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我在夜里听着风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贵州安龙 甘杰学    阅读次数:17707    发布时间:2025-02-15

 

初冬清晨,白茫茫一片大雾,远处的山,山腰上的房屋,时隐时现。近处的马路,路旁边的树,都像包着纱布,平时都习惯早起的鸟儿,怕冷的还在窝“家”里。邹书超早早的忙开了,烧开水、拉电、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他似乎把庭院硬化当成人生最有意义的一件大事。我组织的帮扶干部也积极参与到工作中,搅拌机在不停地运转,群众、干部、乡亲们搬的搬、抬的抬、打的打,干得热火朝天。偶尔,邹书超会给我们递来一杯热茶,递上一支烟,上年纪的老人偶尔会呷上一口“便当酒”又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打夯声,机器声,欢笑声连成一片回荡在山谷----。通过四个多小时的紧张施工,干部群众共同努力,长11米、宽2.5米的串户路和60个平方米的庭院和厨房终于硬化结束,邹书超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驻村帮扶工作千头万绪、人少事多,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走,需要一件一件去做,“事虽难,做则必成,路虽远,行则将至”,只要我们驻村干部真正把群众的问题解决好、化解好,尤其需要把群众的“关键小事”当成“心头大事”来抓,把工作落到实处、做到点上、干出成效,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才会提高。

针对邹书超的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我们明确一名村干部负责督促帮扶,把衣物收纳、厨房清洁、垃圾清理、日常清洁等纳入我们的改造,每个星期至少去他家交心谈心一次,和他一起整治环境卫生,力争实现一周有起色,两周大变样,通过三个月的常态化推进,家庭环境卫生有了很大的起色,夫妻俩也变得神采奕奕、精神抖擞。

“书超,冬季马上来临,这可是一年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趁空闲时间,你要赶快把地渣杂草清除了,该翻犁的土地及时翻犁,提早备好春播所需的种子、化肥,今年好好的大干一场,争取有个好收成。”

按照往年的习惯,他一般都是正月以后才开始翻犁土地,别人的苞谷都出土了,他才开始播种,别人的收成了,他家的才挂红帽,动作速度总是别人晚一个月,大大的影响苞谷的产量,我对邹书超来年的春耕生产进行了计划性的提醒。

“书记,我家的土地都犁了6亩了,农家肥也背了2000多斤到地了,再忙几天,15亩土地就可以全部犁完了。”听了他对来年春耕生产的提前安排,我给他竖了一个大拇指。待到苞谷长到需要施肥的季节,我们向政府申请了2000元的临时救助,帮他购买了20包尿素,叮嘱他一定要按照时令季节施肥。

一夜秋风满院黄,满院相思无处藏。转眼,又是春去秋来,村委会背后的杉树逐渐变黄、红、最终变成棕色,这种色彩变化给人一种美丽的感觉,也让人想起秋季的魅力。秋风带来了迷人的秋色,带来了秋天的硕果累累,今夜的风透着习习惬意,钻进敞开的窗户,一直在不停的吹,在这样的夜里,听这样熟悉的风声,今夜的风,感觉特别温馨。

滴滴滴、滴滴滴!我的电话突然响起。

“喂,书记,我是邹书超,我家苞谷收成不错,感谢你为我家购买的肥料,改天来我家喝茶哈!”从语气中,我感觉到他的话透出藏不住的喜悦!第二天,我早早的来到邹书超家,邹书超在院坝里熟练的编着背篼,几个成品占满小院,屋的苞谷也堆成小山坡。他告诉我,一个背篼能卖100元左右,今年预计苞谷产量达到8000多斤,现在养了6头猪,每头有200多斤,到年底就可以出槽了。

春节前夕,他家的6头猪顺利出槽,除去成本净赚了6000多元,加上出售的背篼、中草药等,家庭年纯收入达到2.4万元。为了给他一个春节“大礼包”,我们为邹书超购买了新床、棉被、毛毯,争取了500元的慰问金,我组织了驻村干部、村常务干部给他送去,叮嘱老杨(村常务干部),给他铺床的时候,一定要念上四言八句,送去吉祥的祝福。刚开始,老杨还有些腼腆,不愿开口,在我的坚决要求下,老杨提高嗓门,一本正经的念到:“喜洋洋闹洋洋,主家请我来铺床……。”老杨还真有两把刷子,一气的顺口溜把大家引得哄堂大笑!这个时候,我也附和着笑起来,空气中充满着欢乐的气氛。通过一年多坚持不懈的努力,邹书超从一蹶不振到精神焕发,从边缘户到人均破万元,我们所有的辛苦和努力都是值得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共产党人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树立“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的大局意识,这是应有的思想境界,更要体现在为民造福的不懈努力中。

驻村帮扶工作是平凡的,帮助群众过上好日子,是我们神圣的使命,能做锦上添花的事当然好,但雪中送炭的事更重要,我们只有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当一个个笑容出现在群众脸上,一声声谢谢来自老百姓口中,一份份满意拉近了自己和群众的距离,驻村帮扶工作中一件件平凡的小事,让我感动、让我留恋、让我的人生从此有了更宝贵的财富。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0432347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