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河对岸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织金县采风记游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吴茹烈    阅读次数:3799    发布时间:2015-05-18

我出生的地方,隔着一条“三叉河”(现叫斯拉河),对岸就是织金县猫场地界。小时候父母常背着我去那条河边一个叫吊水洞的洞中打水,如今那个洞因引子渡电站的建设已经永远沉没于斯拉河底了。儿时,母亲曾指着对岸那朦胧缥缈的云雾和层层叠叠的大山对我说,我曾陪着她坐过一次木船去过对面一个叫猫场的小镇赶过乡场,因当天风浪大,回来过渡时候差点掉入河中,不过母亲说那时的我还在她的肚子里。

儿时,织金、猫场、三叉河……定格在我的脑海里,但对我来说又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世界,只是痴想着河对面、山那边、云霞端珍藏着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真正踏上这神秘的土地,却是五十年后,很近,却又那么遥远!

今年四月二十四日,我有幸参加贵州省散文学会采风团赴织金开展“爱家乡·颂织金”采风活动。当天上午天空飘起了沥沥淅淅的小雨,可当我们即将出发的时候,天却晴朗了起来。在团长秦连渝老师的带领下,下午二时三十分我们由贵阳出发。当车跨过凹河大桥,横过一座座山峦,一丛丛鲜红的杜鹃花映入眼帘进入织金地界的瞬间,我仿佛想起了什么……

那山?那水?那桥?还有儿时那梦中神奇的地方……当我的思绪仿佛还在梦中游历的时候,驾驶员小蔡将车刹住说:“到了”。

下车后,受到了织金县政协主席袁家艺,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安太敏,县政协副主席陈忠远等领导的亲切接待。特别是座谈会为我们此次采风提供了不少难得的素材。

翌日凌晨,我们分组采风活动,我被分在第一组。在织金县有关领导同志的陪同下,我们对县城进行采风。

迎着和旭的阳光和春风,我们首先来到织金古城。古城街上有一卖“薄脆”的颜姓摊主,每天用一口黑黑的土砂锅制作出上百张“薄脆”。“薄脆”是织金人早餐的最佳食品,它方便食用,久而久之也就成了织金县名小吃的一种。颜老板五十来岁,说他己在古城街上卖“薄脆”二十多年,那口乌黑得发亮的砂锅也跟随了他二十多年,当年用两块钱买的,现有人己出价两千元他都没卖。他说,钱是小事,这也是我经营“薄脆”产业的文物嘛!

说到文物,织金古城有许多有价值且保存较为完整的古迹。

位于古城正中的财神庙,据说是世界上唯一保存着供奉财神的这宏大庙宇。普天下在家中供奉财神爷的人很多,但却没有任何一个地方专门为财神爷修建的庙宇。现供奉的是民间传说中的财神爷赵公明。至于它的建筑,无论从结构和宏观来说都可称为世界奇迹。相传由一彝族父女设计施工,但还未完工,父便积劳成疾,不幸辞世。女承父志,锲而不舍,终成父业,留下了织金人难得的保贵财富。更为奇特的是财神庙建筑有36条屋脊,18个翼角,18个铜铃,都是9的倍数,水西地区彝族地方政权实行的“九扯九纵”官制都体现在它的结构中了。

我们穿过一条古老的街道,据说这条街道叫织金街,织金县就是由此得名。古老街道上有很多商店是买砂锅和陶器的,织金因无烟煤而出名,也因用无烟煤和当地独有的泥土以及古老的烧制方法生产的这种砂锅而闻名。我们参观了古老的砂锅和陶器的制作方法,体味织金街的古老文明。情不自禁,秦连渝会长与赵宽宏等几位作家都专门选了砂锅带回纪念。

我们来到东山寺,寺里的香火非常兴旺。有一小学生在里面做功课,任凭游客的吵闹和照相机“咔嚓”闪烁,他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不,他的专心致志样,又好像在对我们说着什么……

东山寺建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坐东向西,依山就势而建,由山门、前殿、正殿、钟鼓楼、观音阁组成。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现存山门、前殿、正殿。

前后殿左厢为钟楼。钟楼内悬铁铸大钟一口,日暮方击,虽是午时时分,主寺还是为我们击了几下。 那钟声悠远可达20余公里外……

寺后左侧30米处有一洞,洞前有观音阁。阁前俯瞰,全城尽收眼底,寺阁间有108级曲折石径相通,石径左沿栏杆由108节石龙构成,龙头高扬,龙随石径起伏,蜿蜒而上,尾起于寺后,头达于阁旁,全长58.5米,是历史文物。

东山寺山上石刻众多,有的己看不清字迹。但清同治年间军门提督赵达庵题的“佩剑披云”字大如斗,笔力遒劲,醒目壮观;民国时期织金县长王佐题刻“出岫云蒸”圆润浑厚,笔法欧苏。大家不得为他们留下的笔迹所赞叹。

从东山寺下来,我们来到文昌阁。

织金文昌阁又名梓幢阁。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原址在县城东门外。后被毁,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移建于双堰塘南的文昌宫后,与文昌宫构成布局美观的建筑群。光绪九年,织金文昌阁(公元1883年)重修。

我国许多地方都建有文昌阁,其已逐渐演变成一种文昌文化。自古以来,历代帝王竞相追封文昌,到了明清时代,有读书之处必须奉祀文昌帝君。据说,按清朝旧制,一族出二十位举人之后方可建造文昌阁。织金历史上出来很多文人,所以这个文昌阁对织金的文化繁荣昌盛来说,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县文物局扬军局长告诉我们说:织金县城的灵气和美丽,在毕节地区八个县市中是最突出的。县城是因应“市”和“衙”而衍设的,要满足“市”和“衙”,必定要选择地势平坦,要选山谷里的“一马平川”,以建“市”和“衙”。再一个必须要有水。水是生命和生活的依靠,水还决定着“市”和“衙”繁衍兴衰。这一点,织金都毫无疑问的具备了。凤凰山、五指山、斗篷山等,四围环抱,抱起了怀中的一大块平地,从凤凰山和斗篷山各来一股水,从凤凰山来的,从花红淌下来,穿城而过,县城汇聚108处泉眼。这些水汇聚在一起在城中形成一个“S”形,颇似阴阳鱼的太极。据说当年张三丰与刘伯温都到过织金,很是为织金城址得地之灵赞叹不已,前者感慨为“世不出二”,后者则诗曰“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

称织金为泉城一点都不为过,放下其他龙泉不讲,光这三只巨大的泉水就浇灌和养育了一城人。

鱼山恐怕是织金保护得最好的山了,山上的树木和建筑还算是保存了过去的样子,济赈亭、藏书楼都保持着旧制。鱼山的得名是因其山形,长得完全是一尾鲤鱼的样子。半山腰的且住亭,很有人情味,拾级而上,攀山至上,正是气喘咻咻,心里想着要是有一个地方歇歇脚该多好,抬头一看,不正是恰到好处的建有一亭么。亭柱上有联,云:“步步登高于斯且住,遥遥直上别有可观。”歇气赏联,让人顿有所思所得。

黑神庙正殿的“惠此南国”、“忠义服人”以及对联,都出自清末贵州大书法家严寅亮手笔,北京的“颐和园”也都是这位书法家写的,据称当年哪怕是“老佛爷”慈禧恩宠他让他露一手,而他的润笔费却毫不含糊,时价为一字斗金。


鱼山脚下有一所朴素的坟墓,埋葬着一位清朝当时有争议的人物庹几禅,他虽受当朝另为别类,但织金人接受了他,他也为织金这块土地增添了丰厚的历史文化,为鱼山的建设倾注毕生心血,两袖清风长眠于他乡,不知是他的临终遗愿或是后人的有意无意安排,他的坟刚好是蹬鱼山唯一路径的石门傍,永远为织金人守护着自己建造的小路和山门。我想,如果他有灵魂的话,每一位后人和游客的到来都是他心灵莫大的安慰。

至于丁宝桢,我只知到他是淸末一位刚正不阿、忧国忧民的重臣,在任山东巡抚时斩杀了慈禧太后宠爱的太监安德海。名震当时的朝庭。可游了《丁宝桢记念馆》后,我才知道丁宝桢在担任山东巡抚、四川总督期间,治理黄河、嘉陵江水患,疏通盐道,创办书院,创建工厂,整肃吏治,扶危济困,为山东、云贵川人民带来了巨大利益,培养了大批人才,开创了山东和四川的近代工业……可以说,丁宝桢为官二十余年,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生活中只有一盘宫保鸡当做自己最好的美味。他在家乡未置一亩地、未修一间房,病危时为过去因公所举之债上奏朝廷“所借之银,今生难以奉还,有待来生衔环以报。”他的功绩已经深深埋进了人们的心里。

我想,历史上的安邦彦,丁宝桢,丁道衡,以及奢香夫人等都曾能擦亮这一方水土。他们走过了一个时代,走过了织金的历史。

我在丁宝桢塑像前沉思,在奢香洞前徘徊……,那历史的天空只能给我短暂的一个回味么?回味这土地上逝去的厚重历史,更回味现在这些执着的织金建设者对它的明天,未来宏伟的设计、蓝图规划……

第三天的行程是参观织金地质博物馆和织金洞。在地质博物馆我与赵宽宏老师一起观看了一场4D电影,也许是煤都圣地吧,影片讲的是煤的形成演变过程,内容我们不是那么感兴趣,但电影的动感视角、音响冲击力,体验真实,……不得不让我们佩服科技的神奇力量。

织金洞为我们当导游的是一位叫陈燕的二十来岁姑娘,她一身彝族服饰打扮,同行的一位作家问她:“你是水西族吗?”,她微微笑笑说:“我是水又族”,我们一路跟着她走,大家都在默默思考,走了一会,这位作家又忍不住问她:你说的“水又族”很少吗?是不是只织金有?她笑了:“多得很,可能你也是呀”!接着姑娘用右手食指在左手手心上写了一个‘汉’字!大家这才明白过来,都笑了……这姑娘真精明。

对于织金洞,我无法描述它的宏伟和壮观,只能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了。在这里只有借用一位诗人的话来赞美它了。“那些石竹,石笋,石旗,石星,石树,石花,石锤,石剑,石蛇,石龟,石虎,石狮,石男,石女,石佛,石仙,都成神话和传说了…… ”它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在大自然神秘莫测的心中。遗憾的是当年的徐霞客和许多文人墨客没发现这里,否则会留下多少千古奇诗的。她就像藏在深闺里待嫁的新娘一样,等待着千万人对她的各种打扮好了。

在织金洞举行的民族大联欢歌舞会上,秦连渝会长,赵宽宏,肖慧,刘红娅等作家与游客互动的舞姿更是博得阵阵欢采和掌声……

参观完织金洞,我们品味了织金名杨中外的特色菜肴《源俊水八碗》,坐上快艇沿乌江源百里画廊江面游行。来回近三个小时的行程,我们领略了两岸如水墨画的风光,化屋笋子岩如梦幻般人间天堂的地域神韵,沿岸有吊着叶子烟斗悠闲放牧的老者,提着鞋光着脚丫子在浅滩上促鱼虾的小孩,还有荡洋在溪水里洗衣的水西女,远处或明或暗的鸟鸟炊烟……

真是人在画中走,画在人中行。

从织金回来已半个多月,我还时常想起到织金那夜在廻龙滩岸上我们与织金县民宗委主任、彝学会研究会长安志洪,在地摊上就着月光、米酒、烤豆腐、荞凉粉听他讲水西故事的情景……听着、喝着,不知不觉大家都显得很兴奋,唱了许多歌,尤其是本是水西彝族后裔的安志洪主任的那些水西歌曲,带着纯厚的本土民族韵味,还时时回响在我的耳畔——

太阳是月亮的歌

月亮是太阳的梦

男人是女人的歌

女人是男人的梦

唱一曲水西谣

多情的水西女

一曲思念的歌

唱给梦中的他

……

四月二十六日晚上七时半,我们结束了对织金的采风活动回到了贵阳。这时天空又飘起了沥沥淅淅的雨……

织金之行,我的儿时梦遥之旅。

织金,我还会再去的。


【编辑:黄先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422265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