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蜀南二十二天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刘文波    阅读次数:28059    发布时间:2013-10-01

闻博们游览的东岸景区,依山傍水,视野开阔,景区内点缀着塔式建筑的涵翠楼,仿古特色显著的金冠宾馆,傣家竹楼建筑群的望湖村,处处绿荫,花草遍野;岿然耸立湖岸的翠楼,飞檐叠阁,登楼远眺,远山近水尽收眼内,是观赏湖光山色的好地方。

西岸的石龟山,山岩叠峰,林木苍翠,成林成片的黄桷兰林、桃林、松林铺天盖地,桃杏花开,如火如霞。闻博们漫步林中,如入桃源仙境。沿山傍水错落有致的云水山庄、花果山度假村、水帘洞休闲山庄,豪华气派,别具风情。四周挺拔的峰峦,葱郁的林木,烂漫的山花,鸣唱的飞鸟,更令闻博们流连忘返。

湖边的蒙泉景区,荟萃古代建筑的岚湖宾馆,傣式建筑的竹楼茶社,风韵独特。闻博们在这里登舟游湖,泛舟戏水,时而快行,时而慢游,荡漾在浩瀚的湖面上,体会着水上神韵,饱览了双溪湖的湖山秀色。蒙泉景区还有大坝下方的游乐天地,是一处游乐健身的好去处。

巍然屹立于县城南龙头山巅的镇南塔,是一座有名的古塔,闻博们游览了这座古塔。镇南塔始建于宋代,为砖石仿宋结构的楼阁式古塔,呈四方形,外表塑有罗汉、寺庙、匾额,高十一层,层层上收,各层均有开窗。塔内五层,有实心柱;六十六级踏道绕空心柱盘旋至塔顶;底层有拱门,装饰着仿木的斗拱十二朵,塔顶呈覆盆状。

闻博们登临塔顶俯瞰,荣县全城尽收眼底,远山近水一览无遗。镇南塔古时就有“城扼五川,廓濒二水”,“为山川之镇”的美誉,起着装点荣县山川的作用。

著名的吴玉璋故居,座落在荣县双石镇蔡家堰村,大门门楣悬挂杨尚昆题书的“吴玉璋故居”匾额,门内两边柱上刻有“荆树有花兄弟乐;书田无税子孙耕”的对联,院坝中央安放着吴玉璋半身塑像,堂屋门悬挂着徐向前题写的“革命前驱”匾额,闻博一行瞻仰了这位革命先驱。吴玉璋故居尚存土木结构房屋三间,其中两间有楼,建有故居陈列馆、公墓、树人苑三个部份。

风光秀丽的高石梯景区,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森林公园。闻博们在荣县同行的陪同下,游览了这个景区。

高石梯景区地域广阔,地貌奇特,风景秀丽,巨石、奇峰、沟谷、山溪形成了典型川南低山地貌的自然景观,尤其森林茂密,成岭成山,绿色植被铺天盖地,空气清新宜人,是消夏避署的好去处。景区内有九霄顶风光,双狮拜象,石笋凌空,杨泗岩美景等景观。

闻博们来到了风光秀丽的九霄顶,群山环抱,重峦迭嶂。他们举目远望九霄顶像一朵菌菇,又像一只撒翅正在孵蛋的天鹅,俗称“天鹅抱蛋”。“天鹅”正面有一座红石岩,侧视其形酷似一只“癞格宝”,正在蛙视耽耽地面向着“天鹅”,欲伺机偷吃“天鹅蛋”。

在高石梯北端的“老林口”,闻博们游览了双狮拜象的迷人景观。“老林口”树木繁茂,地势险要,山形奇特,其中有两座山形似狮子,一座像笑罗汉,一座像大象。闻博们远远望去,有如笑罗汉带着两头狮子一样,朝着大象顶礼膜拜,游人称为“双狮拜象”。

在高石梯有一处“鹅公颈”下的人凿洞,闻博们穿越而过便到了一条山沟。山沟两边悬崖峭壁,山高势险,沿沟两边有层层梯田,田里葱绿一片,颇有“洞外桃源”之感。沟底,有一峰耸立,刺向蓝天,人称石笋山,沟名“石笋沟”,这就是有名的“石笋凌空”。相传大象以笋为食,石笋应象而生。石笋上有一株红杜鹃,春末夏初,红艳如火,极为壮观。

闻博们游至与石笋沟隔沟相望的杨泗岩,一处絶壁丛生的岩洞景观。杨泗岩半崖上凿有洞穴四室,壁上嵌有清代碑刻六块,乡民立杆点天灯的残痕犹在。相传从峨嵋山飞来一尊木质神像名杨泗,能征善战。乡民为保地方安宁,凿洞建庙,安放杨泗将军神像,故名“杨泗岩”。杨泗岩地形险要,闻博们上岩只有一条羊肠石级,全靠脚蹬手爬才进入了岩洞。

闻博们驱车来到了位于金花乡境内的桫椤谷,游览了这处美丽的山谷。桫椤谷是古代造地运动形成的巨大漏斗型深谷,集桫椤、天然瀑布、自然湖泊、钟乳石、蕨类植物、原始丛林于一体,形成四方井、桫椤湖、银盘山、老深沟四大景区,有“昔日恐龙粮仓,今朝桫椤氧吧”的美誉。

桫椤谷地形复杂,山高谷深,气候温和,水源充足,自然植被保存完好,到处苍松翠柏,奇花异草,四季常青,俨然一座茂密的植物乐园。闻博们沿着山间的林中小道,漫游在这美丽的奇山丽水中,顿感神迷心醉。他们远看青烟缭绕,近看曲径通幽,谷中三步一泉,五步一流,随处蛙鸣蝉唱,蝶舞蜂飞。这里生长着古老的桫椤树,大片大片地桫椤树珍稀之极,被誉为植物中的“活化石”。

两天的荣县之行,给闻博们带来了许多愉快的享受,真是不虚此行。二十天的社会考察已经结束,应泸州同行的邀请,考察组领导同意到泸州休整游览二天,以表谢意。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913861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