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喝茶杂谈(外二篇)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庞锋    阅读次数:7505    发布时间:2013-10-08

我是北方人,喝茶是来广东十余年养成的习惯。许多人睡前不饮茶,因为茶提神,兴奋大脑,影响睡眠。我则相反,临睡前,必要喝上几杯香茗,方能睡得安适,半夜醒转时,有时还要啜上几口。

以前对喝茶并无研究,嗜茶是这几年的事,绿茶、红茶、花茶、乌龙茶,普洱茶都喝,这几年主要还是喝普洱茶,因为茶汤里有爷爷的影子,能喝出儿时的味道来。印象中:爷爷围炉而坐,笼火熬茶,那黑色茶砖,被捣碎了,抓上一小把,放进有些年头的洋瓷缸里,咕咚咕咚,浓酽馨香,爷爷叼着旱烟,眯起眼,就开始当起了神仙。那时,我并不懂得这黑茶是何物,能够让爷爷几十年为此嗜迷?缠着爷爷的手,问他,但见爷爷腾出另一只手来,食指蘸上茶水,在石桌上点解“茶”字,嘉木为茶,茶之为物,人在草木中,为山川灵禀,使人宁静。那时,我还真不明白这其中的含蕴。

爷爷离开我们二十年了,我喝茶也喝了十几年,能喝到的还是一种感觉,也没成仙,倒是每次喝茶让人感觉亲切,即使在这样隆冬的下午,这份温暖让人感觉踏实,亲情犹在。茶在我心里,变成一种记忆,爷爷在那头,我在这头。很多时候,我手里握着一杯热茶,就如握着一段温馨的时光,悠然,安详,纯净,轻轻呷一口,在缕缕茶香中,往往就忘了时间,忘了烦恼,茶香萦绕,心安神宁。喝茶,不为别的,只为那半盏暖香,在茶雾袅袅中涤去心中的浮躁,让自己永葆一颗素净的心。那清香分不出是杯中茶叶的幽香,还是树上叶子的芳香。茶如人生,它的清香和苦涩隐喻着人生的起伏,包蕴着人情的冷暖;茶如人生,这份“舍”和“予”,只有真正懂茶的人才会珍惜它。

某日,友人老陆请喝“鸟王茶”,雅室清赏,乐趣盎然,真使我两腋生风了。“鸟王茶”也称“贵定云雾茶”,属于中国历史名茶中的绿茶上品。它产于贵州省贵定县云雾山鸟王村,故得名“鸟王茶”。此茶经三炒三揉、揉团提毫、温火慢烘,条索紧细,卷曲披茸,形若鱼钩,故而也有人叫它“鱼钩茶”。

老陆端出“凤凰三点头”的架势来,烫杯热罐,俨然喝茶的老手。他熟练地将茶叶装满茶壶,注入沸水,加盖,再取沸水遍淋壶外。此时茶香四溢,端壶缓缓斟茶,挨次数匝入杯内,汤色碧绿,茶汤浓酽。紧咬盏沿,杯口香雾袅袅,使人陶醉。我仿佛看见:黄昏里,鸟王关,烟篆雨笼,远山螺青,贵定的女子采茶忙……

一杯香,二杯浓,三杯甘又醇,四杯、五杯韵犹存!尽杯谢茶。

此等香茶,让我想起茶仙卢仝匡绝古今的“七碗爱”:“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章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腑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看来这世间还真有这样的好茶啊!

在各地“茶文化节”一年比一年浓重,茶的价钱也是节节攀高,喝茶一旦加上“文化”的后缀,那身价就不寻常了。“不到武夷山,不知道茶贵。”一个晚上,就能让你喝出五千年文化,你说贵不贵?你说值不值?不值!我感觉那不是喝茶,那是喝钱!喝茶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在我心里,茶无贵贱,适合自己的口味就行。去年,妻子在云南买了一袋“糯米香普洱茶”,价钱实在便宜,但这茶味道却很独特,有浓浓的糯米香气扑鼻,入喉软甜,甘滑韵致,有莴笋般清凉,喝后齿颊留香,回味无穷。老陆夫妇和我同住一小区,身无事牵,汲着拖鞋,便来啜茶忘喧了。那天刚好撞见,喜颜大赞!推杯换盏,向晓不归,仿佛什么疲劳、烦闷都消失在它的色、香与味里了。其实,这种茶叶在云南也只要十几块钱。朋友如茶,那份真诚,那份情谊,那份执着,那份相惜,伴随着氤氤香气,潺潺过喉,沁入心扉,可谓“清醇一片怡情处,品茗茶香尽解忧”,岂不乐哉!

精于品茶的人,对于一杯好茶,都是慢慢地品,细细地啜,舌涩三辨,苦尽甘来,转念人生亦复如此,于是文思大畅。一直有个愿望:当我年迈退休之时,闲居乡野,有屋一间,有田两亩,有书读,有茶喝,有地种,茶书相伴,累了倦了,沏上一壶好茶,意境冲融,在识见的文字中峰回路转,胸次清洒,触物皆有佳思了。

 

印象丽江

     

公路时而如缠着山脉的腰带,时而沿着河流峡谷直线而上。远处十几个大大的风车慢悠悠地转着,山峦次第隐约,这里的天空除了静,就是蓝,白云慵懒的漂浮着。从大理出来,110公里的山路一直堵到丽江机场高速,凌晨两点抵达,整个丽江古城酒店、客栈爆满,连KTV、网吧、沐足中心都住满了人。天蒙蒙亮,秋风萧瑟,我们黯然收拾起行李下楼,梦里还是来丽江堵车时的零碎记忆。

这就是传说中的丽江么?

阳光穿透云层,肆无忌惮地投在人们的脸上身上,在光滑透亮的石板上拉长了身影,薄雾似未散尽,老远就听见卖饵丝的吆喝声。一进古城,就被古城那一片欢乐的气氛感染,忘记了疲惫,和人们一起融入这片欢乐的海洋。我们仿佛循着茶马古道上淡淡的古滇茶香走进了丽江古城,走进了纳西,走进了高原古老的历史画卷。

站在古城大水车前的石桥上,眼望头顶那一层层古色古香的纳西民居,依山傍水,错落别致。屋檐桥下,流水潺潺,水质清冽透彻,迂回萦绕。铺着五色石板的小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两岸纤纤垂柳,濡染着古城的素雅娴静。不远处玉龙雪山披着皑皑白雪,雍容端庄。“小桥、流水、人家、悠然见南山”的诗情画境扑面而来。

这就是丽江,一个充满了阳光和诗意的名字。

丽江古城古雅,这里的街道不宽,但青石板的掩映下却拓展出了历史的宽度,沁润出千百年斑斓如画的古老而神秘的东巴文化,成为纳西人最珍贵最美丽的岁月书签。

迎着朝阳还在沉睡的街上漫步,刹那间忘却了一切烦恼。整座丽江古城以四方街为中心,再由三条主要街道由里向外辐射延伸组成。所有的街道皆由天然的五色石板铺就,一切都如在石罅间流淌的岁月般古朴、清新、自然。城内小巷蜿蜒曲折,纵横交错,淙淙流水循巷迂转,亦步亦趋。街边店铺林立,民居错落,间隔相杂,人声鼎沸。街上精致的民族服饰相当漂亮,很多女人披着新买的披肩左顾右盼,首饰银器璀璨夺目,玉石玛瑙随处可见,耳边不时传来店家悠扬顿挫的吆喝声,远处纳西人牵马走过石桥,传来马儿的铃铛声,马背上游客的脸上泛着幸福的霞光,这繁华的街市令人回味着昔日茶马古道的繁华与辉煌!

让我驻足不前的是一家唱碟、鼓乐店,店家是个女孩,皮肤白净,不像是当地人,但见她秀发垂肩,紧闭双唇,眯笑着眼,手法娴熟地拍打着轻盈的手鼓,我怔怔地看着她好久。

就在那条街上,我看见有一眼露天山泉井,很多人围观在哪儿。

一口喝下去,甘甜沁肺。

“这里的水真甜啦!真是原汁原味的矿泉水!”周围的游客连连赞道。

这养育了质朴纳西人的水,在他们的心目里奉若神灵。在丽江,水是这座古城的灵魂,它宛如流动的乐谱,绕街过巷穿城而过。

在临街的一家四川黄豆面馆前落座,在河边的桂花树下、舒服的藤椅上,耳畔充斥着潺潺的水声,在白驹过隙的瞬间,用心灵感受着这流淌在石罅间的岁月,感受刻在生命里的那份沧桑。

丽江是要慢慢去体会的,走累了,可以去品尝丽江当地的风味饮食:过桥米线、野生菌、烧豆腐、洱丝洱块、竹筒饭、烧竹笋等等。过桥米线是当地的一道名吃。云南人把米线的吃法发挥到了极致,吃法很是讲究,米线基本上一样,贵在汤好,煨好的鸡汤料理,名不虚传。价格从15、20元一碗起,一直卖到200元之外。如果不亲眼目睹,简直是难以相信。米线是选用优质大米通过发酵、磨浆、澄滤、蒸粉、挤压等工序而成线状,再放入凉水中浸渍漂洗后即可烹制食用。丽江的米线细长、洁白、柔韧,加料烹调,凉热皆宜,口感极佳。米线烹调的方法有凉、烫、卤、炒,配料更是数不胜数,单大锅米线就有焖肉、脆哨、三鲜、肠旺、炸酱、鳝鱼、豆花等等。

吃罢饭,抬头望见店里关于过桥米线的介绍:相传滇南蒙自有位秀才,为了躲避迎来送往之应酬,独居于南湖中一小岛攻读诗书。他的妻子每天为他送饭,总是在送到时饭菜都凉了。一天,她提了一罐鸡汤送去,揭开一看,还热乎乎的,原来是汤面一层厚厚的鸡油保住了汤的温度。她由此受到启发,常用鸡汤烫米线给丈夫吃。在妻子的细心照顾和鼓励下,丈夫终于考上了状元,一时传为美谈。由于这位贤惠的妻子送米线时都要经过一座小桥,这种米线就被称为“过桥米线”了。

久居广东,街上所谓正宗的“云南过桥米线”,不敢跟这里相比较,口感逊色多了,吃过桥米线还是云南当地的好吃,正宗,真地道!我想,一种绝美的吃食里面蕴含着当地很深的文化背景和民族风情,有它的精髓在里头,只有在当地才能够领略到。对于初到云南的朋友来说,不妨亲自去品尝一下。

不觉间,高原上的太阳早早滑过了地平线,华灯初上,一排排大红灯笼不停地挑动着游客高涨的热情。丽江,是年轻人的城,是“艳遇之城”,恋爱者,失恋者,恩爱者都会在这里找到自己的慰藉。难怪人家都说到了丽江古城,如果不去这里的酒吧和咖啡馆算是白来一回丽江了。这里的酒吧大都依水而建,可以说,哪里有水哪里就有酒吧,哪里有水哪里就有音乐。丽江的夜,是柔情的,也是浪漫的,我们很享受这美丽的柔软时光。坐在木桥边,静听着纳西古乐,夜色中的丽江仿佛才睡醒的少女,睁着睡意惺忪的眼睛,举手投足间透着万种风情。酒吧里的歌声,由远而近,让你忍不住也想走进去,坐在酒吧软软的藤椅上,点上一杯香浓的摩卡。

在这里,不需要太多的理由,也不需要知道你从哪里来,相遇就好。妻子的一首《城里的月光》让我发呆于闲雅舒适的咖啡香里,迷失在这柔软的时光里,不愿醒来。来到丽江,才知道原来生活可以如此恬美,原来生命可以如此豁达。来丽江之前,我们怀着梦想而来,从昆明出发,各自背负行囊,在丽江的街上一转眼回眸间突然相遇,你就在我眼前,对我微笑,好象初初的相遇。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蓦然回首的刹那,遇到那个灯火阑珊处的人,人生若只如初见。相信有一天,你也会背上包,带上自己,有多远,走多远。因为在丽江,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城,遇或者不遇,只要你喜欢,那总是好的。

 

闲话如厕

 

我的作家朋友夏阳写了一本书叫《马桶读本》,小说末尾关于厕所的文字很精致!看得人心动手痒,也来充当一回“逐臭之夫”,闲话几句。人在世上,食则有便,饮则有溺,厕所虽是藏污纳垢之处,不登大雅之堂,却无一日可离之。

走在街上,如果看见:小步急促、四处环顾、低声打听、神色严肃,甭问这人十有八九就是找厕所的。人内急时,轻则痛苦煎熬,重则面红耳赤、连跑带颠,活人不能让屎尿给憋死。

如果你在云南海拔4000多米的山涧高原之上,内急,随便找个无人地方,脱裤蹲下,就可以继续自己想干的事了,这里不但出恭方便,还厕上鸟语花香,厕下流水潺潺,那将真有天上人间之感。

在北方的农村,你或许现在还能找见那种“土厕所”,老乡都叫它“旱茅厕”。我儿子在广东长大,并未见过,有一年回陕西,有幸遭遇一次,儿子进去后大惑不解,坑呢?磨蹭半天,又跑了出来。

“爸爸~,没坑,蹲哪呢”

我进去一看,忍俊不禁,找了把铁锨在地上顺势铲了两锹。

“这不就有坑了吗?别磨蹭了,快上!”

其实,在北方“旱茅厕”以前很多,一般建在屋后,平地一堆土,黄土搅人粪,一层一层往上攒,人就在粪堆前方便,贪玩的孩子,哼着碎曲儿,半晌圪蹴在那儿,手里拿根树枝,在地上不紧不慢地自顾自画,挪一步画一幅。

我在北方农村长大,上学如厕的记忆犹新,现在说“险”一点不为过。小学校的厕所简陋不堪,污水横流,蚊蝇乱飞,几无立足之地,厕渠又大都太宽、太深,每次都“视屎如归”,生怕有掉下去的危险,“板侧尿流急,坑深粪落迟。”,如果你上晚自习恰巧赶上,更是胆战心惊。

我的一位朋友,是浙江人的女婿,谈起浙江农村的厕所,笑而又笑。原来在浙江丽水地区一带的厕所不仅没有门,而且面向大路,呈一览无遗之势,不知道是不是方便如厕者和过路人打招呼。厕所内横着一根粗椽,两头固定于墙内,椽上七七八八的人,光腚坐在椽上,面朝马路,一帏之隔,错耳交谈,隐私二字在这里似乎并不存在。

可见十里乡俗不同,如厕的方式也大不相同。

城里人如厕那叫“雅”,嘴里叼根烟,拿张有助于排泄的报纸,不紧不慢,不光纯粹为了排泄,给屁眼腾个地方。说起马桶,以前乡下并没有,农村人嫌它烦,一出恭,恶水相溅,脏了屁股,所以在农村蹲便较多,甚至有网友这样调侃:“脚踏黄河两岸手拿机密文件,前面机枪扫射后面炮火连天。”。

城里人盖个厕所,讲究。水榭亭台一般,瓷砖从里贴到外,流金溢彩,香气扑鼻,耗资几十上百万毫不吝啬,甚至上千万的厕所这世上也有,去过香港的人都知道,在九龙民乐街上就有个昂贵的“金厕所”耗资竟达3800万;农村人围个厕所,简单。偌大一块空地,玉米杆一围,不花几个钱,甚至连字都不用写,门口搭条围裙,便晓得。

我每到一个新环境,习惯性地环顾四周,看看厕所在哪里。这一看不要紧,着实看出很多名堂来:一般厕所以男女二字刷墙居多,再就是以烟斗、礼帽等代表男厕,以红唇、高跟鞋代表女厕。城里人管厕所称作“洗手间”、“更衣室”、“化妆室”、“盥洗室”,甚至叫“轻松花园”、“听雨轩”、“瀑布崖”、“观瀑亭”、“安腚门”、“梅雨间”的都有,有一家法式餐厅里,甚至以艾菲尔铁塔和凯旋门的图像分别来表示男、女厕;如果在农村没有那么麻烦,厕所就叫“厕所”,有些老乡干脆就叫“茅房”。

如公厕,人一溜儿排开,手擒“金鱼”,有者仰视,有者勾头静默,目光呆滞,装在壁上的水管被戳了无数个小窟窿,对着瓷白墙壁,肆意地射,“金鱼”戏水,一股清泉,凌空直下,叮咚悦耳;隔墙内,龇牙咧嘴者有之,挤眉弄眼者有之,咿呀哎哟者有之,真是百态出笼,万花争艳。

说起如厕,竟也有一次尴尬,羞于启齿。十几年前,在东莞长安某工业区,内急如厕。正起身离去时,回眸见一老妪伫立在不远处,未语,却用一种奇怪的眼神从远处剜我,看得人心底发毛。我也纳闷,这女人怎么就进了“男厕”?边往外走,我边用愤怒和不解的眼神回敬了她。

行至公厕门口,我又刻意看了一下,发现写有“男”、“女”字的那个铁牌,却仅剩一颗铁钉了,用手拨了拨,钟摆一样,本来在二楼的“男厕”因为铁钉断了,倒置,竟直对着一楼的女厕。

错愕。无语……

难不成是我进了“女厕”。

每次妻子谈起此事,我都面露难色,无以言表。

人都进城了,社会进步了,人类文明了,厕所更显得清洁、人性化了。城里人上洗手间,往往更多时候就是洗个手、补个妆,“卫生间“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卫生间”,厕所里可干的事情便也多了。欧阳修说他读书得力于三上:马上,轿上,厕上。看来厕读也是自古就有,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厕读并不科学,但人都难改之。如厕静坐冥想,闭目听清泉;或手拿闲书一册,随兴而看。有什么能比内急时,终于找到厕所,释放的那一刻,秽也泻了,书也读了,不仅完成了生理上的新陈代谢,也完成了精神上的吐故纳新。

这岂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么。

如此闲话如厕,或俗,或荤,莫见笑,闲来无事扯淡,博君一笑,手拿闲书一册,去往厕所思考人生。日出日落,人到中年,丑态百生,肉身和灵魂让我们拥有了蓬勃的生命却又彼此纠葛争斗,只有在这里没有被贴上任何标签,我们就属于自己!

电脑旁,我还沉浸在我的文字中,键盘上有些张牙舞爪,龇牙咧嘴地笑。

“晚上不睡觉,净跟厕所过不去,恶心不?写这些破文字,真是个俗人!”脑袋上,被一本书重重地敲了一下。

惊魂未定。回身见妻不知何时立于身后。

她手里拿着的,正是夏阳的小说《马桶读本》。 

 

【编辑:黄先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414075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