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短篇 >> 正文

青山笑盈盈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张自伦    阅读次数:10497    发布时间:2020-07-22

在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坐着看了一个小时的书头脑昏昏沉沉的,书上的内容模糊了,于是就放下书,出屋来走走清醒清醒,在房前遇上了邻舍的两个孩子大哥李文清和妹妹李文艳一个挖了一箩洋芋回来,随后哥哥又去割草去了,妹妹在家又忙开了,做饭、煮猪食、喂猪。妈妈披着几颗星星拖着疲惫的身体从地里回到家来,就坐下来歇歇吃饭了。

这兄妹俩的父亲多数时间是在外面打工,家务照料和农活主要是母亲扛着了。

星期六星期天兄妹俩就在家劳动,上课的时候,放学回来兄妹俩一个去割草放牛,一个去割猪菜,回来后又洗碗做饭,不像寨子里吴有信家的那四个孩子,放学回来坐着看电视,爸爸妈妈做好饭就上桌吃饭。星期六和星期天他们不在家睡觉,就跑到镇上或县城里玩去了,要不就是闭门玩游戏。

李文艳很小就能理解父母的辛苦,父母勤劳善良的基因完全传给了她。没读书前喂鸡、割猪菜她常常是抢在父母前,大人放牛放马不管是天晴或是下雨都不肯在家玩,硬要跟着大人跑。那是在李文艳四岁的时候,妈妈去林中砍柴把马拴在地边吃草让她看着,妈妈去了很久不回来,一陌生男子来解马缰绳,小文艳高声喊:“不要牵我家的马。妈妈有人来牵我家的马了。”那人视小孩若无人,骑上马使劲抽马跑了,在将要离开寨子时遇上了我们村在外做工回来的几个男子,一眼就认出了是李文艳家的马,就强行拦截。偷马贼见势不妙弃马逃走了。

马被那几个男人牵回来了,可是小文艳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同寨的老小几十人分头去找,到半夜时才在邻村的一个山边岔路处找到了她。她没有哭,但嗓子已经喊哑了,还不停地喊着:“妈妈,我们家旳马着小偷骑跑了。”她累得走不动了。

哥哥李文春和妹妹李文艳都读书了,哥哥比妹妹高一年级。那是李文艳读三年级的一天,天还没亮爸爸就起来跳水,妈妈起来煮好猪食,天亮后他俩去地里薅苞谷去了,走时交代好要兄妹俩起来后去割猪菜。

12点了,太阳直射大地,草弯了腰,树缩着身。兄妹俩吵着回来了。李文艳说:“我要说给爸爸听,让他打死你。”

“你敢说,我打死你。”李文春大声要挟说。

“我就要说,不怕你打。”

“我叫你说,打死你。”

“哎吆!”李文艳哭喊起来。

我跑出家来看见李文春揪着李文艳打,赶紧拉开了他,说:“哥哥怎么能打妹妹?放开了。”

李文艳停止了哭,向我诉说:“爷爷,他睡懒觉,我走的时候喊他不起来,我的猪菜都要割满的时候,他才背个空箩来,趁我勾下去割的时候他就在我的箩筐里抱猪菜。我说你这个懒鬼竟是做些轻松的事,还要脸不要了?他硬是和我抵赖不承认抱我的猪菜。我的割满了,我回来了。他也背着箩箩跟着回来了。”

李文艳去压了一下他哥的箩箩,猪菜深深地缩下去了,说:“您看,看到装的满满的,其实才半箩。”她又使劲用双手压了压自己的箩箩,猪菜没缩下半寸,还是冒尖的。“他的办法好得很,一回来他就把箩箩里的猪菜全部抱出来,和我的混在一起瞒过爸爸妈妈他的也是一满箩。”

这时爸爸李荣清牵着马,妈妈刘绍珍赶着牛回来了。

爸爸吼起来:“李文春,你还不如我们养的马和牛,他们会听话,勤恳地干活,你经常都这样欺负小妹妹,瞒骗你的爸妈。”

刘绍珍赶牛进圈,说:“小春,他是你的妹妹,你是大哥,你要多帮助她做点才对。一个人要听话,你这样做是不对的。”

李荣清拴好马,拿起一棵树枝指着儿子说:“你给老子听着,要么这树枝是你的早饭,来我给你吃个饱,要么重新去割一箩猪菜来再吃饭。”

我走到李文春的身边说:“孩子,给你爸爸说错了,下次不会再做了,让他原谅你这次。”我又给李荣清说:“荣清,孩子知道错了就可以了,你看现在都12点过了,又热又饿的,让他去吃饭吧。”

“你选哪一种?快点!”李荣清似乎没听见我的话对李文春吼着。

李文春慢慢移动脚步去倒了猪菜,背起箩箩拿着镰刀走了。李荣清才转过身来对我说:“叔叔,这个儿子好好的给他讲他是不听的,不能惯着他。”

俗话说一娘养九子,九子九个样。这个李文春一点也不像李文艳那样乖巧懂事,让他的爸妈一点也不省心,白天晚上都守在电视旁边不动,吃饭时都得父母用重重的语气喊他才起身。昨晚上是因为看电视到天亮导致妹妹喊他走也不起。

李荣清和刘绍珍两口子原先分得的地很少,后来跟其他人家找了一些偏远的地和比较瘦的地来种。这样他们家的地又比其他人家的地多得多了。这些土地经过俩口子的深翻挖修,农家肥的多用,几年的侍弄,现在已是肥土好地了。李文艳读六年级的下学期,李文春是读初一了。今天从他家里传出母亲同两个孩子的争吵声。

母亲:“文艳,你这个不争气的姑娘,你叫我怎么说你,跟你说才有一两个月就毕业考试了,叫你放学回来不要做事了,坐着多用点时间看书做作业,你没把我的话听一点进去,一回来不去放牛就是割猪菜,不去挖洋芋就做饭、煮猪食。这些我不会自己做?”

李文艳:“你是孙悟空有三头六臂?爸爸在外地打工,你一个人又忙里,又忙外,有时饭都顾不上吃。你会做,你会做,你能做多少?”

“死丫头,耽误了光阴找不回来,干脆你回来做活路,不要读书了。”刘绍珍大声骂起来。

李文艳的声音也大起来:“学习我自有安排,每天吃完饭我就学习了,你没看见?总不像你家那个大公子,每晚游出去玩,在家学习时你也不晓得他在玩游戏。老师打电话来说李文春这几天都迟到,作业不完成,和同学打架,喊你到学校去的才一两次吗?我的老师什么时候打电话来反应过这些情况?

刘绍珍:“你的学习好,在更好一些不好?”她想只要孩子好好学习,成绩突出,自己如何苦如何累也是愿意承受的,心里是喜的乐的。

李文艳:“一个人又不是机器,机器也不能一直不停地运转下去,看见您一天从早到晚苦累,我怎么能一直坐得下来呢?学习和做事我会调节好的。”李文艳的语气平缓了下来。

这个姑娘董事程度大大超过了他的年龄段。她听到爸爸跟妈妈打电话时说每天都要做12个小时的工,每天的必须消费又很高,每个月余下的钱是不多了的时候,都会动情的掉下眼泪。看到青春活力的母亲布满老茧的手和黑黄的脸,她已筹划好尽量多帮助家里做体力活,让爸爸妈妈少苦一点,少累一点;努力学习,争取成绩名列前茅,为爸爸妈妈减轻精神上的压力。

一提到儿子李文春,刘绍珍更气了。他是李文艳的哥哥,可一点也做不成个哥哥的榜样,看见妹妹的所作所为哥哥也没一点惭愧感。这次妈妈去也处理不好了,爸爸李荣清不得不从打工处赶回来处理李文清打伤同学的事了。

“李文春,你懒了活路不做一点,学习也懒得学,还不停地惹事打架。”刘绍珍是伤透了心说,“你是不是觉得你爸我两个一点事情也没有,要特意找些事来给我们做你才舒服?或者说我们两个是专门为你的这些了不起的光荣的事而活着的呀?这次你爸爸也是高兴得不得了的,看他回来怎么奖赏你?”

李文春不但没一点怕意,悔意,还气呼呼地顶嘴说:“大不了不读书了,我早就想出去打工耍去了。”

“敢去!”刘绍珍越发气愤了,“你以为想去就去了。九年义务教育没完成是违法的,你敢跑出去,我跟派出所一讲你走到哪里都要被带回来的。”稍微缓了一会儿,刘绍珍的语气平缓了下来:“文春,远的不好找,近的你怎么不学一学妹妹文艳,她就在你身边的啊。”

“妈,吃饭了。”李文艳做好饭,喊他妈妈和哥哥吃饭了,“他这人全身都爬满了懒虫,讲那么多也是废话,让懒虫把他吃掉算了。”

妈妈说:“这样下去,就像文艳说的懒虫会把你吃掉的。”

李荣清的这个儿子,一放学回来后没看见他出来做什么,每天上学都是揉着眯缝的眼睛走的,并且至少是落后妹妹半小时走的。

李荣清回来去和被李文春打伤的学生家长讲了许多矮子话,带了礼物看那个学生,拿来打了半年工的钱才勉强付清了医药费。

出去辛苦挣来的钱还不够儿子败掉,李荣清不出去了,在儿子上学的学校附近找了个背砂抱水泥的工做,虽然工资很低,一个月才2000多块钱,但是他认为继续像以前一样下去,找来的钱不够败,儿子的结局也是不敢想象的。

每天一早李荣清喊儿子起来一同去学校。他一边做工一边观察了解李文春有没有不正常的行为,放学了就分派劳动任务给他,晚上回去检查,若他不做或完成不到位,就严厉批评,第二天多加一分任务。吃了晚饭,督促他看书做作业,到十点钟准时睡觉。手机任何时候都不准他带在身边。

记不得是谁说的一句名言:“世界上一切坏事,都是从不劳动开始的”。记得马克思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消毒剂”。李荣清经过一年努力教育,儿子李文春戒掉了玩游戏和睡懒觉的陋习,放学回来父母不安排他也主动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学习也自觉了,老师向家长表扬他,说李文春不再惹事了,学习在这一年里大大地进步了。

李文艳的品德老师在发给她的奖品笔记本的扉页题上欧里庇得斯的名言:“美德在劳动中产生”,字迹如涓涓流水一般,润甜着每一个读着它的眼和心。

我太激动了,激动的是这句名言,是这字迹,是这孩子的日积月累的言行,就说:“小艳,你的老师太了解你了,欧里庇得斯的这句话就是为赞扬你而说的。”李文艳身体往左侧轻轻扭动了一下,脸像一朵刚开放的红牡丹一样红。

李文艳在家里是爸爸妈妈的好帮手,在路上遇见长辈年老的人总是笑盈盈地问好:“爷爷,去做什么?”“奶奶,去赶场。”“伯伯,放牛。”“叔叔,撕苞谷。”不像伙伴们如遇陌生人样走过,或者飞跑过去,会不会撞倒老人全不管。我的一位大嫂陈幺妹60多岁了,背着一夹箩从场上买来的货物往回走,小文艳放学见了,马上前去接过夹箩说:“奶奶,我给你背。”他一直背着送老奶奶到家里。

一次我的一位70多岁的老哥哥要到邻村的女儿家去,路上有些湿滑,滑倒在地上脚崴着了。急着赶去上课的李文艳遇上了,前面没有人走,后面没有人来,离上课时间不到5分钟了,着实让她一时为难了。她家卖了2000斤洋芋给收洋芋的,买方说今天早上要来拖走,李文艳一大早就起来帮妈妈装了十六七袋洋芋,才有这么晚去学校的唯一一天,尽管如此,不管老爷爷赶去学校是迟到不了的。李文艳的眼前交错的闪现老爷爷痛苦地坐在湿地上,和她迟到了老师非常气愤地批评她,同学们那难受的嘲笑声。挨老师批评就是了,同学们要嘲笑就让他嘲笑吧。李文艳在心里很快就做出了选择,不再犹豫了,扶起老爷爷,找一根木棒给他拄着,搀着老爷爷先到乡卫生院。医生给他踝关节复位,擦上点药,休息了半个小时,她又把老爷爷送到了他女儿家。

女儿和女婿十分感激李文艳,要留他吃早饭再走,她说还要去上课就走了。

李文艳健步走在与往日不同的上学路上,全身舒坦多了,看路旁的青山个个都是笑盈盈地,给他让开了宽阔的道路,风吹动树叶的哗哗声就像万人在鼓掌。李文艳完全忘记了老师即将的批评责骂,同学们的讥讽和嘲笑,犹如凯旋的骑士昂着头向前奔去。

李文艳轻轻推开教室门,很低声的喊了一声:“报告。”现在已经是上午的第三节课了。他知道自己毕竟是迟到了这么长的时间了,犯了错误,低着头不敢看同学们,也不敢看老师,站在门边准备接受老师的批评。

上数学课的陈老师侧转身来面向李文艳,手里拿着半截粉笔说:“为什么迟到?你看还迟到了这么长时间。”

“老师,对不起,我迟到了。“李文艳轻声说。

“李文艳,你一直都没有迟到过,今天是怎么了?是不是病了?”

“不是病了,是家里有点事。”

“是什么事?”

“没多大的事,现在办好了。”

老师知道这位同学无事是不会迟到的,她不说也许是不便说的事吧。陈老师也不再追问下去了,他想慢慢地再去了解,就说:“如果有事不能来上课,请假就可以了。你下去吧。”

“谢谢老师。”李文艳向老师点了一下头,走向自己的座位。

课下陈老师单独几次问了李文艳迟到的原因,她都没有说,问家长也说有事让她迟到的情况是没有的。

李文艳读初二,李文春读初三的下学期开学没几天,绿实中学开家长会。我代儿子来参加这个会,来得很早,到孙子李旭艳的教室找她的班主任,想细致了解孙子在校的情况。老师没在,李文艳和几个同学在教室里认认真真地看书做作业。见到我来,李文艳便站起来说:“爷爷,您来开会。旭艳姐没在教室里。”

我问:“小文艳,你们的班主任肖老师不在?”

她说:“他家是在城里,还没来。”

“那你们学习,我在外面等她。”

我在校园里到处走着,宽阔的操场上男生在打篮球,踢足球,女生在打乒乓球、羽毛球,玩跳绳。有的学生在树下坐着闲聊,有的学生在嬉戏打闹,有的学生在和老师布置主席台。学生们如鱼儿在清澈透亮的湖里游乐,似朵朵白云被蓝天托着遨游于宇宙。我来到乒乓球台桌区域,靠边的一台李文艳正和另一位同学打得正酣。你攻我迎,观看的同学发出一阵阵的喝彩声。一位观众同学计数着:“一比一。一比二。二比二。三比二。三比三。四比三。五比三。一阵掌声响起了。最后一个球李文艳接来猛力一拍,对方来不及接,球在球拍的边缘弹飞出了好远去。接连换上三四个对手,个个都败下去了。喇叭里喊出:“各班到舞台前集合,准备开会。”同学们各自收拾东西向会场移动,李文艳额头已微微湿了。

全校的家长会结束后,各个家长又到孩子所在的班上和教师交流。讲台上坐着这个班的任课老师,班主任肖老师介绍了这个班的纪律、学习情况后,她一个一个地介绍学生的各个方面:“先介绍我们班的学习委员李文艳。”他的目光在搜索着李文艳的家长,在教室的中间位置与李荣清的目光相对后,继续讲下去:

“李文艳同学不论是秋冬季,还是春夏季,每天都早早的来到了学校,带领值日生把清洁区打扫干净,然后就开始学习。这个同学上课在书上勾写的很少,每节课都会提出一两个问题和大家一起探讨,作业多数她都在学校完成。各科老师都说李文艳作业不但完成得好,还经常辅导几个成绩差的同学。她的成绩几个学期都是很优秀的,前个学期期末考试总分成绩是班上第一名,全校同级第三名。在“五.四”青年节的学校运动会上,她得了全校女生组乒乓球比赛第二名,女生组200米跑第一名。行为品德她也是一位优秀的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管理好班上工作,同学家有困难或家里遇到不幸,她便带领班上的同学去安慰家长,班上的和学校的各种活动她也积极的参与组织协调。李文艳同学给全校的老师和同学的印象是深刻的,师生对她的评价是满意的。”

有些家长在小声地说:“这是哪家的孩子。”有些家长在用目光扫视她的家长,有的家长在想李文艳是长成啥样的一个姑娘?

肖老师接着介绍班长。在介绍后面的学生时我对他们的名字都模糊了,脑中浮现的是李文艳这位姑娘的笑脸,放学后割草,煮猪食喂猪,和妈妈一起薅洋芋苞谷,风里雨里,寒冬酷暑都有她那勤劳的身影,在学校认真学习,在家夜灯下的深思和奋笔疾书。

现在李荣清家的儿子和姑娘都从绿实中学毕业了,李文春在县职业技术中学读中二,李文艳被录取在县最好的重点高中。每个假期回来,兄妹俩总是不肯闲着,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做农活。


(编辑:白桦)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364635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