人得趁机午餐,饱饱地吃——“吃得饭,挑得担”,吃饱了,后面才有力气“打糖”。

吃过午餐,锅里反应完毕。出锅,过滤,洗锅。将渣滓滤掉以后,析出来的液体就不再索然无味,而是带有淡淡的甜了。将那淡淡的甜的液体,倒回口径三尺二寸的大铁锅中,灶膛里武火猛烧,越猛越好,熬那汤汁,把水份蒸发出去,结晶出甜蜜的糖来。

这是一个漫长而比较悠闲的过程。所有熬糖的工序中,我最喜爱这个过程。寒冷的冬天,找一个草墩,舒服地坐在温暖的灶门前,只管添柴加火,得空了,看书、发呆、打瞌睡,也可以······刨包谷泡。

灶膛里呼呼燃烧着猛火,灶孔下被烤得像新疆人烤馕的窑膛,下面还堆积着灼烫的灰烬,整个小环境,非常适合刨包谷泡。我作为男的“杨排凤”,开始烧火前,总会准备一些金黄锃亮、质地紧密的包谷,极其精致的那种。在灶孔里刨的包谷泡,没有街头那种黑不溜秋、圆咕隆咚、一发炮像老电影《松树湾》里的松木炮那样声势浩大的老式爆米花机爆出来的爆米花泡泛大颗,但是,适口性和香味比那无论老式或新式的爆米花机炒出来的爆米花,都要好许多。

我拿升子撮一合包谷倒进灶孔里,再掩上灼烫的柴灰,加上灶孔里的高温,几面加热。不一会儿,那灰堆里东一声西一声的炸响,一炸还冲起一缕灰粉,像高射炮击发时的烟柱。我使拨火棍,连灰烬带包谷,不停地翻弄、撩拨。那灰里的包谷业已焖烤得一腔爆气,你越撩拨它,它越蹦得欢,像埋在地下的地雷,哔哔剥剥地、使劲闹腾。当灶孔里渐渐复归平静时,那下面已是一片银白,成了爆米花的集中营。把它们掏出来,用米筛筛一筛,用簸箕簸一簸,弄干净,香喷喷脆生生的灰焖爆米花,新鲜出炉了。

我独自大嚼。老婆娃儿一来看见:“噫,刨包谷泡吃都不喊我们咹!”一家子簇拥着争食。小孩子性急,柴灰沾染了手掌,手掌抹黑了脸蛋,搞得灰头土脸,像个花脸猫。却一切不顾,直抢到包谷泡一颗不剩,才站起来,意犹未尽地望向我。我自己把足了瘾,就不那么馋了,懒洋洋地吩咐他们:“还想吃?拿升子再去撮半升来,我刨给你们吃个饱。” 儿子屁颠屁颠地扛起升子,去叫她母亲给装了小半升包谷,由他端过来给我,“哔哔剥剥”地继续刨包谷泡。刨完,弄干净,让他们拿走:“拿过去吃,别耽误我烧火。”然后,我往灶膛里添柴,把火培得旺旺的。再起身去拿来一本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慢慢地看。心里暗自对号入座,看自己究竟丑陋成哪种样子。

边烧火边看书,抟柴拨火的时候,为了避免稀里糊涂把书当柴填到灶膛里去,必须记得先放下书本。那里没有书桌,你只能就便置于草墩旁边,或放柴草堆上,或搁地上。我怕书弄脏,把它置于腹股沟位置,用肚皮和大腿根合力夹住它,按说很是稳当的了。但是,我刚添完柴,老婆在灶背后突兀地发号施令:“站起来递锅铲给我!”我迅速起身,执行命令。却不料腿上的书一下滑到灶孔里去······幸好我抢救得及时,使书脱离了火口。结果,封面的一角,被烤得半焦,泛黄了。现在那本《丑陋的中国人》还保留着,半焦的封面还是那个样。那书曾一度被禁,是因为把“家丑”外扬了吗?

老婆要锅铲,那是要开始“打糖”的节奏

经过好几个小时的猛火狂烧,那一大锅糖水,业已变少变稠,成了糖稀。那糖稀如牛奶一样浓度时,最好饮用。甜度适中,柔顺绵长。甘之若饴的“饴”,会不会就是指的这种状态下的糖稀?我想,可能是的。记得很小的时候,我父亲领着我到一个寨邻家串门,人家正把麻糖熬到这种程度。女主人找一个碗,舀了半碗糖稀给我喝。这么多年过去了,那甜蜜蜜美滋滋的味道, 今天想起来,还不由自主的舔皮抿嘴哩。当时的人物情态,环境画面,历历在目,恍如昨日。甜美的事物,给人的印象总是异常深刻。

锅里的糖稀越来越稠以后,活儿又一度转为紧张了:灶下要掌控火力,灶上得有专人拿着锅铲“打糖”。所谓打糖,就是用木铲不停地搅动锅里的糖稀,防止它粘锅,同时也起到加速水分挥发的作用。那糖稀一粘锅就焦糊,就抱团结块,形成大大小小的疙瘩蛋,我们叫它“糖狗儿”。“糖狗儿”不咬人,但是,坚硬如铁,人也咬不动它。那样一来,这锅糖就算是熬成“烂麻糖”了。

枣红色的“糖狗儿”晶莹剔透,像极了漂亮的琥珀。糖狗儿也有没焦糊味的,甜蜜依旧。就是太硬,一啃一个牙齿印,比上世纪七十年代那种一分钱一颗的水果糖还硬。有一回,我丢一坨“唐狗儿”给我家大黄狗,它犬坐于地,双前脚摁着“糖狗儿”,脑袋歪来歪去的认认真真啃了老半天。末了,它朝天张嘴撩牙,样子十分怪异。我以为它修成正果,变成哮天犬了哩,仔细一看,原来它牙齿被“糖狗儿”黏住了,在那儿伸舌头撩牙缝呢。

没有焦糊味的“糖狗儿”,我们用铁锤敲碎,使之纤巧文秀,变身不那么蠢笨的″小麻糖狗儿”。然后将它混杂于好糖之中,“卖掉一点是一点”。经常买麻糖吃的美食家来买麻糖,一掀开包糖的糖帕,见到乳白色的好糖里这里一块那里一块地,夹杂着枣红色的糖狗儿,马上嗤之以鼻:“不要,你那麻糖都熬烂了!”“但它不糊不苦嘛,一样的甜……我敲一块给你尝嘛,有糊味你不要嘛!”“我还是不要,你那糖狗儿那么多!”“那是糖狗儿?!那叫糖宝!你今天运气好,才遇到糖宝!”我插科打诨起来。“人强不抵货硬”,本来不抱多大希望,也就没有多少失望。

不过,我的运气很另类。生产出优良的麻糖来时,自己信心满满,出门卖糖,趾高气扬。然而往往是“生意清淡”,少有人上桩。大半锅大半锅地剩回来,第二天还得接着拿去兜售。如果哪天拿出门的麻糖有点坏火了,不十分优良——比如那锅夹杂着糖狗儿的——我就很有压力,担心卖不出去。恼火时,几乎冲动得要将它扔了。到了外面,自己好像走私白粉一般,内心忐忑不安。有人来买麻糖,赶紧把苦相藏着掖着,换上一副好看的嘴脸,一边开包让人家审视,一边抱着“不成就算球”的心态,懒洋洋地说:“你各人看嘛。好,你就买;你觉得不好,我也不能强买强卖,对不?”我话音还没落,人家一看那糖里有红有白,非常的赏心悦目,秀色可餐,立即欣喜若狂起来:“哟,放的红糖多,一点一点的,还看得出来,肯定甜!”我大方地用那古怪的、短兵器似的麻糖錾錾,敲下不小的一块麻糖来:“自己拿尝,甜就买,不买也不押逼你们买——我们是老老实实做生意的人!”

那锅糖,因为打糖的时候,老婆累了,叫我替一回手,我偷懒,粘锅了,所以形成了糖狗儿。幸好老婆不放心我,回来发现得及时,没有弄糊,味道还算纯正。再有,平时熬麻糖,我总是关照老婆,不要吝啬麦芽,多放点。糖甜,吃味好,买糖的人就不会怪这嫌那的!那人尝了麻糖,频频点头:“嗯,当真,这个小伙的甜,好吃!我要我要······”随着她一带头,旁边犹豫着的,都受到了感染,“我要我要我要”······生意空前火爆。最后剩下一些边头角脑的,那里夹杂不下糖狗儿,反而净是好糖。一个美女大学生来买麻糖,我正要拿给她,人家声音甜甜地说:“大哥,还有颜色漂亮的那种没有?我想要!”当时呀,我也真是无语了!

以我这种谨小慎微的习性,麻糖熬烂的时候不多。那天我们做得很顺利。傍晚时分,我用木铲搅了搅锅里啪啪冒泡的糖稀,凭着手上的感觉,我就知道要成功了。我盯守、把关,用木铲搅一搅,再换上铁锅铲沾一下糖稀,看能挂牌冇?这是个技术动作:如果锅铲能从糖稀表面勾扯起来极薄极薄的一片,彷如塑料薄膜般的糖薄膜来,吹弹得破,碎屑纷飞,那就是火候已到,可以出锅了。我一扯一大块,一吹一弹,甜蜜的碎片到处纷飞。我严肃紧张地叫一声老婆的乳名:“快点拿装糖的东西来!麻糖起得啦!”

必须及时,不能开玩笑的。否则,慢了半拍,那麻糖里的水份过度蒸发,麻糖就“老了”。麻糖一“老”,最后一道工序——“扯广子”就扯不白,那也就等于失败。真可谓是成败就在一瞬间呐!熬麻糖的火候,我把握得八九不离十,算行业高手。师从苟老头的那个女子,要想学习熬麻糖,其实当初应该来找我。

糖稀出了锅,老婆让我端到院里风口上“晾糖”。晾糖不费力,但是熬时间。本来从天麻麻亮就开始忙,忙了整整一个白天,累了,想快些儿"扯白″,然后美美地上床睡觉。但是,你得让刚出锅的麻糖风冷个把时辰,降温到可以把持以后,才能挂上糖桩,才能扯白。

我家和大弟家,当年一同住在老屋里,日子呢,各家过着各家的。我们两家熬麻糖的灶,也都是合二为一,两口锅,两洞灶门。忙不过来时,互相搭把手,你帮我添块柴,我帮你铲一下锅。自然,灶孔里刨包谷泡吃,也不分你的我的,最多讲一句:“吔,刨包谷泡吃咹?我也要吃呵!”然后分享。那天大弟见我们早早起了糖,羡慕地说:“你们就好喽,糖都出锅了,等会再扯一气就能睡觉啰!”我乱找一句话敷衍他,说:“糖倒是出锅了,还不是难得等它冷!”这也就是“今天天气哈哈哈”一样的礼节性应和而已。没成想这一扯谈的话,引出了大弟一个不负责任的建议来,直接把我的一锅麻糖给毁了。他说:“你想要它冷得快,那还不容易?!端去小水井里头,闷它一个钟头就得了!比你拿在这院坝里风冷的快。”呵呵,有这样的先进经验,早点不告诉我嗦!我一边嗔怪着大弟,一边马上行动,端起一盆优质糖稀,兴冲冲走到房山头的小水井边去。我把一盆好端端的糖稀,往井水里一扔,看着它悠哉游哉地沉下去,完全没入水中,稳稳当当地坐落在两尺深的水井底部。我转身回屋,安心看电视,由那糖稀“井拔凉”。

大弟说的一个小时一到,我兴冲冲地跑到水井边,准备端出麻糖,拿回来扯白。到那儿一看,我傻眼了:井水变糖水,一大锅糖稀被那井水溶解开来,随同清水,汩汩流走了。装糖的盆,底儿朝天,空空如也。要不是本身有重量的话,它也就浮起来,随糖水私奔啦。我愣怔了半晌,朝屋里喊起来:“吔?!我们的麻糖咋个全化光喽?!”老婆正在拿着湿帕子抹糖桩,一听我的话,站出门来朝我这边张望,她不以为然:“啥?!麻糖化光了?我怕不会那么怪哟!”“不信你来看嘛!”

她这一去看呀,恨不得把我推下水里去。她顿足大骂:“那么大一个男人,倒下去都能把沟堵断,咋个这么没用处呢?!那麻糖本身一点水都沾不得,你还拿去泡在水中这么长时间,那还不化光了?!草包!各人没得脑筋,人家让你下茅坑你都下?!”

我在水井边大喊大叫的时候,大弟两口子正在屋里忙着把糖稀舀出锅。他舀完糖稀,端到院子里的风头上搁好,安安稳稳吹风降温。一切妥当以后,他才站起准备走过来看我们这边究竟闹个啥:“咋个喽咋个喽?闹个啥子哟!”他嫂子气冲冲往回走。走到院坝,遇上他时,赌气将手里的湿帕子“啪嗒”一下甩到院坝上,没好气的冲他吼:“就是怪你嘛!你咋个喊你哥端麻糖去浸在水里头?这下好喽,看着银子化成水,一大盆糖稀完全冲走喽!”

大弟一听,赶忙走到水井边。见状,也是大惑不解,问我:“二哥,你傻逼了咹,咋个会拿糖稀去泡水里头哟!?你不晓得麻糖沾水即化!?”

那麻糖是挺奇怪的,只要一遇上水,它就会慢慢溶解。就是那狗都啃不太动的“麻糖狗儿”,你拿它丢在水里头,它照样化得一点不剩。我平时也知道麻糖遇水容易出问题,可我当时一门心思只盼着快点让糖冷却下来,扯白了好睡觉,大弟那么一说,我想都没想,就“依言”行事了。然后呢,湖北台又正在直播《诗词大会》,我痴痴跟人家一起沉浸在诗词的美好氛围里,没有去关心沉浸在水里的糖稀。再说,也是太过相信大弟,一点不质疑他的建议是否可行、合理。这下开始质疑了,我反问他:“噫,不是你要我拿放水里头,说那样冷得快的吗?”

听了我的话,大弟哭笑不得,说:“喔哟哟我的哥,你可真是我的亲哥呀——我是叫你拿来架在水面上,不是让你拿来囫囵的闷下水里头呵!你那脑筋咋个······是不是进水喽!”

他这么一说,我才幡然醒悟:原来我把他的话领会错了!


老一辈麻糖匠卖麻糖完全是徒步。早晨起来,把肚子填得饱饱的,然后取一个大背箩,把一筛子麻糖架空于背箩口,背上它出门。一手持麻糖锤子,一手拿麻糖錾錾,走村串寨,一路叮叮当当地敲,四处转悠着兜售。那麻糖錾錾就像西装晚礼服脖领口那片布一样的形状。钢铁打制,扁扁的,两头是快口,中间束腰收小,然后扳成拱桥形状。用的时候,手握中部,一头的快口支在麻糖上,另一只手上的麻糖锤子往那拱背上一敲,麻糖像石头一样,脆生生地崩裂开来,要大得大,要小得小。别看此时麻糖这么脆性,其实它见风软。密封得好,坚硬如石;一无遮拦地暴露在空气中,它就会软化,融化,直至还原成糖稀流走。没有水的掺和,它也一样水性得很。

卖糖人一边串寨儿走,一边用麻糖锤子敲麻糖錾錾,“叮叮——当,叮叮——当”,清音悦耳,很动听。卖糖人不吆喝,只敲。村童们远远听到这优雅清越的声音,赶忙跑回家,向大人说:“麻糖匠来了,粜麻糖给我吃!”大人们让孩子稍安勿躁。他侧耳细听,果然听到了那独特的叮叮当的声音。于是,拿钱或撮苞谷,交由孩子自去买或粜麻糖。卖麻糖的人大多是老实本分的乡亲,我们是真正的童叟无欺。那回那个女大学生不识货,被糖色迷惑,硬要将糖狗儿当成宝贝买,当时没有提醒,过后我都心怀歉歉了好久。我去卖麻糖,不管大人细娃来交易,我不但不会缺斤少两,碰到少不更事的小孩子来,我称足了秤,还特地另外多添一块给他。吃食东西,小孩子一边走一边吃,要是不多给点,他吃短了斤两,大人一约秤,怪我没给够,那一来可不好分说。我那叫有备无患,叫超前意识,或者叫忧患意识。我这样卖,回家一结算,总会对不上账。老婆怪我打“埋伏”了,怪我私设小金库了,说我贪污公款······我据实说明给她听。她知道我的为人,也就信了。

这些老一代的麻糖匠负糖行销,辛苦自不待言,那销量也实在流于“泛泛”。有一句话这样说——做某件事情像敲麻糖一样——形容只能丁丁点点慢慢来,无法三下两下快速功成。后来的我们用自行车拉着麻糖兜售,代步工具先进了,多拉快跑,客源面广,销量就大,收入也相应多一些。那时我们每天拉三十斤麻糖出门,卖钱可得六十块钱,收入不算低,回程也轻松得很;主顾没钱,也可采取原始的“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拿包谷来换。跟乡村人家做交易,卖得钱的时候少,斩获包谷的时候多。有时候,三十斤麻糖可以粜到三斗包谷,一百二十斤。我们用单车拉着它爬坡过岭,行百里山路,不在话下。有的人更厉害,骑单车带两百斤苞谷,还可以翻越三四十度的陡坡。我们用单车拉东西不担心罚超载。我们这一代人运气还将就:自行车实行上牌制度的年代,我们还小,骑不动,也买不起单车;当我们像敌后武工队一般威风凛凛,骑着单车闯天下的时候,单车挂牌制度被忽略了。拉三百斤四百斤物品,也没人贴罚单,只要你把持得住。此处说明一下,早些时候的自行车既不但要上牌,而且是规定得有”吨位”——不允许带俩人及以上,否则也会被罚。

骑着单车粜麻糖,出门的时候,货架上就那二三十斤麻糖,又刚吃饱喝足,有劲,负荷轻,还好。一路行进一边交易,换回包谷来,压在车上,负荷随之越来越重。我们因为扶着车把,两手不空,所以就敲不成“叮叮当,叮叮当”的声音招徕顾客。那时也没录音的小喇叭,就凭一张嘴巴叫卖:“粜——麻——糖——喽——,粜——麻——糖——喽——”,一路走一路呦喝。有时骑着单车风驰电掣行进在路上,也照样高声叫卖。人车已经跑出去好一段了,声音落在老后边。想来跟我们粜麻糖吃的人,听到叫卖声,立马站出门来,却已不赶趟了。后来终于逮住一个,边庆幸如愿粜到了麻糖,边嗔怪说:“你们卖麻糖,应该慢些走嘛。像风吹过一样,转眼就撵不上了,生意咋做?!”呵呵,我们还是像风一样的糖人呀!

最犯难的是,粜到百十斤苞谷,还剩下两三斤麻糖,那也得足量带着随行叫卖。有时推着重车爬坡,到了半中,上不能上下不能下,死死抵着停下,耷拉着脑袋暂缓口气。眼睛余光见到附近人家有人探头探脑,可能是想买或想粜麻糖的样子,于是,就那么耷拉着头,冲着地面喊:“粜麻糖喽——”人仍然抵着负重的单车,不敢稍动。生怕丝毫松懈,单车就会翻倒或下溜,造成重特大“翻车事故”······直到售罄,或因时间关系被迫“打烊”,我们才夹着单车,拉着包谷,收班回家。这时,才不用再吆喝那句“粜——麻——糖——喽——”。

以前的村道很少有硬化的,要进哪一个寨子,你得先向村外的樵夫或牧童打听:“请问一下,去那个寨子,车好进去不?”问得好像自己开的是宝马一样。你如果不打听清楚,费齐拔力上到寨子口,里面的路被满寨的牛践踏成稀泥窖窖,你推单车都推不进去,怎么粜麻糖?那才沮丧!

现在更进步了,我们麻糖匠出门粜麻糖骑的是摩托车,比单车更先进更省力了。那天我推销的糖很优质,可另类的运气又附了体。软缠硬磨,跑了许多冤枉路,窜了若干近乡远村,直到太阳西斜,我还有两三斤麻糖在筛子里卖不出去。高高的山岭上有一个村庄。踌躇半响,我还是骑着载重的糖车往上爬。到达村口,立即开始叫卖:“粜——麻——糖——喽——”。

奇怪得很,我从未涉足这个村庄,为什么听到我的叫卖,村人也有站出来观望的,但又都狐疑不前。而且,看向我的目光还是怪怪的,就像我之前偷过他家鸡一样。但这是最后的机会,我已经没有时间另谋他处,剩下的几斤麻糖,只能寄望于此推销出去了。我很执着地叫卖着。还是没有人上前来。没法,只得村头村尾、递进式兜售,看看有没有人照顾生意。转啊转,转到村尾,一个院落里站出一美艳妇人来,招手让我近前去。她要买麻糖。却又磨磨唧唧,拖延时间,问这问那。有美女陪着唠嗑,也是人生快事。听到我们的说话声,她的老公走出来了。那个男人站在旁边,并不插嘴。看情形,这是一对阴盛阳衰的组合,女人很强势。女人旁若无夫地,跟我聊得火热。听话听音,我明白那美妇这一番缠磨,其实是想套我的制糖技术。她说,想学会后,她熬麻糖,让丈夫去粜:“我嫁的这个男人老实得很喽,啥生意都做不成,我想找点事让他干······要不,你留下来,教我熬麻糖吧。我给你师傅钱”。妇人这么说的同时,还眨眨眼,一副“你懂的”那种意思。不就是想掌握熬糖技术吗?那有什么呀,早点明说不就结了?!我大方地说:“不用在你家教。你玩得转手机不?”

“能!微信、QQ、斗地主、打麻将,哪一门我都懂!”一提起玩手机,她凤目乱转,神采飞扬,还特别补充说,“视频,聊天,样样会!”

我扭头看看:金乌踞岭。自己还要跑路呐。于是,刹住兴致,直入正题:“这样吧,我最近写了一篇日志,是关于我制售麻糖这段甜蜜生涯的点点滴滴。里面有关方法,介绍得非常详细。并且其中还能学到一些推销策略,对你老公粜麻糖也有帮助,让他也看看······”“他?从不网娱,一窍不通。”她打断我的话,朝我暧昧地挤眉弄眼。我心里有些扑腾、有点异动,但那仅限于男人被美女挑逗时惯会的自然反应而已,道德的火车头,我还是能够把握的。不会出轨,坐怀不乱。

话归正轨,我把智能手机递到她手上,自己一边收拾糖车,作启程的准备,一边说:“我们互相加微信加QQ,然后,回去我把文章发给你,或者你进我空间查看。题目叫《曾着卖糖君子哄》。你自己照着上面的方法做。有不懂的含糊的,我们网上交流。我保证,不出十天,你就完全学会了。”我的一番话,把她搞得心花怒放,惊喜非常。她加了微信,把手机还给我时,双手抓住要起步的我,留恋地说:“大哥,你人好好!今晚上就别走了,辅导我吧!”态度之诚恳,心念之执着强烈,我能明确感受到。

我看看她那魅惑人心的脸庞,想到我的妻子此时可能在依闾而望,再看看她的老实巴交的丈夫,看看日色······我坚定地拒接了她的美意,说:“不了,我得回家,我老婆在家等着呢!你想要的,文章里全有。没有提到的,我们网上聊。”顿了顿,我又问她:“你说你老公从不网娱,是不撒网打鱼?”她哂笑大方起来,笑得花枝乱颤,用美目挖我一眼:“你还说自己会写文章哩——网上娱乐都听不懂?!”我先是有点蒙圈,继而想一想,也懂了。

她还意犹未尽,神情痴痴。

我调转车头,坚定地跨上了摩托车。

后来,她果然学有所成。她学会了熬麻糖的绝招,还夜夜跟我网上交流心得,以及其他。神侃可以,视频的话,我难为情,就没同意她。她总是要求我到她家亲临指导。我因为俗务缠身,天天推销麻糖,没有去。那么,我为何不再去她们寨子粜麻糖?“一山不容二虎”,她家在那里坐地搬缯制作和销售麻糖,还有我的菜?!

有一次我兜售麻糖到了她们寨子脚下的村庄里,一个老头告诉我,上面寨子也有一个麻糖匠。我说我知道。我还想告诉他,熬麻糖的美娇娘是我徒弟······没等我炫耀的话儿流出口,对方就向我抖搂我徒弟的求学际遇,说她为了学技术,拜了个流氓师傅,吃过大亏云云。我意识到点什么,我想起苟老头来了。

我突然没了兴致,不敢继续在那里兜售麻糖。赶紧收拾家伙,溜向别处去了。


作者简介:查世霖,男,贵州安龙人。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有作品散见于《黔西南日报》《义龙日报》《万峰湖》《作家文艺》《兴仁文苑》等。


【编辑:文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6749034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