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三叶草》有乾坤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贵州德江 任芳芳    阅读次数:25753    发布时间:2023-11-17

大概是半年前,文友杨旭发了一份Worder文档给我,名为《三叶草》。我点开文档,密密麻麻的文字布满了整个电脑屏幕,往下拉,还很长,光拉完都废了好些时候。我惊叹于杨旭先生何以有时间写了这么许多大篇幅的文章,且不说文章的内容如何,只是那闹市里修的一份宁静就让我敬佩!

时进深秋,《三叶草》如期出版,我如获至宝,挑灯夜读,读懂了杨旭先生在繁琐的日子里抽出时间将毕生所历所闻化成文字,使平凡的日常有了“高大上”的意味,可见其对生活的洞见与勤勉。

说起来我也算是热爱文字的人,却时常觉得生活索然无味,不值一记。当我翻阅《三叶草》,去细嚼那些字眼,才发现文中所记就是被我认为无味的日子,更加坚定了我对文字的热爱。杨旭能在平淡的生活里提炼真善美,并在平常的生活中,时常以文学为话题,勉励我勤于文字,指导我积极写稿投稿,帮我不厌其烦修改他认为在当今社会下难得的文字,当以为师。

老师的《三叶草》共分为四辑,第一辑《大地为史》,共创作叙事性散文五篇,和标题交相呼应,此五篇散文记录着生命的开端,爱情的萌芽,生活的美好,人性的善念以及对工作的兢兢业业。第二辑《散雾飞花》共创作短小散文作品十九篇,其中使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亡故母亲的依念对在母亲弥留之际所做努力的白衣天使的感激。其中《杨进士题碑》读起来让人啼笑是非,原本三十六块钱就能成交的生意,在主人家的自作聪明下变成了一百多块钱,主人家还心服口服,民间智慧不可估量啊!第三辑《野景偶拾》写出了作者足迹所到之处之所见,平常人眼里的习以为常不再普通,在老师的笔下却蕴含着地理人文、人情风俗的内在美;第四辑《镜里乾坤》共收集记人散文三篇,三十年扎根山区的女教师杜典娥,身患绝症战斗不息的村支书,潜心办学的杨松校长……一个个在社会进程中忠于党、终于事业的光辉形象,在我面前竖起一面面明晃晃的镜子,让人肃然起敬

村旁的古柏树,庙上的小学堂,山间小路,乡村爱情……一个个带着浓郁故乡味道的元素,唤起人们无限的乡愁。《三叶草》是万花筒,洋洋洒洒近20万字囊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丰富,涵盖面广,人类所有的迷茫与无助都能在里面找到坚持下去的力量,它不仅是一部纪实散文,还是一部催泪史诗,适合每一个阶层的人。70后看童年,80后看人生,90后看工作态度,00后看爱情,老师看奉献精神,学生看写作手法……

在单位与家这“两点一线”素然无味的机械性重复里,我时常疑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通过观察我发现“平凡人活着的意义,是在谋生的基础上实现自我价值获得外界的认可与尊重,在这一点上,老师借着写作这条路,完完全全做到了。他通过《三叶草》启发我“别害怕直视人生,要有发现活着的真谛后依然热爱生活的勇气,要给心灵寻得一个突破口,去充实平淡的日常。

你如能在《三叶草》里寻得四叶,发现自己那扇被上帝关掉了的窗,你会闯出人生的精彩!你看——

故乡的人与景是我们抹不去的记忆,在《糍粑二爷的故事》里,老师描述了一个爱贪小便宜还能自圆其说的二爷形象,活灵活现,似乎此人就立体地站在我们身边,他既可爱又可恨,是我们身边真实存在的人物形象,调皮里流露出一丝故乡人的亲切。老师常跟我念及他的故乡,他早年教书的寺庙,我每次都说有机会了一定要亲自去看看,奈何,几年下来,不是照顾孩子就是在照顾孩子的路上,硬是一次也没有去成,这一次在他的书里去遨游了一番,从文字里触摸到了他的过往——他写他的老师,写他《心心念念的故乡》,写他教书生涯里感触至深的故事,写他遇见自己人生的伯乐,写他对文字的执念,写他对妻子的亏欠,写他自己的爱情故事等等,均体现着这个热血男儿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恩。

从小故事里观大道理,生活本身就是一本大的百科全书,它囊括生命所有的酸甜苦辣,老师敢于直视自己的人生,能在平淡的日常里提炼生活的甜美,能坦然面对命运给自己使的绊,并一如既往地热爱日子,老师是平凡人中的伟岸者。

在《悟》里,小女儿因为大女儿几天不在家就茶不思饭不想地害相思病,文中只字未提姊妹情深,却处处都体现姊妹情深,这也是他多年写作修炼出来的“欲擒故纵”的写作手法,在他的读者面前买了个小关子,耍了个小聪明。

我是个性情中人,看到能勾起我回忆的文字我就能轻易被带入其中,在《三叶草》里这样的文字太多太多,比如《记忆中的年味》《童年抹不去的记忆》。这两篇文章都是写小时候的美好回忆,光是标题我就被带回遥远的那个年代,那些推汤圆、推绿豆粉、打扬尘、祭灶神、杀年猪等活动依然是我们土家人延续至今的年俗,自从长大后便觉年已索然无味,百无聊赖。此次却在老实的带领下穿越到了孩提时代,过了一个丰富的年,文字这东西可真是神奇,老师妙笔生花。

小时候总盼望着长大,以为等长大了就能实现经济自由,时间自由,不必每日规规矩矩地静坐教室,不必忍受大人们的絮絮叨叨,等到长大后才发现,童年才是人生最宝贵的阶段,成年人的自觉不需要他人监督与提醒,我们都心甘情愿受困于生活的牢笼。玩泥巴、踢毽子、抽陀螺、跳皮筋、打纸板的年代已离我们远去,像朱自清笔下的“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没有人能给我们答案,日子仍在继续,默默地,静静地,我们唯有厚着脸皮接受这些猝不及防,或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记录那些美好时光,比如,像老师一般,用文字。

我时常以为情感是文章的灵魂,一篇好的文章必然以某种感情贯穿其间才能算得上好文,而且这种情感必须是轰轰烈烈,死去活来的。如今看来我的理解颇有偏颇,文以载道,文章也可以以一种淡然幽香的形式存在,静静地,淡淡的,很低调,却又沁人心脾,不容忽视,譬如《三叶草》。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638831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