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半个世纪的同学情,五十年后的聚会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王培钰    阅读次数:3732    发布时间:2015-06-07

 五月十号的中午,我独自一人冒着暖暖的太阳,赶到火车站,登上一列成都到西安的火车。卧铺车票是我半个月前就在网上预定的。我这次是到西安,回母校西安交大,参加入校五十周年的同学聚会。半个世纪的同学情,五十年后的聚会,归心似箭的心情,让我感觉这趟K字头的快速列车很慢,竟然要16个小时才能到西安,不免感叹蜀道之难,怎么还没有高铁啊?!

 在这新型的空调卧铺车厢的下铺安置下来,已是中午习惯的午睡时间,我躺在卧铺上却久久不能入睡,思绪不觉飞到五十年前……

 那是1965年的夏天,我从西南山城的贵阳六中毕业参加当年高考,当我从高中班主任手上接过西安交大的录取通知书时,我不禁热泪盈眶,深深地向老师鞠了一躬……。西安交大是我当时的高考第一志愿,填报志愿前,我的几个老师都给我介绍过,西安交大就是原来的交通大学,从上海迁到了西安,当时国内高校理工类排名第二、综合排名前五名,我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理想。

 那年,西安交大只在贵州省投放了5个招生名额,最后只录取了四个,我是其中之一。我们当年被录取的四个同学都在贵阳市几所重点中学里,在好心人的帮助联络下,我们四个交大新生取得了联系,决定一同结伴到学校报到。那时川黔线还没有通车,从贵阳到西安要经过广西、湖南、湖北、河南才能到陕西,两天两夜的行程,中间还要在武昌住一晚转车。那时因为经济条件和社会风气还没有父母陪伴到校报到的情况,有同学结伴而行是多么好的事啊。我还记得,当年母亲带着我的几个弟妹到车站送我远行,我的小弟弟才三岁多,我看到母亲的眼里含着泪,我知道那是激动,也有些不舍和牵挂。她看到我们有四个同学结伴同行,母亲也有些放心了。

 还记得当年坐在绿皮火车的硬座车厢里,经过两天的车程,我们到了西安站。一出站,就看到西安交大新生接待站的横幅,我们来到接待站出示了录取通知书,立刻受到一群学长的热情接待。随即和同车到达的十来位新生一起上了一辆中吉普。吉普车穿过灯火辉煌的西安城区,不一会就来到交大校门,沿着学校内的车道穿过一排教学楼,一直开到校园后方的学生二食堂门前停下,然后我们下了车,一位学长把我安顿在二食堂对面的学生23舍一楼的一间宿舍内……

 50年后,这次是在宝成线上,我乘坐的快速列车比当年的绿皮火车快多了,但我还是感觉到列车的走走停停,我也在卧铺车厢里时睡时醒,醒着的时候还在断断续续回忆着50年前的往事。天亮之后到了宝鸡站,进入关中平原后后感觉火车快了起来,不久就到了西安站,这是5月11日上午8点过。还好,没有晚点。同班的蒋天富同学说好要在出站口接我,分别30多年没有见面了,45年前毕业后我们分配到成都同一个单位,几年后他调回重庆家乡了,然后就没有见过面。这次我们约好一定要参加这次同学聚会,他是10号晚就到了西安站,为了等我特意在站前酒店住了一宿,第二天到车站接我,然后一同乘车去学校宾馆。

 当我一到出站口,就认出了蒋天富同学,他也认出了我,两人脸上的笑容反映了老同学相见的的喜悦。当我们找到602路公交车站,上车刚坐好时,旁边有几个老人向我打了招呼,你是52班的培钰同学吧,我也认出来了那几个老人分别是51班、53班的几个同学,有一个是居住上海的沈根录同学,其他几个也应该是江浙一带的。都是回学校参加大班同学聚会的,在公交车上相见,倍感亲切,互相问候后,我感叹道:45年后我们又见面了,都还好好的活着,这就是幸福!

 602路公交车经过市区,从古城的东门出城,绕着兴庆公园旁边的公路向交大方向开去,这都是我们当年步行进出城的道路,还依稀记得。在交大商城站下车后,从附近的交大路走进去不远就是交大康桥宾馆,这是这次聚会筹备组联系好的住宿宾馆。宾馆前门大厅前的宣传栏显示着红色的一行大字:欢迎西安交大电机专业65级同学回校聚会!我们都有回归母校怀抱的亲切之感。

 很快办好了入住宾馆的手续,我和蒋天富同学同住一室,我们安置好后,就急不可待地到别的房间与先到的同学见面。见到多年不见的同学,有的还有些印象,有的人认不出来了,相互一介绍才恍然大悟,这就是某某同学啊!

 到了下午,参加聚会的同学们陆续到了,共到了33个同学,除了已经去世的和失去联系的,旅居国外的,因各种事情请假的,能来的都来到了。我们五二班来了10个同学,当年的班长马新生同学克服了左耳中耳道手术的病痛,从北京赶来了,让我很感动。还有两个毕业45年后没有见面的徐正林同学和范吉普同学,这次得以相见,非常难得。当年在校时与我同寝室的范吉普同学,这次带着夫人同行,第一次见到他们夫妇,让我感动。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西安聚会,我又见到51班的赖立群同学,我非常高兴,当年我们从贵阳一同考入交大,当年我们考入交大的四个同学一起乘火车经过两天两夜的长途跋涉才到学校,我们分到了一个大班。上大学时,我们有次一同回家,在成都转车时住到了赖立群同学在成都的叔叔家里。回到贵阳后,我们都到对方的家中拜访过。毕业后,赖立群同学到成都来看过我,我也去昆明她的家中拜访,看到同学事业有成家庭幸福,我很欣慰。还有一点相同的,我们两家的大女儿都上的华西医大,只相差一年级,都当了医生。在此,借这篇文字,再次问赖立群同学好!

 当晚在康桥宾馆二楼会议厅举行了座谈见面会,会议厅布置的灯火辉煌,大家面前的座位上摆满了各种水果点心,这是筹备组的同学精心准备的。交大校友会很重视我们这次聚会,准备了很多资料发给大家,还安排了志愿者协会的在校生进行了全程摄影、录像和采访。

 座谈会开始前,会议厅主席台的大屏幕上播放着52班部分同学四月份在濮阳聚会的幻灯片。我也参加了那次聚会,我们要把那次小班的聚会情况向大班的同学们交流。一幅幅照片和文字说明,展示了那次精彩温馨的聚会活动。那是春光明媚的四月,我们52班的部分学友,不远千里欢聚在美丽的油城濮阳。参加聚会的有10位同学和7位陪伴嘉宾,这是毕业45年后的热情聚会,有一些同学是毕业后第一次见面,特别是从加拿大回国的高次奇同学更是毕业后第一次与同学相见。濮阳是中原地区的新兴石油城,那里是电制52班的三位同学贡献了青春的地方,其中一位同学还积劳成疾和医疗事故造成腿部瘫痪不能远行,因此同学们把聚会地点选在了濮阳,虽交通略有不便,也比不上大城市的繁华,但分布在祖国各地的同学们都愿意前往。在聚会筹备同学们的精心组织下,濮阳的聚会取得了圆满成功。远在深圳的张友群同学,精心制作了这部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在西安的同学聚会时播放濮阳聚会的情况,大家陪感亲切。

 在康桥宾馆会议厅当晚的座谈会上,大家一个个的发言让人感概万千,同学们叙说着自己毕业45年后的情况,汇报了各自的人生经历,大家分散在祖国各地,在不同的行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和骄人的成绩。大家感概万千,我们是文革前最后一届大学生,入学不久遭遇文革动乱,但由于大家都是各地百里挑一的优秀学生,入校后受交大的基础厚的学风熏陶,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方面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毕业后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工作实践,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新兴科学技术,许多同学都成了各自行业单位的专家、学者、教授,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许多同学退休后还被返聘在关键岗位继续发挥余热,例如原交大电气学院教授曹五顺、航空专家董德昆、电站专家荣永华、水电专家符光涛……,他们都是从还在工作的单位请假赶来参加聚会的。

 聚会第二天的活动更为丰富,我们先到了电气学院会议室进行师生座谈。参加座谈的有:校友会的领导,电气学院和电机专业的领导,本专业的老教授和当年教过我们的老师代表。座谈会上,学校校友会周刚主任介绍了学校的近况和发展远景、交大科技创新园项目,特别是明年交大建校120周年和迁校60周年校庆的筹备情况。电气学院院长介绍了西交大电气类专业现在还在国内高校名列前茅的情况,电机专业教研室主任介绍了电机专业的发展情况。代表老师发言的是我们入校时的大班班主任辅导员钱承耀老师,那时他刚毕业留校,比我们大五岁,钱老师后来担任能动学院副院长。钱老师祝贺同学们从全国各地回到学校聚会,祝贺同学们在各行业取得的成就,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安度晚年,特别介绍了他深有体会的养生方法。看着钱老师神采奕奕的精神面貌和健康的身体,大家对钱老师的讲话有会心的领会。

 轮到同学代表发言,每个小班一个同学发言。51班沈根录同学介绍了他毕业后先后在陕西、上海的几所大学任教的经历。53班的董德昆同学介绍了他在航空工业系统的工作经历和成就,他作为主设计师参与了几个机型飞机的研制,是知名的飞机设计专家,多次出国交流。董德昆同学是从湖北农村考上大学的,他回忆了小时候吃野菜充饥的经历,他当年进入交大时是打着赤脚来的。这两位教授和专家的讲话中,共同的一点就是感谢学校对我们的培养,并且为自己作为一个西交大毕业生而自豪。我被推举代表52班发言,我先介绍了自己在工作中的成就,取得的几项科技成果和承担的新产品开发情况,也介绍了自己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我还谈到自己对母校的深厚情感,我骄傲地说我的儿子也是西安交大的毕业生,儿子就读西安交大就是受了我的影响。最后我谈到了自己在文学上的爱好,介绍了自己的文集和发表的文章。正好大家人手一册的这一期《交大校友之声》有我一篇文章,大家都对我投来赞赏的目光。发言结束,我即兴朗诵了自己的同学聚会有感:交大同窗五年整,半个世纪情更深。五十年后忆旧情,点点滴滴记在心。同学聚会见师友,交大校园觅旧迹。喜闻同学多健在,夕阳霞光照余生。

 座谈会后我们参观交大校园,我们在电机实验室旁的钟兆琳先生塑像前合影,钟兆琳先生是我们当年的系主任、一级教授,是我国电机专业和电机制造的鼻祖。我们又先后在学校新、老图书馆前合影留念。学校的樱花已经谢了,但风景依然美丽,因为我们心中有着对学校浓浓的爱。我们来到了刚入校时住过的23舍宿舍楼,外观依旧,内部却装修一新。我们当年是四张双层铺住着7、8个同学,如今一室只住了3、4个学生。中午我们到学生食堂体验“回味餐”,回味着45年前的学生生活。

12号中午,我们参观了交大博物馆。西安交大博物馆以保护和宏扬西部优秀民族历史文化为宗旨,依托西部历史遗存和文化资源,具备收藏保护、陈列展览、教学研究、文化交流等功能,是西安交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展品丰富,同学们受益匪浅。下午,在学校参观完后,我们乘坐大客车到市内游览。先去了西安古城墙的东城门,城门由箭楼和城楼组成,我们当年在校时这座很破旧的明朝古城墙,如今修复后向国内外游客开放,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同学们纷纷合影留念。我们又先后参观游览了市中心的鼓楼和钟楼,这两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是西安古城的象征性建筑,值得一游。

 12号晚上,在交大康桥酒楼举行师生会餐,我们请来了几个老师,大家频频举杯,祝福母校、祝福老师、祝福同学,一派欢乐的气氛让同学们如痴如醉。聚餐酒会后,几位老师还热情地与我单独交谈。钱老师也是我儿子在校时的副院长,认识当时是班长的我儿子,关心了我儿子在工作单位的情况,也问了我孙子的情况,热情地希望我孙子也报考西安交大,那将是一家三代读西安交大的喜事。两位赵老师也先后找到我,他们听说了我在文学上的爱好,将他们的诗作与我交流,让我很受感动。赵树新老师,我们毕业前的班主任和辅导员,他的诗歌题为《随笔》,打印的2页纸,数十行,分为四个部分,内容是谈古论今,感悟人生。我当时对赵老师谈了我的心得体会:这是一篇真情的随笔,用诗意的语言,结合70多年的人生经历,感悟人生,落实到如何珍惜生命和过好晚年生活,很感人的诗作。另一位赵继荣老师,是带领我们复课教改学习专业的老师,在这次聚会后他即兴写了一首诗,亲笔书写在纸上,谦虚的让我修改,我读后很受感动,现转录如下。赵老师的诗题名《校友聚会有感》:迈进交大五十年,母校培育记心间,风华正茂好年华,誓把青春祖国献。近日相聚兴庆畔,新旧事儿叙不完,虽已满头银丝发,老当益壮续新篇。

 13号到16号,在热心同学的精心组织下,同学的聚会变成了愉快的旅游,西安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有着许多著名的风景名胜,同学们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尽情的畅游,旅游中的交流也加强了同学间的友情。14号有同学去了大雁塔,那天正好是习近平与印度总理莫迪在那里参观。我游览了过去没有去过的两个景点,西安南郊的兴教寺和常宁宫。兴教寺是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首,这里是我国著名高僧玄奘法师的长眠之地。常宁宫是抗战时期蒋介石的西安行宫,是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为躲避日军的轰炸而修建的一群窑洞,位于神禾塬半崖之上。同学们还游览了了北郊的大明宫遗址公园、黄帝陵和黄河壶口等著名景点。

 这次同学聚会已过去半月有余,我的心中仍然万分激动,不时地回味。每当同学们互相传送各自手机、相机里的聚会照片,都会勾起那一幕幕让人难忘的聚会场景。老年喜怀旧,最忆是同学。学生时代是人生的美好岁月,人到老年后,总喜欢参加同学的聚会。回望五载同窗岁月,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最值得留恋的时光。我们学到了做人的本领和科学知识,同学间结下了最纯洁最真诚的友谊。半世纪以来,大家在事业上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为国家建功立业,为家庭尽孝、悌之道,含辛茹苦培育儿女成材。我们无愧于天地,无愧于爹娘,无愧于母校。时间的年轮,磨去了我们的青春年华;岁月的风尘将我们黑发染霜,但唯一不变的是永驻心田的同学友情。50年后这次难得的相聚机会,把记忆的风帆驶向那段黄金年代。让我们重温了白雪一样的童心、彩虹一样的美梦,唤醒青春的激情;让我们回眸几十年为国为家拼搏奋进无怨无悔的峥嵘岁月,品味人生的价值;让我们倾诉同学间的相互关注、思念和祝福,体会人间温情和大爱。


【编辑:向鹏程】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344046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