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专题策划 >> 访谈 >> 正文

“七一”,聆听红色经典著作背后的故事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人民网-文化频道 | 郭冠华    阅读次数:14284    发布时间:2020-07-02

编者按:在“七一”到来之际,我们邀请出版《把一切献给党》的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红星照耀中国》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红岩》的中国青年出版社总社有限公司,与我们分享红色经典多次再版背后的故事。在这特别的一天,让我们回顾党的光辉历程,重温红色经典之作,将“红色文化”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发展脉络,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对话嘉宾: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

中国工人出版社社长、党委书记王娇萍

中国青年出版社总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皮钧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人民文学出版社供图

探寻红色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书写历史真实

人民网文娱:首次通过外国记者的视角来看中国革命,这本书有哪些重要价值和深远影响?

臧永清:这部纪实文学经典自诞生之日起,就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它的价值是多方面的。

在政治影响力方面,它一出版就轰动了国内外。它第一次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红色革命根据地的真实情况。抗日战争时期,许多读者冒着生命危险竞相传阅;无数热血青年像怀揣珍宝一样携带着《红星照耀中国》,抱着满腔爱国热忱奔往革命圣地延安,参加红色革命。

从文学角度而言,《红星照耀中国》也是一部文学价值突出的纪实作品。斯诺是一位非常专业的新闻工作者,他幽默轻松的语言,客观理性的视角,独到的观察与思索,让《红星照耀中国》有着非同寻常的文学魅力。

从精神层面讲,本书中所记载的人物和故事仍闪烁着勇敢、自信、乐观、奉献的光辉,传递着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力量。这是《红星照耀中国》全书的精神内核。八十多年来,书中所传达的精神力量,是永不过时的宝贵精神财富。

《红星照耀中国》封面图。人民文学出版社供图

人民网文娱:《红星照耀中国》写的是红色中国的故事,却长期以来在西方拥有众多读者。对于“讲好中国故事”有怎样的启示?

臧永清:首先,斯诺作为一个外国记者,不轻信国民党歪曲、丑化红军的传言,他穿越封锁线深入苏区,采访真实的情况。与当时很多介绍中国的书相比,《红星照耀中国》是客观理性、准确生动的一手资料,不美化也不歪曲,书写的是历史真实。

第二,斯诺的语言不生硬、不说教。他采访红军领袖,通过对话的方式,阐述中国共产党的理念、红军的战术等;与普通战士同行聊天,了解红军战士的生活和信念。这些都不是照本宣科、泛泛而谈,而是有思考的文学化的表达。

第三,斯诺准确而敏锐地把握了采访对象的精神品质,并在作品中从侧面展现了出来。比如,写“大渡河英雄”,写出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和永不言败;写毛泽东、周恩来的日常起居、生活用品等,表现了领袖人物艰苦朴素、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

中国工人出版社社长、党委书记王娇萍。中国工人出版社供图

倡导勇于奉献 《把一切献给党》具有强大感召力

人民网文娱:吴运铎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于1953年出版。这本写于67年前的书,为何多次再版?

王娇萍: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吴运铎——这位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的兵工专家,无疑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和先锋。吴运铎的一生与共和国的枪炮制造史同行,用生命践行了“把一切献给党”的铮铮誓言。正因如此,《把一切献给党》这本吴运铎的自传体小说,其承载的精神价值和力量,早已超越了对英雄个人成长经历的摹写。

自出版之日起,《把一切献给党》就拥有了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67年来,这本书多次再版,整整影响了几代人,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把一切献给党》封面图。中国工人出版社供图

人民网文娱: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吴运铎的奋斗经历有什么特别之处?去年中南大学把这本书当作礼物寄给大一新生,现在的年轻人能否读懂书中的内涵?

王娇萍: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吴运铎参加了新四军,当上兵工厂的厂长,并成为中国的“枪榴弹之父”。当时的军工生产条件极为艰难,为了试制生产弹药武器,吴运铎身体曾三次负伤。

正是凭着这样一种不怕失败、勇于牺牲的精神,吴运铎创作了《把一切献给党》,成为有着标杆意义的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

吴运铎身上集中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这种忠诚和担当的品格,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散发着夺目的人格光辉,具有不拘时空的真理力量。

正因如此,即便我们今天来读,依然会被《把一切献给党》深深地打动。从中南大学等高校学生的反馈来看,同学们并不觉得过时,而是觉得吴运铎“很牛”,富有人格魅力。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发扬“把一切献给党”的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真正做到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利益牺牲一切。

中国青年出版社总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皮钧。中国青年出版社总社有限公司供图

传递信仰力量 《红岩》凝聚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人民网文娱:从1961年出版至今,《红岩》多次再版,先后被改编成电影《烈火中永生》和豫剧《江姐》等。如何理解《红岩》中关于信仰的解读?

皮钧:《红岩》塑造出了一个个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通过这些英雄的光荣事迹来阐释《红岩》的“信仰”。

许云峰为了掩护市委书记李敬原撤退而被捕,最终宁愿选择被敌人投入镪水池也要把秘密通道的生路留给白公馆的战友们;江姐眼睁睁地看着丈夫被害的头颅而强忍悲痛,被捕后经受住了反动派一轮又一轮的严刑拷打,最后从容走向刑场;成岗不仅战胜了敌人的严刑拷打,更是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了刑讯药物的折磨……革命先烈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之所以能够威武不屈、前仆后继,就是因为他们对共产主义理想坚信不疑、矢志不渝,就是因为他们对实现未来美好的社会充满信心。

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更需要我们凝聚在信仰的旗帜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有责任、有担当。

《红岩》封面图。中国青年出版社总社有限公司供图

人民网文娱:现在的年轻人应该如何理解“红岩精神”?

皮钧:“红岩精神”诞生于解放战争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前推进的历史大转折时代,无数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已然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红岩精神”。

它凝聚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渣滓洞里,同志们唱歌、交换礼物、贴春联、跳舞欢庆元旦;凝聚着不忘初心、忠于信仰的精神,敌人严刑拷打江姐,把竹签子钉进她的指尖,但江姐毫不畏惧,决不出卖党的秘密;凝聚着无畏牺牲的精神,革命的最终胜利是用烈士们的鲜血换来的,他们为了胜利,坦然地面对死亡。

在这四十一万文字里,作者谱写了伟大的革命友情。面对死亡,从容的许云峰和刚强的成岗,互相靠在一起,肩并着肩,臂挽着臂,在这诀别的时刻,信赖的目光,互相凝望,交流着庄严神圣的感情。“致以革命的敬礼!紧紧地握你的手!”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6734551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