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短篇 >> 正文

人走留名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启铭心    阅读次数:12015    发布时间:2018-08-24

斗篷冲村原名简南村,意指这里的人民淳朴、简单,过着无忧无虑、与世无争的生活。解放初期,由于围缴土匪曹绍华,革命烈士肖国宝用身体堵住敌人的机枪,为解放军顺利围剿曹匪解放长顺而壮烈牺牲在斗篷冲上,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烈士肖国宝而改名斗篷冲村。这里的人民虽然淳朴、简单,向往无忧无虑、与世无争的生活,谁不指望和期盼生活越发越好?但是斗篷冲人没想到这个愿望是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梦想成真。

斗篷冲村是个深度贫困村。穷则思变,是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直接因素,顾名思义就是要改变现状,穷不思变,贫穷的境况也不会改变。

十多年前,我大学毕业,为了生计和还上读大学时贷款读书的2万元费用,毫不犹豫的选择下广东打工,一走就是十年,2016年筹备着要结婚才返回的斗篷冲村麦翁组,也就是这个时候才知道,以前的简南村已经改名斗篷冲村。

那天,我坐在中巴车上,一路从长顺县城往回家的路走。一路走来,十多年前的茅草屋已经不多见,呈现在眼前的都是新盖的平房,二楼一底,这样的生活条件相比起广东一般的城镇已经不算太差了。

路过纳傍村,一路上看到成群结队的山羊,好几百只,后来问了一位同坐车回家的老乡才知道,现在纳傍村搞养殖产业,政府出资,连最基本的羊圈、饲料、羊种都是政府出资的,农户只负责管理,等羊能卖的时候政府还会联系收购商上门收购,收购所得归农户所有,政府不要一分钱。

听到这里,我激动得都想回家搞养殖业了,毕竟这样的政策打着灯笼都无从寻找。

纳傍村跟斗篷冲村相邻一山之隔,从县城回家必须经过纳傍村,翻过一座山才到得斗篷冲村地界。

进入斗篷冲村地界,完全跟纳傍村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路上穿过几百米长廊,道路两边生长着密密麻麻的松树,寥寥无几的几户人家坐落在道路两旁,没有炊烟,也看不到人影,或者是我们路过的时间农户上山劳动吧,显得无比凋零。

穿过几百米松林,到得一个三叉路口,你就会看到一块看不清碑文的石碑立在道路旁,从碑文上依稀知道,上面雕刻着肖国宝烈士的英雄事迹。

在走几百米,就可以看到农田。因为回家的时候是八月份,应该快到收成的季节。但是一路走来,依然看到有很多稻天是荒芜的,没有根植,有根植的也就稀稀拉拉几块田,田上生长的水稻也不见得有多好。

或许是人们已经找到发财的路子?现在都无心种稻子了?心里这样想着,随着中巴车一路前行,穿过几百米稻田终于可以看到几十户人家,高矮不齐的平房顶上还可以看到少许的人家在晒玉米。那栋象征着斗篷冲村集体资产的村委会办公楼门是开着的,但显得陈旧不堪、了无生趣,想来已经荒废很多了无人居住了。

翻过村委会旁边的山坡,就到了我的家乡斗篷冲村麦翁组。这段看起来长二百米的山路,中巴车开在上面好像爬了几个山头,坑坑洼洼,颠沛流离,时不时还有费水移出打在中巴车玻璃上,吓得一车子的游客尖叫、呐喊。二百来米的路竟然中巴车在上面走了三十分钟才看到麦翁组人家户。

下了中巴车,准备回家。

由于十年没有回过家,带点广东特产、小孩子礼品是必然的。

看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在看如鸡肠子蔓延的乡村路,我打心里都有点后悔回家了。

不回家行吗?毕竟这里是自己的根呀。一万个不乐意也得把行李搬回家不是?

强忍着坐十五个钟头,长途跋涉带给双腿酸麻的无助,一个肩膀挂着两袋行李,一手提着一个包回家。走到半道,一眼“陌生”的平房亮瞎了自己的双眼,十年不见,家乡变化可真大。没有等心里的感慨结束,那一栋唯一的茅草屋出现在眼前,这就到家了。

走到家门口,迎接自己的竟然是一只黑狗,它老围着我叫,还时不时的用嘴拉我的行李。

喊了两声,没有人回应,或许我那七十高龄的老母亲去串门了,我这样安慰自己。

长时间没有回家,钥匙自然没有的。看着一把七八十年代用过早生锈的锁,我轻轻用手一拉就开了。推开门把行李放好,我才有时间观察我生活了几十年的老房子。刚走到正屋,就闻到一股发霉的被雨水淋湿就衣服的味道。

左右寻找来源,最后才发现原来是房顶的茅草已经腐烂,雨水从上面流下来长时间没有接触阳光发出来的味道。

······

回到家没有多久,母亲回来了。

不光她自己回来,还有她肩膀上背着的一背子猪草。农村人喂养猪食都是到山上、地里割野菜回来加工,用清水煮过后再加点玉米粉喂食,这样喂养的猪肉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虽然长得没有用饲料喂养的长得快,但肉可口。

我的“突然”出现,把母亲吓了不轻,她没有想到我现在会回来。看到我的第一眼,她那饱受风霜的双手在发抖,眼睛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泪水给湿透了。

“你个兔崽子。”

母亲只说了这么一句就径直钻进屋子没有出来。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252093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