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2015年度作家奖】一只萤火虫的定居理由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    阅读次数:10528    发布时间:2015-10-29


作者:阮德胜

阮德胜,男,1971年出生,安徽池州人。1991年入伍,2012年转业,现供职池州市人大常委会。鲁迅文学院第14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解放军艺术学院艺术硕士。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父子连》《一二一》《大富水》(上下)《傩神》、中短篇小说集《靓嫂》、随笔集《血的蒸气》《血的方向》、报章文学集《热爱》、散文诗集《红太阳永不落》等15部,600余万字。60余次获中国当代小说奖、全国梁斌小说奖、全国林非散文奖、全军战士文艺奖、中国人口文化奖、江南文学大奖、全军军事题材中短篇小说评奖一等奖等文学奖项。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我要转业了。

和所有的老兵一样,回望二十载军旅,泪水打湿着回忆,十字路口的前方,有憧憬,也有迷茫。

该往何处去?  

我有多个去向。可以是当年入伍所在地,也可以是部队驻扎地;可以是父母生活地,也可以是爱人工作地。按照我的职务、军龄,还可以自主择业,到任何一个我心宜的地方去安居乐业。

研究生导师帮我联系了月薪过万的出版集团任编辑部主任,他说,凭我的策划和创作能力,很快就能在北京打下一片天地。北京是个实现梦想的地方,搞文艺的就得来北京——我动过心思。

作家班同学相邀我到广东东莞,那里有个专门为全国作家修建的作家村,“村长”还是我的恩师、著名评论家雷达先生,关键是政策好、环境美,能签约、能落户。“一心只为创作来”,也是我的一大梦想——我起过念头。

转业的战友更是“强词夺理”:跑什么跑?就在洛阳!这儿要文化是十三朝古都,要发展是工业旅游要地。熟门熟事,熟车熟路。喝酒有人陪、打牌有人凑。爱人洛阳生洛阳长,这里是她在这个世界上最熟稔的地方,尽管她嘴上说了“当初嫁你,我已作好了随时打起背包走天下。不要考虑我,你到哪里,我跟到哪里。”可是,一想到果真要让她就此远离亲朋故友她的父母家人——我有过犹豫。

抉择的过程最为痛苦。今年夏天,我终于一锤定音:这个世界上固然存在着太多的美好与诱惑,但我的目的地不在他乡,就是我出生的地方——安徽池州!

为什么要定居池州?

得知我有这个意向,亲朋好友词不同、意如是地或发问,或感慨,个别还带有些许的善意反对。即将上初中的女儿很有思想地对我说:“到什么城市我都没有意见,但得给我一个理由。”

是的,生活处处需要理由。其实理由很多,但最紧要的只有一个,并且是惟一的——我告诉她,帮我最终下定决心的,是一只萤火虫。

在我最彷徨的时候,任教于池州的哥哥发来短信:“池州变化挺大的,还是回来全面地了解一下更好。”是呀,二十多年的军旅,家乡池州已经是一张发黄老照片。她更多的是记忆、是思念、是亲人的祝福和问候、是我来去匆匆的脚步。我甚至跟很多游人一样,后来只能说出一些比如佛国九华山、诗地杏花村之类具有符号化了的地域名称。虽然我也在关注飞机场、江南集中区等,但她于我毕竟是“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现在,哥哥要我在这盛夏时辰回到池州!我的思绪猛地掉入少年求学时的苦热难眠和蚊蝇扰袭——在北方住惯后,回想南方的夏天,真是如白居易笔下的“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而池州的蚊虫,那也是“不避风与雨,群飞出菰蒲。”偏偏我生性是个既怕热又招蚊子的人,故一想至此,简直是“视为畏途”。

一个军人,难道真能被这点东西吓住?笑话!我还就偏偏要选择这最不宜远行的季节回去。

热还是热,蚊蝇还是有蚊蝇,但夏天的池州已经不是我想像中池州的夏天了。

当晚黄昏时分,哥哥陪着我散步在清溪河畔,两边花园式的园艺临水衔城, 微风去燥,静水化凉,无处不在的香樟散发着异常熟悉的气息——那是我童年时代深入肌肤的气息:小时候,为防蚊,奶奶总是摘取樟树的叶片,揉碎后给我涂抹在手脚上脸蛋上额头上,一边涂一边用那种万般疼爱的眼神看着我,看都看不够似的看着我……香樟树万古长青,奶奶却早已远去。“奶奶!”我禁不住湿了眼窝。

拾了一枚香樟叶片握在手心。一路上,我招了招河里清粼粼的水,禁不住又想到儿时放学归来趴在小河边如小牛般一通喝水的快意和放心,清溪河的水能喝吗?“能喝!你不见咱们清溪河依然在出产那种透明的小白虾吗?那东西对水质是最讲究的。”哥哥自豪地说,“现在这样的河流可是珍贵得紧啊。”

我点点头,随着他的脚步,一起慢慢来到了秋浦桥。“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在桥上,我吟读着名家书法的李白诗作《秋浦歌》,好像突然有了一种新的颖悟。走遍天下的李白,为什么会在秋浦几度留连、写下如此之多诗歌?秋浦,究竟有什么东西在招引着他?是绿么?是水么?是杏花村么?是汪伦么?还是这一切所构成的那种特有的文化气息?

也许都有。

不可或缺的当然还有傩文化。前面是傩戏公园,它是个敞开式的游园。芳草畔、竹林中,傩,长长的一部历史像画卷一般地展开着。它活灵活现,它大俗大雅,它点缀在现代与远古之中,它相融在城市与乡野之间。虽然眼前没有傩戏上演时的锣鼓与唱腔,但它有着艺术的启示和文化的意蕴,有着这一方水土传递的朴拙和优雅。

难怪,我在刚刚完成60余万字的大部头作品《大富水》之后没多久,便狂热地投入到长篇小说《傩神》(暂定名)的创作中来,难怪我这个已经在北方住惯的军旅作家在研读那些古书记载、揣摩那些脸子面具、描画那些傩村地图、勾勒那些傩神故事的时候会时常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冲动——哦,原来,这是我的血脉在奔流!这是我的故土以她的文化在呼唤我!

“都来呀!”“贺!”

“堂上众神齐会集,”“贺!”

“驱邪逐疫保安宁。”“贺!”

恍然间,耳边传来这一声声“迎神下架”的“吉断”,我感动得真想大声叫喊:“诸位傩神,请保佑我早日完成对故乡的礼赞吧!”

天,渐渐暗下来了。当我们走到了一片竹林中,忽然,眼前一闪,出现了一个晃动的小亮点。起初,我没有太在意,以为是盏什么小灯,可突然间,这“小灯”竟朝我悠悠地飞来!

“萤火虫!”我惊叫起来。这儿时的玩伴,我已经差不多与它暌别二十多年了!

目下的中国,有人撰文说萤火虫比华南虎还要珍稀。因为它是“指示物种”,意思是说,在自然界它属广泛性、基础性、标识性的生物,若其濒危,证明生态已极恶劣。萤很美,但很脆弱,水污染,光污染,农药化肥皆可令其衰亡。而它的消失,带给我们多少难以名状的痛惜。不仅仅是对这小生灵的追忆,更多的还是对“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那一整套具有古典之美生活方式的追慕……

“池州怎么还有萤火虫呢?”我看呆了眼,痴痴地问。

“我们东边是平天湖和齐山湿地,城西还有十里‘杏花村’。”哥哥说,“所以,我们还有这般景致。哈哈,你在殷汇中学办‘秋浦风’文学社时,不是还和你那些文朋诗友们一起为萤火虫写过好多诗歌呢。你还记得吗?”

怎么不记得?

我记得我年幼时所有的快乐,这快乐有好多,竟是源自那具有飘曳感、玲珑感、梦游感的美好流萤……

那天晚上剩余的时间里,我完全就被这只萤火虫给迷住了。它时亮时灭,忽远忽近,亦低亦昂,倏急倏徐,它引领着我,让我把目光从低处投向远方,把心神安放在故乡。

当晚,我实在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拨通了家里的号码,接电话的正好是女儿,我说:“宝贝,我们就定居奶奶所在池州市吧!我的理由是:这里有萤——火——虫!”

我相信了一只萤火虫,也就相信了池州城的宜居指数。

“真的啊?!”女儿在那头叫嚷起来,“妈妈,妈妈!爸爸说池州有萤火虫,我也要去!”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町畽鹿场,熠燿宵行……”

这是《诗经•豳风》里的景致。一个久久在外戍边的战士星夜返乡,为他照明的,竟是漫山遍野的流萤,还有比这更美的回家之路吗?


【编辑:与文为邻】

已经有 5 条评论
最新评论

雪域 : 2015/10/31 21:22:46

说实话,不知道他说什么,但也只能顶一了

阮德胜 : 2015/10/29 19:55:58

以上均为著名散文家许俊文的评论。

阮德胜 : 2015/10/29 19:53:33

《一只萤火虫的定居理由》,选材精当,行文看似漫不经心,但旨归明确,紧扣主题。该文启示我们:新颖、独特的小视角微型叙事,只要运用得好,同样可以使散文获得不凡的品质。

阮德胜 : 2015/10/29 19:47:50

《一只萤火虫的定居理由》构思巧妙,匠心独运,作家把自己选择定居地的理由,借助一只极易被目光所忽略的萤火虫来演绎,这种撇开正面叙事,而采取迂回、婉曲的表现手法,既增强了文章的神秘感,又收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是件精彩作品!

阮德胜 : 2015/10/29 19:36:27

好文难求,此文即是。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525457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