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2015年度作家奖】一个城市的雕版记忆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    阅读次数:5221    发布时间:2015-11-18

作者:姜铁军

姜铁军,笔名木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山东作家协会会员、山东戏剧家协会会员。1982年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长春话剧院任编剧多年。发表中短篇小说、微型小说、散文600多篇。微型小说多次被《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读者》等选载,入选《2013年中国小小说年选》《精品小说赏析》等40多种选本。文学作品和剧本30多次获国家、省、市各类奖项。出版著作有《中国名吃故事》《酒趣妙饮》《血搏》《港台武侠精品博览》。


世界上一个城市如果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大多是因为这个城市有独特的发展轨迹,或者有独特的记忆,扬州就是这样一个城市。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得以传承,印刷术的发现和使用功不可没。其中雕版印刷术在其中做出的贡献居功至伟。扬州恰恰是中国雕版印刷最活跃、贡献最大、最重要的城市。这里不仅诞生了许多雕版印刷的技术人才,更有热心推动雕版印刷的名士、名流,还有大量用雕版技艺印出来的浩如烟海的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书籍,这些独特的记忆,只有扬州这个城市才会有,在中国独一无二。如果说,许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像一颗颗珍珠穿成了一条熠熠生辉的项链,扬州无疑是这条项链上最耀眼的珍珠之一。

据史籍记载,扬州雕版印刷始于唐代,宋、元两代均有所发展,至明代中后期,官、私刻书颇为兴盛。到清代,扬州雕版印刷空前发展,刻书之风大长,官刻、家刻、坊刻盛极一时,刻印之书数不胜数。现代人对雕版印刷已经很陌生了,只有在古旧书店和博物馆里才能看到利用这种技艺印刷出来的书籍。雕版印刷简单地说,就是将文字、图像反向雕刻于木板,再于印版上刷墨、铺纸、施压,使印版上的图文转印于纸张的工艺技术。雕版印刷技艺始于隋代,一直在古代中的

书籍印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扬州的雕版印刷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中国,提起雕版印刷,就不能不提起扬州,这个城市在中国雕版印刷历史中书写了最重要最辉煌的一页,这与扬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经济是分不开的。

一条大运河连接着中国的北方和南方,也和扬州城同呼吸,共命运。因为大运河,扬州成为重要的交通、物资流转的枢纽,南来北往的人们在这里汇集,不但带来了丰富的物资,也带来了各地先进的文化,促进了扬州的经济、文化大繁荣。经济繁荣奠定了文化繁荣的基础,文化繁荣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良性循环造就了扬州独特的历史地位,也使得扬州雕版印刷成为明清以后中国雕版印刷的典型代表,影响力不断扩大。特别是明清时期,这种影响力是全国任何一个地方的雕版印刷都替代不了的。扬州雕版印刷从明代中后期发展到清代,已是空前繁荣。我们今天看到的世称“中国雕版印刷第一书”的《全唐诗》,就是清康熙年间皇上命两淮盐政曹寅作为总召集人刊行天下的。曹寅接到皇上旨意后,于扬州天宁寺内设扬州诗局,召集全国各地雕版印刷的能工巧匠前来效力,集中写刻印制,用将近两年的时间才将《全唐诗》刻印完毕。《全唐诗》分装一百二十册,十二函。版式为半页十一行,每行二十一个字,工楷写刻,字体秀润,墨色均匀,用开花纸印刷,纸张坚韧洁白。写、刻、校、印皆称一流。据说,《全唐诗》印制完毕后,康熙皇帝阅览样书后赞不绝口,提起御笔在书上朱批:“刻的书甚好!”这是扬州的骄傲,不仅仅因为它博得了康熙皇帝的赞赏,重要的是它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了自己的特殊贡献。

扬州的雕版印刷要经过许多工序,其中写样、刻字、印刷是其中最重要的。中国人善用毛笔写字,这是中国古代所有文人的基本功课,但用毛笔为雕版写样则不是所有文人都会的。古代文人写毛笔字一般都是写在熟宣纸上,这对一般的文人来说并不难。可是,雕版印刷的字样是写在很薄又半透明的特殊纸张上,对书写就有了特殊的要求,致使许多文人为此“走麦城”。清康熙年间在扬州刊刻《全唐诗》时,集中了一批文人抄写诗稿以供雕刻,结果大多数文人都不过关。最后只好进行严格筛选,对选中的人进行严格培训。“择其相近者,令其习成家,再为缮写”,可见写样难度之大。写样的文人经过培训后,按照统一字样标准开始为书写样,这才保证了雕版写样的质量,这里的艰难不亲身参与其中是很难体会到的。

写样之后,就是刻板了,进入了雕版印刷的关键环节,这方面只有雕刻技工最有发言权。雕刻技艺首先表现在刻刀上,雕刻技工刻字时要用二十多种刻刀,常见的有拳刀、曲刀、挑刀、麻刀。还要使用弯凿、扁凿、圆口凿、平口凿等工具。别的不说,就拿磨刀来说,就要有很好的技术,这是进入雕版的第一关,这一关通不过,连门槛都迈不过去。民间历来有扬州“三把刀”的说法,应该加上第四把刀,就是雕刻刀。雕刻主要工具是拳刀,它的锋刃呈内弧状,刻到字体笔划的细微处也能游刃有余,它的执法是拳握式,肘、腕、指相互配合。一把雕刻刀握在雕刻技工的手里,就像握着一支毛笔一样,要把字样上的笔韵通过手里的雕刻刀体现出来,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所以才有“三分写、七分刻”的说法。要把字样上的毛笔字分毫不差地雕刻出来真的很不容易,这要靠平时的练习、体会和领悟,不仅仅是要求师傅教的好,更要自己细心领会,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雕刻技工。在古代扬州,许多雕刻技工都是家传的手艺,那是长期耳濡目染的结果。很多时候,技艺是靠“熏”出来的,是长期潜移默化的结果。有的雕刻技工三四岁的时候,就被抱到父辈跟前,看着他们在雕版上一笔一划地精雕细刻,对雕版的爱好是深入到雕刻技工的骨髓里去了。雕版印刷有三十多道工序,每一道都有操作规范和技术要求,每一道都有技艺诀窍和要领。在每道工序上,扬州人都精益求精。如此,我们才知道为什么扬州出雕版大师,为什么扬州能制作出雕版印刷的精品。

这样说来,雕版印刷不单单是扬州的骄傲,更是中国的骄傲。2009年,中国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交申请,将中国雕版印刷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专家说,中国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的项目,像剪纸、漆器等一般都有南北之分,有一定的区域限制。唯独雕版印刷术是没有区域限制影响遍布全国的文化形态,其中以扬州雕版印刷最有代表性,雕版印刷技艺亦称为“扬州雕版技艺”是公认的。扬州雕版印刷技艺由于它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在中国雕版印刷历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对于这笔前人传下来的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在保护雕版印刷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早在1960年,扬州就成立了广陵古籍印社,采用雕版印刷传统工艺印刷了很多线状古籍,还对大量的古代雕版进行了保护。2005年,扬州在全国率先建成了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显示了超前的目光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受到业界的赞扬。扬州在搜寻、保护古代雕版方面所作的努力和贡献,更是被大家津津乐道。他们不但把在扬州的古代雕版完好地进行了封存、整理、修缮、保护,还多次派出人员到苏州、杭州、南京等地搜集当地散落的古代雕版,把那些被人遗忘,或者当做烧柴的不起眼的雕版一一搜集起来,存放在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供学者研究,供观众参观,与同行进行广泛的交流。有外国友人站在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的库房里,面对展架上一排排罗列整齐的雕版,感慨万千,连说“了不起”!30多万块古代各朝的雕版,要一一搜集整理好,用科学的方法加以保护,谈何容易!要防潮,不让雕版变形;要防虫,不让雕版被害虫蛀蚀;要防火,严防火灾造成损失;要调解湿度,保持雕版的原形原状……这些不为外界所知的保护工作,扬州都做的那么出色,才使得世人在这座城市里能够寻找到中国雕版印刷的发展轨迹,看到那么多雕版实物。

扬州因为雕版印刷走向世界,中国人为扬州雕版印刷而骄傲!

这个城市的雕版记忆像一坛老酒,日久弥新,散发着诱人的芳香……


【编辑:与文为邻】

已经有 1 条评论
最新评论

殊筠 : 2015/11/25 13:07:57

确实幽香!为扬州!感谢你!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523124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