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短篇 >> 正文

老红军熊绍林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贵州赤水 陈中礼    阅读次数:19357    发布时间:2019-11-09

熊绍林,作为一位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后回到赤水工作生活多年的红军老战士,在当地是一位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人物,赤水人民为有这样一位老红军感到非常自豪。因为,赤水是红军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笔者作为革命老区的一位红色文化的崇拜者传承者,为了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特意收集了赤水老红军熊绍林的点点滴滴,以馈赠读者,并以此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献礼。

熊绍林,原名熊明远。1913年出生在四川省合江县九支区五通公社乡下的一户农民家庭,14岁来赤水,在兵工厂学技术,干了八年,1934年赤水兵工厂解散,熊明远就跟着师傅到毕节兵工厂当佣工,不久就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改名熊绍林。由于有修理枪械技术,编入六军团十六师修械所,经过四渡赤水、过雪山、走草地、啃树皮、吃草根,在天上有飞机丢炸弹,背后有追兵跟着摷的情况下,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熊绍林在部队生活中,他最感觉骄傲自豪的是有幸参加了平型关大捷一战。平型关战役是抗战时期的一场经典战役。这场部署周密的伏击战,涵盖中国历史伏击战术经典要诀。此前,日军在华北长驱直入,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日军狂妄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八路军出师首战大捷,大大振奋了全国的民心土气,增强了全民族抗战必胜的信心。

1937年8月25日,陕北红军改编为第八路军,9月25日,当时在686团修械所工作的军士熊绍林,按照上级的命令,全所同志都跟随部队,在头一天就埋伏在小寨至老爷庙约五公路的山梁上,天刚亮,约8点过,就看见山下面的马路上,开来了日军的载重汽车80多辆,马车100多辆,连接成一线,汽车上约有1000多名日军,日军后面跟着少数骑兵,押送着车辆前行。埋伏了一天一晚的熊绍林等,早就按捺不住胸中的怒火,由于有精准的射击技术,弹无虚发,早就远近闻名,一听指挥员口令“打”!一枪就击毙了一个腰挂指挥刀、胸前挂望远镜骑高头大马的日军指挥官,一枪一个准,一下就消灭了十多个日军,基本上都是当官的,熊绍林惊人的枪法,从此更加出名,同志们都尊称他为神枪手。

双方激战时,日军6架飞机曾抵达战场上空支援,此时双方官兵已混搅在一起,展开了肉搏战。日军飞机无法投弹扫射,盘旋一会儿就离开战场。熊绍林在回忆时说,我们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弹药不足,另一方面为躲避日军的炮轰和飞机轰炸,只好同日军展开白刃战,所以我们的牺牲也很惨重。

八路军史料记载,9连150名壮士,最后只剩下10多人,连长刘炳才负伤,3个排长都壮烈殉国,全连干部除一名副指导员和一个机枪班长外,其余不是负伤就是牺牲。11连3排全部阵亡。

八路军当时并不清楚,此战的对手是隶属于日本陆军第五师团第21旅,这支日军部队编成于明治21年,兵源大都来自于广岛地区,是中日甲午战场和日俄战场上的急先锋,日军到死都不投降,有的八路军战士去背重伤兵,被其一口咬掉耳朵;有的战士为躺在地上的日军包扎伤口,反被开枪打死;一个躲在汽车底盘下负伤的鬼子,见了营长邓克明是指挥员,一个冷枪正中他的胸侧。在拼肉搏战的公路上,到处都是横七竖八的八路军尸体,烈士们的遗体还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着敌人腰的,有抱着敌人头的,有掐着敌人脖子把敌人按倒在地的,有和敌人倒在一起的,有一位八路军战士手里还紧握着一块石头,石头上沾满脑浆, 和他死在一起的敌人脑袋迸裂,脑浆涂了一地,另一位八路军战士,嘴里还咬着敌人的半块耳朵,血流遍地,惨不忍睹。在激战和打扫战场中,熊绍林所在的部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有战略家曾评价平型关战役时说:这是一场有可能改变中国乃至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格局的一场关键战斗。

熊绍林在修械所工作积极肯干,业务精通,吃苦耐劳,积极传授枪械维修、护理、射击技术,作战勇敢,成绩突出,曾多次受到部队的表彰,1939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就提任八路军120师一旅旅部修械所所长。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15日,朱德、彭德怀八路军新四军与日军在华北地区、晋察冀边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八路军晋察冀军区、129师、120师、115师、119师在总部统一指挥下,在河北、山西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的第三天,八路军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史称百团大战。熊绍林所在的修械所全体人员,都按照上级命令统一参加了大战,仅仅三个半月时间,我敌后军民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多次,打死打伤日军20645人,伪军5055人,八路军伤亡17000人,与熊绍林朝夕相处的许多战友都光荣地牺牲了。这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军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斗。

1947年10月11日在山西太行山上,经组织介绍和五寨县前都嘴乡后都嘴村一组保育院的保育员张桂兰结婚,婚后第二天,熊绍林坐羊皮筏子渡过黄河,奔赴前线战场。后在陕西生下熊新民,在青海生下熊新中、熊媛媛,在赤水生下熊新惠、熊新平,此是后话。此期间,熊绍林的工作更具体了,除了要完成上级下达的生产枪弹指标任务,又要及时修理好各部队随时送来的枪械,还要管理好全所几百人的吃喝拉撒睡等日常生活事务。接着就参加了解放战争最关键的三大战役、抗美援朝,用实际行动为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

1956年2月离职后回赤水疗养,熊绍林主动向县委县政府请求工作,任中共城关镇街道支部书记、中共城关镇党委副书记兼城关镇劳动服务站站长、城关镇老残福利院院长、赤水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赤水县第六届政协委员。在工作中深入群众了解社会各界情况、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主动协助政府和有关部门筹建老残院、劳动服务站,组织闲散劳动力就业,协助做好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和烈军属优抚工作。无报酬尽义务地解决就业问题,1960年4月带领工作人员到四川、遵义、贵阳、水城等地联系工程,路费不够,日吃两餐一餐,夜宿车站码头,终于在六盘水洽谈成功125厂基建工程,为赤水城关镇200多名闲散劳动者安置了临时职业,培养了几千建筑工人。1964年7月组织社会青年学生500多人修建林区金干公路和石油公路,组织民工团修建马家湾、太和井场、二郎坝、五赤公路,支援石油钻探等。由于成绩显著突出,多次被邀请出席县、地、省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表彰大会。1971年6月组织400多人参加湘黔铁路建设;1973年9月组织200多人支援中国人民解放军驻云南部队砖瓦厂工程建设;1974年5月带领300民工修凿黑蛮滩河道。他经常亲赴工地与民工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设法帮助解决民工们工作生活中的具体困难。

家住太平街杜家院的熊绍林,是一个面目慈祥、和蔼可亲的人,尖长脸,瘦小个儿,眼睛有神,样子精明强悍,如果他脱下衣服,换上军装站在操场上,就更没有官样,还不如说更象一个军人,他为人实在低调,个性不张扬,如果讲到红军的故事,他总是说战友的神奇,唯独不说自己的勇敢。在他离职回赤疗养期间,给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尊老爱幼,无私奉献,见义勇为,老百姓有口皆碑,经常用衣物钱粮救济邻居和困难户,特别是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主动申请将工资180元降为100元,辞退保姆,减少开支,用实际行动为国家分忧解难。修二郎坝水库带小儿子上山劳动;动员女儿响应号召上山下乡安家落户当知青;每年一遇永安桥涨大水,他都冒着倾盆 大雨沿街敲锣通知居民,撤离搬家,甚至冒着生命危险钻进水底去扯堵洞的稻草疏通河道,让永安桥一带居民免受水灾侵害,随时随地都能发挥共产党员忠于党忠于人民,奉献自己,乐于助人的先锋模范作用。

听熊绍林讲红军的抗日故事,那种时代的激荡和个人生涯的风云际遇总会无比揪心地让人感慨。更何况他是位活在时代潮头、激流中的男人,是一位冲锋在危急关头的硬汉,他的那些别样与众不同的传奇献身精神确实能让听众感动、点赞、喝彩,笔者青少年时代曾多次聆听教诲。赤水是红军战斗过的地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红军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不忘历史,不忘过去,看今朝,想未来,继承中华民族美德,发扬红军先烈的拼搏精神,联系自身实际,把自己培养成继承革命事业,牢记伟大使命,建设美丽祖国的接班人。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264299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